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奧運會首金悲喜劇
透視首金悲喜劇:
至今還難忘杜麗四年前在雅典奪得首金后的回眸一笑,含蓄中奔放著熱烈;但是在北京,她熱淚長流,壓低帽檐匆匆離去,帶走一個第五名,留下一個惆悵的背影。
在杜麗痛苦的表情后面,很少有人去關注她的隊友,另一位中國選手趙穎慧——她沒能進入決賽,面無表情地離開。
這一天,杜麗等了四年,趙穎慧等了八年。她們都很年輕,卻飽嘗世態炎涼。因為她們從事的項目,叫女子氣步槍,從1988年奧運會以來,歷屆奧運會首金都從這個項目產生。
八年前,19歲的趙穎慧以射擊天才的身份出征悉尼,當時她被視為悉尼奧運會首枚金牌的強有力競爭者,在她的靶位后面,中國記者總是擠得水泄不通。但趙穎慧在資格賽中被淘汰。
四年前,杜麗后來居上奪冠,趙穎慧則以零點三環的微弱差距排名第四。賽后,杜麗被圍得水泄不通,而趙穎慧則被遺忘,迅速地被遺忘。她留下了一句話:“人是斗不過命的……”這句話,與杜麗的回眸一笑一樣,讓人無比感嘆競技的殘酷、命運的奇詭。
如今,杜麗未能衛冕,掩面痛哭;而趙穎慧,這種不甘,或許終生難以釋懷。
既然選擇了氣步槍,一個優秀的女子射擊選手,就不可能擺脫濃烈的首金情結——這種情結更多來自外界,領導、媒體,社會。
世人總是喜歡“首”、“最”、“第一”,而中國文化一向熱衷“頭彩”、“開門紅”,奧運會首金爭奪無法不成為萬人矚目的焦點,而中國女選手偏偏在這個項目上實力強勁,更是引起靶位后的國人的無限期望。用王義夫的話來說,13億人的寄托,都壓在一個纖弱的年輕姑娘身上。
但事實上,能夠躋身奧運會射擊決賽的選手,個個實力都很強勁,這本來就是一項勝負在毫厘之間的比賽,誰得冠軍都在情理之中,同樣,誰不得冠軍,也在情理之中。事實上,從1988年至今,沒有任何一名首金選手衛冕成功。
跟其他項目一樣,奧運會射擊比賽競爭異常激烈;跟其他項目還不一樣的是,射擊選手更多是與自我在比賽,誰能心如止水,壓抑“心魔”,誰才能笑到最后。
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是“人來瘋”,圍觀者越多,他或許更能超水平發揮;有的卻是所謂“訓練型選手”,訓練時能出成績,一到大賽就失常。
遭受兩次奧運會沉重打擊的趙穎慧曾說過:“每當我站在奧運會的賽場上,我就會不由自主地害怕,害怕會重演上屆奧運會的慘劇。”一名優秀的運動員,卻在關鍵時刻為“心魔”所控制,無疑是令人唏噓的命運悲劇。但這恰恰是只有極少數優秀運動員才能成為頂尖高手的重要原因:戰勝自我。
在奧運會這個超級傳播平臺上,參賽選手——尤其像杜麗、趙穎慧這樣的“首金”爭奪者——的不少壓力自然來自媒體與社會的高度關注,但是,如果單靠媒體與社會來減壓,像所謂呼吁忘記“劉翔”一樣忘記“首金”,并不現實——“首金”情結,根深蒂固,哪是那么容易能夠擺脫的?
其實,跟試圖淡化國人的“首金”情結的努力相比,更容易做的,是全社會尤其有關管理部門對“首金”的態度——首先,不要刻意把金牌分三六九等,302枚奧運金牌,成色都是一樣的;其次,當我們的選手失利后,對他們多一些人文關懷,少一些呵斥指責,這樣,才是給運動員真正的減壓。
慶幸的是,中國選手未能奪得北京奧運會首金后,國家體育總局有關領導糾正了一些記者“中國選手丟掉奧運‘首金’”的說法,他表示:首金不是任何人的,無法預訂。中國射擊選手雖然沒得金牌,同樣是英雄。更多媒體則紛紛撰文,對杜麗表示安慰與鼓勵。有人表示:要真心擁抱哭泣的杜麗。
別忘了,還要真心安慰沒有眼淚然而心碎的趙穎慧。
- 上一篇:李寧的商業夢想和冠軍的心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