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鞋企“黎明前洗牌”
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漲、原材料漲價等多種因素導致全國制鞋企業面臨困境。在同樣的大背景下,成都鞋業如何獨善其身?
產業工人:沿海受挫回家打工
8月28日下午3點,成都簇橋族馬工業區內行人川流不息,一群人圍在成都依百蘭鞋業公司門口,墻上貼著招聘制鞋工人的告示,38歲的張建也站在人群中。
“熟練縫紉工的崗位比較適合我。”張建在東莞一家鞋廠打了7年工,年初回到金花鎮老家過完年后,就沒在東莞找到工作。
原材料成本上升、匯率風險加劇、融資難、國內外經濟形勢前景不明……上半年,中國6.7萬家規模以上中小型企業倒閉,其中相當部分是包括制鞋在內的出口加工型企業,張建所在的鞋廠也未能在“寒流”中挺過來。
“公司在春節前就關門倒閉了。”張建說,東莞許多鞋廠都不景氣,在當地“騰籠換鳥”的政策影響下,紛紛轉戰內地。兩個月沒有找到工作后,他回到成都!斑@里工資比沿海略低一些,但卻可以照看到家里人!
在工業區,像依百蘭一樣正在緊鑼鼓密鼓招兵買馬的企業還不少,一條街走下來,就能見到四五家制鞋企業的招聘公告。對比前段時間沿海制鞋企業紛紛倒閉的景象,成都鞋業的熱鬧繁榮顯得彌足珍貴!皼]想到這里生意這么好!睆埥ㄕf,他很有信心在家門口找到工作。
面對制鞋產業的波動,充滿自信的不只是張建。
中國女鞋產業運營中心是成都制鞋產業的運營機構,中心主任彭軍分析,整個行業都在經受考驗,成都鞋業不如往日般生機盎然,但相比于沿海企業來說,成都制鞋業未受根本沖擊。
“我們倒閉了10%左右的中小企業!痹谂碥娧劾,同樣以出口外銷為主的成都制鞋業面臨的是一場“黎明前洗牌”,“但我們有自己的優勢!
成都鞋企:五年前就算到有今天
“五年前就算到有今天!8月22日,剛送走美國知名品牌女鞋GUESS的客商,成都依百蘭鞋業公司董事長吳德慶看著工廠門口的應聘人員,感慨良久。“我們的訂單做不完,不是每個品牌的單子我們都接。”吳德慶說,他們只做接受自己報價的生意。
在此次波動中,依百蘭身上透出一股“牛勁”,也閃耀著成都鞋業的民間智慧。
成立于1997年的依百蘭鞋業公司,見證了成都鞋業的發展。本世紀初,由于勞動力成本低,海外訂單應接不暇,依百蘭在成都同行中最先引進了國外先進的流水生產線,規;a能力和質量迅速提升。
作為出口加工型企業,吳德慶看到行業的繁榮,也洞察到潛在的危機。就在許多企業還盯著俄羅斯市場,滿足于接單做活時,2004年,依百蘭公司在四川制鞋行業中率先與國外制鞋企業美國派諾蒙公司結成戰略伙伴關系,從生產、管理、技術等方面全面與國外先進企業合作,品質有了飛躍,抗風險能力大大增強,同時也以此為契機,開始轉戰歐美市場。由于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如今成都女鞋在俄羅斯市場銷售并不理想,依百蘭成為最早從這個市場“解套”的成都鞋企。
2005年開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開始小幅上漲。制鞋業一般從接訂單到交貨需要三個月周期,依百蘭公司對客戶實行 “三個月預計匯率報價”機制,最大程度減少人民幣匯率變化對企業的影響。
為了讓外商接受這一機制,依百蘭公司制定詳細的成本核算制度,在小到使用多少釘子的詳細成本核算表面前,外商不得不接受依百蘭公司的提價。正是因為及時采取了應對措施,依百蘭公司在人民幣大幅升值過程中沒有受到其負面影響的沖擊。
在這次制鞋行業的危機中,像依百蘭公司這樣從容應對市場變化的企業不是少數,這是成都制鞋行業能挺過來的重要基礎。
成都優勢:并不是便宜的勞動力
成都制鞋業逆市而上,引起沿海同行的關注。
珠三角經營成本快速上漲,但今年以來因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的沃爾瑪等大型采購商反而拼命壓價,一些中小采購商訂單明顯減少。為降低生產成本,許多企業轉移到內地。楊樹榮就是在這樣的壓力下,打算“突圍”到成都。
8月22日,臺灣彰帝制鞋公司董事長楊樹榮走進成都中國女鞋之都。楊樹榮的企業已有30多年的制鞋歷史,擁有位于臺灣地區、越南和廣東東莞三座分廠,所生產的高檔女鞋全部出口美國、歐洲、加拿大等地。“我看到競爭對手都開始往成都跑,我也想到成都看看!睏顦錁s說,中國東鞋西移的趨勢已成必然,越快實現產業轉移就能最大限度降低損失。
“成都勞動力資源太豐富了!”楊樹榮在接連考察了數家成都制鞋企業后被征服。據了解,成都制鞋業的強項是女靴,而沿海溫州等地則以生產涼鞋或單皮鞋見長!俺啥歼m合生產工藝復雜的鞋子,因為當地擁有大量熟練技術工人,這也是其他地方所不具有的優勢!睏顦錁s說,盡管成都物流成本較沿海高,價格優勢并不明顯,但制鞋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力成本占總產值的25%,勞動力資源是首要考慮。
“我們的優勢不是便宜的勞動力,而是便宜的人力資源優勢。”彭軍說,人力資源并非勞動力資源,而是指該行業中的熟練工人。在全國450萬人的制鞋行業從業者中,四川占30%。近年來,沿海企業的熟練工人大批回流,為成都制鞋業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彭軍強調,成都鞋業能在此次“倒閉浪潮”中挺住,除了產業政策扶持外,還靠多年的人力資源“家底”。
此外,內地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出臺吸引企業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讓沿海鞋企有了到內地發展的愿望。
成都愿景:世界鞋價看成都
就在沿海制鞋企業紛紛來成都尋找發展空間的時候,意大利30多家制鞋企業也將來成都,參加第三屆中國女鞋之都采購節。在沿海制鞋業面臨困境的背景下,成都制鞋業的前景讓人看好。
“但我們并不是沒有擔憂!迸碥娞寡,對于此次產業洗牌,首當其沖的就是中小企業,“只生產低檔鞋的企業受沖擊很大。”
“經濟波動對制鞋業的一次大洗牌,是挑戰,更是機遇。”彭軍認為,在這一轉型期內,成都鞋企正努力往好的方向轉變,為此,經營中心也正想辦法幫助中小企業升級換代。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依然是限制企業發展的瓶頸。去年,女鞋之都創造了300億元的產值,而銀行借貸只有5億元。企業發展的大量資金通過社會借貸完成,風險高、成本高。運營中心日前已向成都市政府提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瓶頸問題的解決方案》,以此來提升成都鞋企的生產能力和品質。
“過了今年,我們就會在國際市場有定價權和話語權!闭雇乱徊,彭軍很激動,他說,海外訂單將會放量向內地轉移,成都將成為鞋業洗牌中最大的獲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