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昌府區:皮革“環保賬”激發治污動力
記者在東昌府區華盛皮革有限公司看到,皮革車間產生的醬紫色污水經過氧化沉淀、曝氣氧化等十幾道工序處理后,變成了無色無味的清水。
“這種水不僅能用于再生產,還可以直接喝。”公司總經理馬玉華介紹。見記者懷疑,馬玉華拿起杯子,接了一杯處理過的水喝起來,“這可是濟南駐廠的技術人員帶頭喝的,他們說完全達到了飲用標準。技術員要不喝,咱還真不敢喝。”
東昌府區聯合省水處理設計研究院,投資1000多萬元,和華盛皮革有限公司共同實施“制革中水回收零排放”項目。該項目建成后于去年10月底正式運行,實現了企業污水零排放。馬玉華介紹:“算算‘環保賬’,治污真給企業帶來不少收益。把污水轉化為中水重新利用,每年可節約用水1萬立方米,節電2萬度,節氣50噸,回收化學原料20噸,實現經濟效益45萬元。治污已成我們的自覺行動,有了治污設施,讓我們停我們都不停!”
“有的企業上馬治污設施后,為什么偷偷停止運轉?那是因為治污就是‘燒錢’,企業沒有受益。讓企業從治污中受益,企業就會有治污的動力,這不失為一種最經濟實用的治污策略。”東昌府區區委書記李小平說。基于這一認識,東昌府區引導企業算好“環保賬”,從治污中賺錢。
嘉隆管業公司曾打算購買單段式煤氣發生爐,區環保部門工作人員上門算了一筆“環保賬”:購買雙段式煤氣發生爐,雖然比單段式煤氣發生爐多投入100萬元,但雙段式爐產出的煤氣熱值高,加工一噸鋼材比單段式煤氣發生爐節省30元,僅此一項每年就能節約300萬元;同時采用電捕焦技術,從煤氣中回收煤焦油,每年可實現效益260多萬元,并可實現廢氣零排放。企業聽取了環保部門的建議,購買了雙段式煤氣發生爐,運行一年,僅焦油一項就收回了購買安裝成本。
目前,東昌府區重點排污企業都建成了污水處理設施,實現了污水經處理后回收利用或者達標排放。
- 上一篇:拜耳聚碳酸酯創新基地彰顯色彩技術實力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