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風雨中“突圍”
中小企業“手忙腳亂”
12日上午,程世雄(化名)剛進辦公室就習慣性瀏覽報紙,目光停留在一條最新經濟消息上面,絲毫不想接受采訪。
《中央財政六大舉措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標題甚是引人關注。“11日,財政部表示,為幫助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中央財政采取和完善六方面政策措施,扶持中小企業發展。”
“終于有行動了。”程世雄喃喃自語,新政策讓他充滿期待。程世雄的企業規模比較小,跟黃石一家大企業配套,主要負責機械設備制造。這大半年來,他一直都在為企業的生存而擔憂。“銀行貸款難,原材料成本上揚,人民幣大幅升值,一波接著一波,確實讓我們有點手忙腳亂。”
這是黃石中小企業生存“被動”的縮影,一切從去年7月就已經開始。
去年7月1日,國家大手筆調整出口退稅政策,覆蓋2831項商品,約為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37%,對黃石中小企業影響甚大。
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從13%下調到11%,僅美爾雅、美島兩家服裝企業就受損430萬元,預計全年出口額減少800萬美元左右;無機鹽產品出口退稅率下調至零,振華化工直接損失300多萬元。鋼鐵、水泥、陰極銅、無機鹽、鞋類……調整波及黃石當年出口總額的半壁江山,據商務部門估算,全年出口下降大約1——1.5億美元,經濟損失在1億元以上。
歲末年初,一場冰凍雨雪天氣就給黃石中小企業來了一個“下馬威”。冰天雪地,2萬多平方米廠房轟然倒塌;從外地購買的生產原料被堵在高速公路上,運不進來;剛生產出來的產品堆在庫房里,運不出去;受電力供應限制,臨時停產、限產的工業企業700余家。
進入2008年,考驗又在升級。
先是新《勞動合同法》的正式實施,直接提升了企業人力資源的管理成本,對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的企業要求拔高,短時間內帶來了很大挑戰。
4月14日,人民幣再一次破“7”中間價6.9920,創改革以來新高。“人民幣升值直接帶來勞動力、原材料和燃料成本的上升,銀行貸款利率和外商投資企業的稅收也上升。雖然對所有出口企業都有影響,但是受影響最大的還是我市的紡織服裝企業。”市商務局外貿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匯率的變化,我市一家服裝企業的直接收益便減少了635萬美元,這還不包括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在內。
與此同時,國家宏觀調控繼續給黃石中小企業“施壓”。土地緊縮——新上項目審批難;銀根緊縮——銀行貸款難……
融資難是最大“瓶頸”
“對黃石中小企業而言,最大的難題是融資。”市經委縣域辦主任黃志勇告訴記者。連日來,他一直奔波于黃石、大冶、陽新等地,為中小企業融資出謀劃策。
據介紹,目前黃石共有中小企業4.42萬戶,占全市企業總數的99.98%。“除了新冶鋼等8家大型企業外,全市其余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黃志勇補充說。
“螞蟻經濟”匯集起來的力量是驚人的。2007年,全市中小企業實現總產值814.13億元,占全市企業總產值的67.44%。上交稅收29.17億元,占據全市51.47億元的財政收入大半壁江山。
據市經委對全市近千家中小企業調查,有融資需求的高達80%,但獲得銀行貸款的不到35%,貸款滿足率不到40%。近65%的中小企業靠原始積累和自籌資金發展,銀行貸款只占了25%,其他融資方式不到10%。國家壓縮貸款規模,導致中小企業貸款難、融資難,因資金短缺、現金流動緊張而陷入經營困境。
分析個中原因,不難發現,國家宏觀政策是主因。市統計局總經濟師謝幼玲分析,黃石作為一個工業城市和原材料產地,經濟發展一向有個特點就是“怕冷不怕熱”。
由于出現了流動性增長過快,通貨膨脹風險加大,國家從今年起調控貨幣政策從“穩健”轉為“從緊”,在此大背景下,依靠高投入的黃石經濟率先受到沖擊,多數中小企業已經直接受到融資影響。
黃志勇介紹,中小企業自身也有一定原因。與此同時,我市中小企業大多先天“營養不良”,都是從改組改制中誕生,自有資金比較少,企業規模比較小,可供抵押的資產缺乏,少數企業財務管理不太規范,信用和法制觀念淡薄。在控制信貸總量規模的情況下,銀行會考慮到自身發展和防范金融風險,貸款進一步向大企業集中,中小企業逐漸被銀行“邊緣化”。
此外,我市目前融資擔保業務發展緩慢也是重要原因。目前全市共有6家擔保公司,除市經委下屬的黃石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外,其余的5家注冊資金均不足6000萬元,全市融資擔保機構總體規模偏小,擔保能力有限。黃石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上半年在保中小企業已達113家,處于滿負荷運轉。
壓力下“適者生存”
據介紹,盡管面臨著許多發展瓶頸,但黃石中小企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截止目前,總體發展形勢還算比較平穩。
應對出口退稅調整,我市部分中小企業積極清關核銷,降低損失。摸清國際市場行情,調整出口策略,加快新產品的研制開發,以此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提升產品價格和競爭力,擴大出口規模。
人民幣匯率升值對中小企業帶來了沖擊,但猶如硬幣的兩面,升值也同時為企業帶來了改革和創新的動力。用一些企業的話說,誰能適應環境,率先應對升值,誰就能成為這場賽跑中的贏家。
在新的貨幣政策環境下,政府和銀行也沒有回避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這一共同難題。市經委、市財政局、各金融機構密切配合,通過加快金融信貸產品創新,努力實現宏觀貨幣信貸政策與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有效緩解了融資難問題。與此同時,各中小融資結構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既有傳統的民間借貸、銀行貸款,又有新型的短期融資券、信托融資等方式;既有黃石本地區的融資,又有跨地區的融資。
此外,各中小企業積極變被動為主動,及早開始進行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在艱難背景中下詮釋“適者生存”。
從市經委統計數據來看,目前全市中小企業增加值、總產值、營業收入、上交稅金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都在20%以上,總量在不斷擴大,效益在不斷提速,后勁也在不斷增強。
此外,還有一組比較可喜的數據。今年上半年,黃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半年凈增58家,順利完成全年凈增45家的任務,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達到了470家,呈現出非常強勁的發展勢頭。“預計全年可凈增90家左右,有望提前兩年實現‘十一五’計劃的500家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