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太愛做布鞋
隨著天氣漸漸轉涼,婺城區瑯琊鎮里陽村的葉老太又開始忙碌起來,已有不少人打電話上門訂做千層底的手工布鞋。走進葉老太的家,院子內、房間里、樓梯口,隨處可見一雙雙布鞋:黑色的燈芯絨鞋面,層層分明的千層底,密密麻麻的針腳。
今年已經80高齡的葉老太叫葉嬌嬌,布鞋她已經做了60年,是鎮上有名的“布鞋大師”。見到葉老太時,她正坐在門口為鞋面穿鞋帶,腳上穿的也是自己做的布鞋。
葉老太說:“一開始做布鞋是生活要求,姑娘都要會做布鞋!彪S著日子越來越好,和葉老太一輩的人大多已不再做布鞋,而她卻一直堅持了下來,她說:“自己喜歡穿布鞋,也喜歡做,還可以鍛煉腦子和手力。”如今,除了吃飯,睡覺,她每日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做布鞋。
隨著年歲增長,她的眼睛也開始不太好使了。兒女希望她不要如此操勞,但葉老太卻不肯,做布鞋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拗不過老人,已出嫁的女兒商彩云便接過了母親的手藝,大部分她做,給老人一些簡單的活,葉老太也很開心。
商彩云說:“小時候只是跟著母親看,后來覺得在農活之余能貼補點家用,便又仔細地學了做法!焙髞砼錾逃悠揭布尤肓俗霾夹男辛校灰皇寝r忙,就能看見一家老小在家里忙碌著。
早些時候,一遇到鎮上有集市,葉老太就會帶上幾雙自己做的布鞋去賣,開始的時候鮮有人問津,她說:“那時候剛流行穿皮鞋、旅游鞋,布鞋穿的人挺少!
在集市上賣布鞋的時候,商佑平夫婦發現買自家做的布鞋的人越來越多了,有時候賣完了,還有人預約下次集市一定要為他留一雙。商彩云說:“他們都說,現在很難買到這樣純手工的傳統布鞋了。”
商彩云告訴記者,現在做的布鞋大多數都是橡膠底,面是手工的。如果要用千層底,需要提前預訂,而且價格也會比較高,因為做一雙千層底的鞋子,從選料開始,經過裁剪鞋面和鞋底、粘底、上底、縫合鞋面、定楦、烘干,需要三到四天時間。
商彩云說,做布鞋最麻煩的是做鞋底,布鞋的精髓也在此。首先是粘鞋底,要把按照尺碼做好的棉布粘在一起做成鞋底,不能用普通的膠水,那樣粘得不牢固,得用糨糊粘,粘好后放在通風的地方晾干。然后開始納鞋底,這一步是最重要也是最費時間的,先用錐子在鞋底穿上一個個的孔,之后用針穿上苧麻線,如今這種麻線已經沒地方可買了。因此這種苧麻都是葉老太家自己種的。葉老太還把“秘密”說了:“麻線用蠟燭油過一遍會更牢!
據商佑平介紹,這樣嚴格按照傳統工序制作的布鞋,既舒適又牢靠,常常是供不應求。雖然要百余元一雙,但還是隔幾天便會有人打電話來訂做純手工布鞋。
布鞋是我國的傳統服飾之一,曾經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頭百姓,無不穿布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布鞋在紛繁的鞋業中沉寂了多年。因為工藝所限,手工布鞋都是個人或者是極小的家庭作坊在做。
商佑平說,也曾經想過讓年輕人加入,但兩個女兒都沒有興趣,而且大女兒今年已經考上大學。平時自己會把做鞋子的方法告訴女兒,沒事的時候也讓她們動手嘗試一下。做布鞋的傳統手藝今后誰來繼承,也成為葉老太一大心事。
商彩云說:“媽媽做了一輩子的鞋子,無論如何都會努力把傳統工藝布鞋一直做下去。”大女兒大學專業是市場營銷,商佑平說:“如果女兒學有所成,到時讓她來為我們出謀劃策,為傳統布鞋拓寬市場,到時候這個傳統手工一定會后繼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