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擴張高峰后 拉鏈行業面臨同質低價競爭

拉鏈行業期待通過細化分工打造強勢品牌。
2007年,中國成品拉鏈產量增幅勉強維持在10%,除去原材料漲價的因素,增速明顯放緩;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迄今為止,中國兩千多拉鏈廠已經失去了 3個多億元的出口利潤,宏觀經濟環境對拉鏈產業的不利影響已經開始凸顯……中國拉鏈究竟當前面臨怎樣嚴峻的形勢?面對有形和無形的壓力,拉鏈行業該怎樣去應對風險和壓力?
9月22日,中國五金制品協會拉鏈分會五屆一次會議召開,全國拉鏈行業360余家會員企業代表齊聚晉江,共同商討行業未來“調整、創新、挑戰、跨越”之路。
全國2000多拉鏈廠
出口利潤少了3億多
中國五金制品協會拉鏈分會公布了最新統計數據,2007年中國拉鏈產業產量360億米,產值345億。雖然成品拉鏈產量比去年增幅達10%,產值增長率達15%,但增速明顯放緩,且原材料漲價因素要占去5%,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對行業的影響已經開始呈現。
業內統計的拉鏈出口相關數據顯示,受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的影響,迄今,中國2000多拉鏈廠已經失去了3個多億的出口利潤。
來自拉鏈行業溫州拉鏈商會的數據報告:浙江紡織服裝企業虧損三千余家,虧損面達28%。蕭山地區規模以上企業應收賬款、產品庫存均分別增加了3成,財務成本上漲25%。下游客戶產業需求的萎縮以及各方面經濟政策直接影響了拉鏈企業的發展,2007年溫州地區產值50億,較去年而言,發展放緩……
各方面的數據均顯示,中國拉鏈行業面臨的形勢日益嚴峻,上半年許多拉鏈企業已經明顯感覺到了前進的困難,而這僅是一個開始。雖然去年拉鏈行業10%的產值增長率已經顯示了行業增速的放緩,但拉鏈分會理事長施能輝認為,今年的任務更加艱巨,去年的成績已經成為一個目標。
如果說上半年由于帳篷、包袋等特殊產品對拉鏈需求量的增加讓拉鏈行業得以喘口氣,下半年,經濟政策調整的影響將繼續擴大并深入,更多拉鏈企業面臨的是生存的難題。
“許多企業一直在簡單的低端市場中生存,但現在低端市場已經趨于飽和,中國拉鏈產業大鍋飯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此次經濟環境變化給拉鏈行業帶來的巨大壓力更是提醒企業,以前的競爭優勢沒有了,優勝劣汰,拉鏈行業將進入真正的競爭時代。”拉鏈分會副秘書長王智吾說道。
中國企業
不具備大而全的實力
面對如此嚴峻的行業形勢,中國拉鏈開始審視過去,規劃未來。
“雖然說我們行業不是內部管理出現問題,而是受上下游企業牽連而出現發展困境,但這也提醒我們,拉鏈企業以同樣的模式起家、壯大,發展了這么多年,是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在拉鏈行業近30年,一路看著中國拉鏈發展到今天的王智吾認為,今年是中國拉鏈的轉折年,中國拉鏈已經進入調整期,并在未來2~3年的時間內處于調整期。
停止擴張,降低投資力度,是拉鏈行業跨出調整的第一步。前兩年,拉鏈行業大會的主題都離不開擴張與發展,企業的擴張速度一年勝過一年,“區域布局”出現在諸多拉鏈企業的戰略規劃書中。而今年來,拉鏈企業的擴張計劃戛然而止。
上海東龍拉鏈董事長洪建設給出的分析報告顯示,去年,拉鏈行業的產值遠小于行業資金投入應得的回報。“一味地擴張已經不是企業的發展方向了,企業應該想盡辦法降低投資力度,加快資金的回籠。”
