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鞋業附加值的提高初露端倪
一邊是不斷加劇的競爭使利潤不斷縮水,另一邊是低成本優勢漸漸成為過去。這似乎成了一個解不開的結。
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此結之所以難解,核心難題在于“溫嶺鞋更新換代跟不上市場步伐”。目前尚屬火爆的外銷形勢,也面臨著溫州鞋放低利潤要求門檻、臺灣制鞋業生產基地轉內、國際貿易壁壘增多等諸多考驗。
顯而易見,走仿制之路純熟無比的溫嶺鞋企,已經習慣于無品牌、無自主開發能力。至今“淘鞋樣”仍是溫嶺鞋業從業人員間的一句流行語,溫嶺市區一家專業賣鞋樣的展示廳生意火爆,據說外地也常見“淘鞋樣”溫嶺人。專家認為:“發展慣性衍生出來的惰性,致使溫嶺鞋業鮮見知名品牌,弄不好整個產業會因此萎縮。”
這個觀點在上個世紀一些國家鞋業興衰變遷的歷史中,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印證。從相關資料中獲知,上世紀下半葉,世界鞋業的制造中心多次轉移,相繼從意大利、日本和韓國、中國臺灣,直至90年代開始登陸中國大陸沿海。在去年下半年舉行的首屆北京·世界鞋業論壇上,專家給出答案:“制造中心的轉移,有總體經濟變化的原因,也有不同的鞋業戰略舉措的因素。這方面尤其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韓國的教訓。韓國的制鞋業在上世紀70年代得到了巨大發展,到80年代成為韓國第三大出口產業。但韓國鞋業的發展主要是依賴貼牌生產,80年代初,韓國勞動力的成本上升,世界鞋類名牌轉到其他國家生產了,等到韓國醒悟的時候,鞋業走向衰落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由此,韓國鞋業興衰史的啟示是:“現在,我們面臨的正是類似韓國在上世紀70年代或80年代的形勢,戰略和策略的正確選擇、實施成了最緊迫的任務!
晉江的榜樣
而同屬縣級市的福建晉江,也許能成為溫嶺鞋業發展的榜樣。
目前,晉江鞋業同時擁有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其中旅游運動鞋的全國市場占有率約為60%。據不完全統計,晉江市已有近百家制鞋企業通過了ISO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政府投入巨資,相繼建立了省級和國家級兩個鞋業檢測中心,引進先進檢測設備,健全質量檢測網絡,為企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檢測保障。
近幾年,晉江市年均投入技改資金8億多元,先后引進自動制鞋流水線2000多臺(套),EVA鞋底一次型注射機近200臺。晉江鞋企自行開發的鞋類款式快速仿型CAD/CAM系統,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有報道認為,經過20多年的發展,晉江鞋業產業集群已經形成,特別是通過名牌熱,品牌效應,有力地推動了鞋業集群的形成和完善。
“晉江是榜樣,我們期待著若干年后溫嶺鞋業也成為榜樣!睖貛X市工業經濟局一位領導說到。經過深入了解,發現溫嶺鞋業走向創新之端倪。比如一改以往傳統的一鞋一用功能,溫嶺鞋企率先制造出一款“實用新型多用拖鞋”,并且破天荒地申請了國家知識產權保護。業界稱之為“是溫嶺制鞋史上取得的一次重大突破,標志著溫嶺鞋業開始叩開創新之門”。
據介紹,實用新型多用拖鞋可單獨使用,也可與拖鞋底板片結合使用,防滑、耐磨、吸塵力極強,一定程度上保護地面裝飾不受損傷,其市場前景被廣泛看好。
另外,溫嶺鞋附加值的提高也初露端倪。有關人士透露,臺州寶利特鞋業等數家企業,2004年產量不如2003年,但產值卻明顯高于2003年。臺州寶利特合成革有限公司的順利運作,終結了溫嶺不生產合成革的歷史,無形中推動鞋業產業布局趨于合理。
- 上一篇:皮具行業迎戰世博大考
- 下一篇:“世界杯經濟”升溫:零食和鞋服消費也“蹭蹭”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