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管理信息化解浙江皮革等民營企業困境
浙江,中國民營企業最活躍的沃土,自改革開放以來,“浙商”以資源不怕少、企業不怕小、身段不怕低為“本色”,在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浙江民營經濟創造了全省70%以上的生產總值、60%以上的稅收、76%的外貿出口、90%以上的新增就業崗位;2007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當中,浙江占了203席。
但隨著全球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明顯呈衰落趨勢,國際金融、貿易市場普遍疲軟,美元貶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樓市大幅下挫等不利因素層出不窮,在新的形勢下,浙江民營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前所未有的困境。
失業增多,工作機會大量減少
一個80后青年,每天穿著雪白的襯衣,到勞務市場找工作,已經徘徊半個月了仍未有收獲。今年以來,他已經換了三家工廠,最近的一份工,是在當地一家中型制鞋企業,最近由于廠里訂單下降,他被開除了。目前,浙江省各市勞務市場求職大廳,像這樣的外來務工者絕非個例。
小型民營企業瀕臨倒閉
在我國民營經濟最活躍的溫州,一位企業家經營著一家中型眼鏡制造公司,她的工廠雇了200工人,生產的眼鏡價位在幾元至幾十元之間,是溫州傳統制造業的代表,同時也是微利的代表。除去人工、原料、管理成本,這個廠每年出口到巴基斯坦、印度、中東的眼鏡,可以帶來5%-7%的利潤,然而今年以來,5%的利潤率慢慢蒸發,按美元結算的訂單,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不值錢,客戶們委婉地告訴她,倉庫已經堆積了一大批眼鏡,短期內不會再有訂單,直到5月,公司利潤被削減為負數,這個昔日紅火的制造企業正式進入虧損期,廠里六成工人被遣散,這個只保留了80工人、規模壓縮到一半的企業,每筆訂單仍幾乎只賠不賺,一個月要承受20萬的虧損,她不知道自己的企業還能支持多久。其面臨的困難是整個浙江民營經濟的縮影,目前,像這樣瀕臨倒閉的企業在浙江可謂數不勝數。
大型民營企業普遍虧損
臺州飛躍,中國縫紉機制造出口的龍頭企業,5月申請破產。6月,義烏金烏集團董事長在欠下上億的民間借貸后不知所終。面臨困境的不僅僅是這幾家被媒體曝光的公司,這些僅僅是浙江民企危機中的冰山一角:
寧波海太機械集團曾經擁有建設銀行最高授信信譽等級,然而今年以來,因該公司生產經營形勢發生變化,授信信譽下降,資金難以周轉,缺口高達4700萬,“如果得不到貸款方的支持,我們的資金鏈會立馬斷掉,企業將無法生存。到時,不但銀行的貸款無力償還,而且也會對社會產生不安定因素。”海太集團董事長陳永平如是說。據悉,海太集團2007年企業銷售收入5.034億元,實現利稅3800萬元。然而在今年上半年,公司僅銷售產品967臺,同比下降15.2%,實現銷售收入2.17億元,同比下降11.8%,實現利潤1100萬元,下降近40%。
浙江美欣達印染集團今年上半年銷售產量4163萬米,同比增長15.6%,銷售收入46億元,竟然同比下降11.2%,不但沒有實現盈利,反而利潤虧損達1718萬元,同比下降172%。
中國木質家具制造業10強企業排名第二強的浙江嘉善臺升實業今年上半年銷售量跟2007年同期比較下降21%,稅后凈利率虧損達到15.64%,虧損金額為4836萬元。
據統計,目前我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1000萬,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它所提供的工業總產值和實現利稅分別占全國總數的60%和40%,并提供了大約80%的城鎮就業機會,是我國縣及縣以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民營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其中,又以浙江民營企業為代表。然而,2008年以來,一系列的不利消息和政策讓浙江民營企業如履薄冰,浙江傳統制造業民營企業步入艱難寒冬:溫州鞋革行業、溫州眼鏡業、嘉興皮革業、寧波服裝業、寧波打火機行業、臺州縫制設備行業、金華電動工具制造業等,都不同程度出現新設立數明顯減少、吊銷死亡數大幅上升、企業利潤直線下降等困難情況。“企業倒閉潮”如潮水一般見諸媒體,浙江20%的民營企業已倒閉。
浙江民營企業對內部審計需求增大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浙江民營企業以其對生存環境的應變能力,向人們展現了其頑強的生命力。民營企業“船小好調頭”,經營機制靈活,應變能力強,資金占用少、投資省、見效快,而且具有經濟類型復雜、產品品種繁多、企業數量龐大和分布領域廣泛的特點,保證它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維持了自身的持續增長。然而快速的發展也帶來了自身的隱患。
筆者通過對一些浙江民營企業集團的調查發現,它們都是經過短短幾年的超常規發展,使其民營資本急劇增長,民營企業也由單一小規模作坊式生產迅速向“股份化”、“產業化”、“集團化”、“國際化”的規模經營方向發展。在民營企業快速擴張、超常規發展過程中,其靈活有余而治理不足的缺點顯露無遺,稅務風險、融資風險、經營風險、管理風險等接踵而來,本來國際市場風平浪靜,這些隱性的危險可能對企業經營并不造成什么影響,然而隨著今年國際形勢的急劇惡化,這些隱性危險集體爆發,令企業管理者應接不暇,造成大片企業倒閉的重大慘劇。因此,浙江民營企業管理者認識到,要想渡過此次難關,除了國家政策支持以外,規范自身經營,提高管理水平迫在眉睫,其中,維護產權、保障企業健康發展和防范經營風險又是重中之重,于是民營企業紛紛開始著手加強自身審計管理相關工作。