福建拉鏈同業商會會長洪清科也表示,簡單的復制擴張是不可行的,如果企業沒有較明顯的競爭優勢,盲目擴張只會適得其反,“今年許多企業的擴張步伐已經放緩,擴張不應該是盲目的,特別是行業形勢比較嚴峻的時候,企業應該停下來權衡一下利弊。”
而在權衡利弊之后,拉鏈行業未來調整的步伐將邁向行業整合與分工。
“當前中國拉鏈行業整體產業鏈并不完善,多數企業都追求大而全,這樣導致了行業內許多資源配置的重疊。實際上,中國拉鏈企業資本和技術有限,并不具備大而全的實力,許多企業其實是在進行著同質化的生產,低價位的競爭。中國拉鏈企業應該走分工路線,每個企業在自己擅長的細分市場做專做精。”洪建設分析道,去年拉鏈行業300多個億的銷售額,其中各部分材料的銷售額占到了40%,按這種發展趨勢,如果成品材料份額占到50%,即150個億的市場,這個供應鏈市場是非常大的,在同質化市場苦苦掙扎的企業完全可以轉向進入細分,從而得利。同時,行業資源整合將加速資源共享,中國拉鏈產業的整體優勢自然而然也會凸顯出來。
而福建拉鏈從去年就開始探討行業分工的可行性,加強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合作成了福建拉鏈商會的重點工作。“拉鏈分會以及各地拉鏈商(協)會應該引導加強區域交流與合作,我們行業內部應該通過資源整合和分工來避免同質化以及不必要的競爭。”施能輝說道。
應從同質生產
過渡至產業鏈模式
行業整合與分工的新發展思路讓拉鏈企業看到的不僅僅是生存的信心,更是中國拉鏈行業繼續發展壯大的方向。
中國拉鏈行業經過快速發展,產量和企業數量均位居第一,但大多數是靠低成本和低價格參與競爭,企業也是以小企業居多。在國際拉鏈市場中,雖然我們已經牢牢占據了80%的中低端市場,但在拉鏈產業中,中國拉鏈還算是小學生,在研發、技術等方面離國際著名品牌還有一定距離。一直以來,與行業巨頭YKK的抗衡是中國拉鏈行業的發展目標。
業內討論后認為,如果中國拉鏈行業進入資源整合與分工,從傳統的同質生產模式過渡到產業鏈模式,中國拉鏈行業將有望與YKK抗衡。“YKK是真正的大而全,包攬所有生產設備、生產材料的研發和生產,規模化生產又使它得以控制成本,中國單個企業沒辦法做到,要跟國際龍頭競爭,光靠大而全是不可能的。我們的企業應該進行分工,在拉頭、布帶等細分供應鏈上進行專業化分工,在產業鏈中做出細分專業品牌,一系列密集的細分專業領域品牌聯合起來形成產業鏈,這才是與YKK抗衡之道。”洪建設說道。
在分工合作的同時,高端市場也成為中國拉鏈行業的主要目標。“我們不應該滿足于80%的低端市場。目前高端拉鏈市場中國僅占了10%左右,專業化分工之后,大企業的目標就應該放在高端市場,爭取將份額增加到三分之一。”洪建設認為,專業分工之后,行業中一半的小企業去做供應鏈,剩下一半較大的企業在品牌供應鏈的支持下,應該將目光放遠,與YKK爭奪國際高端市場。
增加高端市場份額同樣是施能輝認為的中國拉鏈行業的下一個目標,“企業分工聯合進入高端市場,對于行業技術難題,拉鏈分會以后將積極邀請專家共同研究,讓專家幫助行業破解技術難關,加快技術研究進程,提升整個拉鏈行業的技術水平。”
此外,如何贏得高端市場,福建拉鏈企業的一些嘗試備受業內關注。今年,潯興拉鏈提出拉鏈未來應用趨勢是由“實用功能”向“裝飾功能”的轉變,開始嘗試個性化生產。福興拉鏈也成立拉鏈創意研發中心,開始探索拉鏈創意產業。
- 上一篇:河南省生皮加工貿易企業出口將面臨挑戰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