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堅集團的兩條腿轉型戰略
“東莞塞車,全球缺貨”,這句話形象地凸顯了這個珠三角城市在全球制造業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制造業陷入生死危機的今天,以OEM模式興起的東莞成為遭受沖擊最為猛烈的區域之一。2007年到現在,這個生產量占全球1/10的“制鞋之都”,就有1000多家鞋企在這場只見傷亡不見硝煙的戰爭中“陣亡”。
總部位于東莞市厚街鎮的華堅集團,盡管身為中國最大的女鞋出口制造企業,2007年出口總額達到2.8億美元,但是出口退稅調整、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國際市場消費受抑等,讓這家100%外銷企業感覺頭頂懸起了一把把尖刀!爸菩隹谄髽I過去平均有7%~10%的利潤,但是現在只有4%~7%了,而原來只有2%~5%利潤的企業,現在就只能關門!比A堅集團董事長張華榮感慨地算了一筆賬,“在目前嚴峻的形勢下,我們傳統的OEM之路不轉型,下一個陣亡者可能就是我們!
OEM開道,OBM升級
成本激增讓華堅集團同其他制鞋企業一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長久以來走OEM道路,在產業價值鏈末端受制于人的打拼境況,更是激發華堅下定了轉型的決心。逐步發展自主品牌,重新分解產業鏈條,這樣的新戰略規劃在張華榮的腦海中漸漸成形。
不過對于一些企業試圖徹底拋棄OEM,全力打造自有品牌的做法,張華榮并不認同。“在外部環境變化的情況下,繼續墨守OEM無疑是死路一條,但完全放棄OEM單純依靠品牌開發也未必是中國企業的最好選擇。”華堅集團結合現實情況,確立了“OEM+OBM”兩條腿并行的戰略道路。
在繼續與國際名牌合作,穩固貼牌生產規模的基礎上,華堅集團開始大力打造自有品牌。2005年10月,華堅與著名藝人成龍簽訂品牌合約,推出自創品牌“成龍”,此后又收購了“阿蘭德隆”、“卡佛兒”,三大品牌涵蓋高、中、低檔不同市場。與此同時,華堅集團還成立了集團的銷售中心—東莞歐登堡實業有限公司,以專業公司的形式專注進行品牌運作與銷售整合。
為了提高品牌的價值含量,華堅集團開展節約能源、提高勞動效率的精益生產方式,應對成本難題。比如,過去企業做鞋墊的多余材料都扔掉了,現在拿回來再利用,做成鞋子上的小碎花,僅這樣一個小細節,一個月就能節省30萬元。
東莞設計,內地生產
如何重新分解制鞋工序和產業鏈條?張華榮的思路是,第一步將低附加值部分轉移出去,對高附加值即高科技部分緊抓不放,搭建“東莞設計,內地生產”的新布局;第二步從制造環節往產業鏈中高利潤的研發、設計、物流以及銷售等環節延伸,通過掌控產業鏈實現企業的持續成長。
早在運營成本增長初現端倪的2002年,張華榮就開啟了生產布局的大調整。華堅集團在贛州投資開發建設華堅國際鞋城,鞋城建成后,集團的大批量低價鞋訂單全部轉移到贛州生產,東莞總部則專門從事小訂單的高附加值鞋品的生產,及采購、貿易等環節。
雖然鞋產業在贛州的整個生產配套還不完善,原材料主要靠在東莞采購,但由于贛州緊鄰廣東,粵贛高速公路更是拉近了兩地的距離,貨物運輸在一天內可以完成;贛州工人月均工資大約比東莞便宜300元錢,而且比較穩定;水電成本也要低不少,光電費就可以抵消內遷所增加的物流成本。
不過,在布局調整過程中,華堅集團也有過彷徨之時。2004年,華堅集團在越南設立了擁有兩條生產線的生產基地,但是這種外遷并未給企業轉型帶來實質性作用。原因在于,越南勞工平均成本雖然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三,但原材料和配件幾乎都得從東莞運過去,工人熟練程度也不如中國,生產效率較低,管理層也基本都是從中國派過去,而且在熟悉當地法律法規的過程中也需要花上一定的人力物力。總體看來,綜合成本并沒有降低。因此,這個基地此后一直沒有進行規模擴充。
緊抓創新研發與工業設計帶來的高附加值,則體現于華堅集團在2006年8月與臺灣寶成集團合作成立的中國最大鞋業研發中心—華寶研發中心。這個研發中心擁有一支2800余人的團隊,其中聘有來自意大利、巴西、西班牙等國家的近30名專業設計師。
服務產業,引領升級
2008年,華堅集團開始了掌控產業鏈的第二步轉型嘗試,高調切入產業服務領域,投入4000多萬元在東莞厚街建設“世界鞋業(亞洲)總部基地”,定位為研發、貿易、品牌孵化、物流的亞洲總部,進行新材料、新產品的開發以及新市場的開拓,為入駐企業提供深入服務。與此同時,它還舉辦“世界鞋業發展論壇”,意欲成為鞋業產業升級引領者,為產業升級提供平臺。
在種種不利因素的沖擊下,切實有效的轉型卻令華堅集團二季度形勢很快好轉!霸谖磥硎陜,華堅的產值要達到150億元,其中自主品牌占70%!彪S著轉型的逐步深入,張華榮堅信華堅集團會用兩條腿越走越穩。
- 上一篇:幫登童鞋:締造兒童帝國
- 下一篇: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