浙江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仍面臨諸多難題
雖然浙江民營企業已經認識到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并領先全國其他地區率先開展了一定的內部審計工作,但由于開展內部審計時間較短,受制于投資者和企業主,再加之缺乏科學性的審計管理工具、有效的行業交流和政府部門指導,浙江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仍面臨諸多難題:
一、技術手段落后,審計方式僵化。根據國內最大的審計管理軟件供應商博科資訊近期發布的《中國審計管理信息化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仍以手工方式為主,根本沒有意識到電子信息技術、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對審計管理的重要性,常常采用繞過計算機審計,根本無法真正高效率地進行內部審計工作。
二、審計范圍局限于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而未向業務審計方向拓展。根據《中國審計管理信息化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大多民營企業審計管理仍停留在基礎信息管理階段,內部審計往往只關注財務審計。但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企業的投資主體、經營規模、經營環境、經營風險、業務風險等發生了變化,內部審計工作重點急需從單一的財務審計向財務審計、業務審計并重的方向發展。
三、家族式管理阻礙了內部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浙江民營企業基本上都是改革開放后形成的,家族式管理是其一大特色,企業內部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親情關系。也正因為如此,審計人員難以處理好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對審計工作造成的影響,往往是出現違規行為及時發現也無法阻止。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浙江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正常進行,影響了內部審計職能的正常履行和內部審計作用的發揮。
四、政府機關缺乏有效的監督指導及政策法規支持。我國《審計法》中只規定對國有金融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等應當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并進行內部審計,而對民營企業如何建立完善內審機構和內審行為等沒有相應規定,致使民營企業只能參照國營企業內部審計的模式進行,而明顯帶有國家審計的痕跡。有的民營企業審計部門甚至提出內部審計外部化,將民營企業作為內部審計人員的“對立面”,形成并加劇了審計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對立。
五、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目前,浙江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學歷一般都較低,大多數都是從財務部門轉調過來的,知識結構單一,對計算機審計相關知識極度缺乏,其審計理論和實踐經驗也難以達到要求,致使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難度較大。
博科資訊專家指出:審計管理軟件可解浙江民營企業困境
目前,浙江大部分民營企業都已經實行了會計電算化,致使原手工方式下的審計工作信息溝通和審計成本較高,審計效率低下,甚至失去應有效力。“審計信息化是一場革命,審計人員不掌握計算機技術,將失去審計資格。”李金華指出,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審計管理軟件可以發揮極大的作用。
博科資訊審計管理專家指出,審計管理軟件可以有效保證會計、統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及時的預警和控制違規行為的發生,幫助民營企業優化現金周轉狀況、制定資金安排計劃、控制賒銷范圍、減少存貨占用資金、加強資產管理、減少資源浪費,做到從事前、事中到事后全面監控企業財務、業務數據,極大減少違規行為發生的可能性。
作為國內最大的審計管理軟件供應商,博科資訊一直關注民營企業審計管理軟件的研發和應用,針對民營企業信息化管理經費有限、對實施效率關注度高的特殊要求,參考民營企業自身特點,于近期推出了審計管理軟件民營企業專版,該產品不僅性價比高,實施周期短,更在易用性、行業性上有重大突破,針對我國民營公司特點,配置了多種有效審計工具和方法,完美滿足了我國民營企業在內部審計方面的需求。目前,博科資訊已經與多家浙江民營企業達成合作。
經過近30年的飛躍發展,我國的民營企業已經頗具規模,甚至在許多行業里占據了主導地位,現已成為我國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為出口創匯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又以浙江省民營企業為最顯著代表。相信在浙江省民營企業大規模開展審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帶動下,全國各地民營企業必將掀起新一輪的審計電算化高潮,進而提高我國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管理水平,擺脫當前困境,迎來新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