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鞋企 “探訪”生產車間


一雙運動鞋是如何誕生的?8月7日,本報20多名小記者走進晉江陳埭鎮三斯達(福建)鞋業有限公司,不僅參觀了制鞋的各個流程,還動手參與制鞋的某些過程。
晉江陳埭是著名的“中國鞋都”,聽說要到陳埭三斯達公司參觀采訪,小記者們都很興奮,已提前做足了“功課”,將采訪提綱列得滿滿的。一到車間,“訓練有素”的小記者們就忙著向工人請教,向廠負責人提問,每一道工序都細細參觀,認真地記錄下來。
“嘿,這些小家伙們還真有點專業水準。”聽到小記者有針對性地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正在車間操作針車的叔叔阿姨們贊不絕口。
在車間里,有些小記者還自己動手,來了一場“系鞋帶比賽”,在工人的指導下,把鞋帶穿進孔里,左一孔右一孔、上一孔下一孔……小記者們感嘆道:“看似簡單的工作,也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天呀,一雙運動鞋需要經過五六十道工序,一兩百號工人的分工合作才能穿在我們腳上!”參觀完三斯達鞋廠后,小記者莊彥為大開眼界,“我從來沒有想過生產一雙鞋子竟然那么復雜。那么多人付出勞動才有最后的產品,我們怎能不珍惜那么多人的勞動成果呢?”
□花絮
扎個蝴蝶結得花五分鐘
“耶!你看,我終于學會了!”小記者陳漪宸扎出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后,一臉興奮。
“先打個結,中指和拇指摁住鞋帶,食指鉤住中端,右手食指和拇指纏繞鞋帶,然后交叉拉開,美麗大方的蝴蝶結就成形了!”看似簡單的蝴蝶結,讓陳漪宸花了五六分鐘,并且是在車間的阿姨手把手地教導下才搞定。
“真是連學個系蝴蝶結也非易事!”好問又好學的小記者們每每看到新鮮的生產工序就躍躍欲試。這不,看到車間里的女工人在為鞋子扎蝴蝶結,他們也來了興致,現場學藝。
工人花五六秒鐘就能扎出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小記者們足足五分鐘才勉強扎出自己的“藝術之作”!拔以暮Y雖不及師傅們漂亮,但也收獲很多!學到了這項本事后,我就再不必為鞋帶老系不緊而煩惱了!”剛體驗完系鞋帶,小記者李玲說道。
“虎口”機器
“咦?這是什么機器呀?它有什么作用呢?”站在三斯達新廠的第三車間———成型車間里,面對著一個張著“虎口”的機器,小記者們感到很疑惑。
“這個呀,叫前幫機!”三斯達新廠生產部經理陳勇笑著告訴小記者,操作前幫機的工人的工資最高,但也是技術含量最高、最危險的工作,“它的作用是把鞋底和鞋面壓死。你看,這個尖尖的多像老虎的牙齒啊!只要一不小心,就會被夾斷手!
“。窟@么危險?真可謂是‘虎口’機器!”小記者們不禁吸了一口冷氣。
“少了這一關不行嗎?”有個小記者問。
“這可是鞋子成型的第一步啊,少了怎么行呢?而且這一關如果沒有做好,下一關就不行了!其實,每一關都是很關鍵的!”陳勇叔叔這樣告訴大家。
“真沒想到做好一雙鞋這么不容易呢!”小記者張斌穎低頭看了看腳上的運動鞋,感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