橫縣制革工業發展走上快車道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橫縣工業走過了不平凡的30年。近年來,橫縣全面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深入實施“工業百億”工程,工業經濟為縣域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到2007年底,全縣工業總產值達62.9億元,是1978年1.2719億元的49.5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1.96億元,工業投資完成100449萬元,工業技改投資完成76407萬元,共引進項目82個,合同投資額45億元。
企業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1978年以前,橫縣傳統工業企業的設備都比較落后,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機械化程度低,屬國內先進水平的幾乎為零。為從根本上擺脫這一不利狀況,有效提高工業企業的整體素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橫縣通過不斷加速技術改造和推動科技創新步伐,使企業技術進步工作得到了廣泛開展,在規模和深度上取得了很大進步,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大為增強。如橫縣鋼鐵行業,橫縣榕寧鋼廠、橫縣閩桂鋼廠于2003年投入重金進行連鑄連軋技術改造,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企業的主要裝備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大大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產量。縣白水泥廠通過不斷開發、引進國內先進技術,研制彩色水泥系列產品,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制糖業經過改制,增加了技改投入,拉長了產業鏈,提高了產品質量,企業綜合素質明顯增強。
主導產業規模日益擴大
1978年以來,橫縣工業立足現有基礎,不斷加強行業結構調整力度,積極改造傳統產業,大力培育新的支柱產業,已逐步建立起符合資源條件、具有一定優勢的新型工業結構。近年來,全縣的工業初具規模,形成以制糖、建材、茉莉花茶加工、食品加工、絲綢、造紙六大支柱為主,包括繅絲、冶金、食品罐頭、制藥、制革等在內的工業企業體系。2004年,橫縣被確定為自治區縣域工業試點縣和農產品加工示范縣,是南寧市唯一獲得縣域工業試點縣和農產品加工示范縣雙重身份的縣。1994年起,全面開展了ISO9000國際標準的貫標工作,從而大大提高了橫縣工業產品的質量,推動了名牌戰略的順利實施。目前,橫縣已涌現出“俊”牌白砂糖、“云燕”牌白水泥、“海棠”牌普通水泥、“郁江”牌和“金花”牌茉莉花茶、金妺牌系列食品、興輝食品等一大批名優產品。隨著名牌戰略的不斷實施,企業的貫標工作和基礎質量管理工作得到了進一步推動。
工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1978年前,橫縣工業只有橫縣水泥廠、良圻糖廠、橫縣化肥廠、橫縣棉織廠、謝圩糖廠、橫縣鋼鐵廠、西津電廠、橫縣農機修造廠等幾家工廠,工業經濟實力十分薄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橫縣抓住機遇,調整工農發展戰略,明確工業發展的重要性,加快工業的發展步伐,全縣工業經濟總量在短期內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1985年,全縣縣辦工業企業34個,總產值16315萬元,比1978年增長46.6%。2007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完成62.9億元,是1978年的49.5倍。有工業企業422家,規模企業規模以上企業62家,產值超千萬元企業45家,億元企業16家。三大產業比重調整到33.2:31.6:35.2。工業經濟首次突破30%的比重。
工業園區從無到有,逐漸壯大,初顯魅力
工業園區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最終形成以深度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為特征,具有競爭力的工業基地。
那陽工業集中區是橫縣的老工業基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那陽工業集中區逐漸發揮她的威力,1995年工業經濟為財政提供稅收占總稅收的55.2%。近幾年,通過對集中區內的工業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形成了以建材、花茶加工、繭絲綢加工和食品加工為主的工業基地,擁現一批年產值在億元以上的企業,為橫縣工業的發展擎起一片藍天。
2002年2月,縣委、縣人民政府正式啟動了六景工業園區建設,為橫縣工業的發展開辟了一方處女地。12月,六景工業園區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為自治區級開發區,目前,它正以良好的園區優勢吸納南寧市、粵、港、澳產業結構和物流發展中心,吸納全國各地客戶前來落戶。到目前為止,已簽訂合同項目52個,合同投資總額約300億元。南寧電廠項目、南寧綠洲燒堿項目、南寧勁達興漿紙項目等投資超10億元的項目相繼落戶園區,園區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南寧六景園區工業正日益發揮它迷人的魅力,成為橫縣工業發展的一塊招牌。
- 上一篇:泉州制革集控區水環境呈近年來最好水平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