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治理傳統產業 兩年整治35家皮革企業
記者近日從三水有關部門獲悉,為加快紡織印染(含水洗、地拖紗漂洗,下同)、皮革等產業調整提升步伐,優化全區工業產業結構,繼重拳對水泥、陶瓷行業整治之后,近日,三水區又出臺相關實施方案,將用兩年時間對全區35家紡織印染、皮革產業進行調整提升。
出臺背景:
紡織印染、皮革等是三水的傳統行業,為三水經濟發展作出過貢獻,但同時也對全區的水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被國家、省列入十大重污染行業之一。目前,紡織印染、皮革產業仍存在企業規模小、布局不合理、污染嚴重、粗放增長等問題。
問題一:內河涌水環境容量嚴重超標。區環保監測數據顯示,三水西南涌、大棉涌、樂平涌、左岸涌、大塘涌、樵北涌等主要內河涌,水質均超出了功能標準,屬于劣五類水體。由于內河涌容量超標,這些內河涌附近區域已不能再審批有廢水排放的建設項目,對大型建設項目的影響尤為突出。
問題二:紡織印染、皮革是該區主要工業廢水和COD排放企業。目前該區共有紡織印染企業35家,皮革企業2家。2007年三水全區紡織印染(不含大塘工業園區內的企業)、皮革企業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為648.98萬噸,占全區重點控制企業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33.70%;COD排放總量為535.99噸,占全區工業COD排放總量的21.44%;能源消耗量(不含用電)為71739噸標煤,占全區工業能源消耗量的3.45%;SO2排放量為430.40噸,占全區的2.47%;兩稅收入為3,015.88萬元,占全區的1.16%。此外,個別企業為節省治理成本,偷排、直排等環境違法行為時有發生;個別企業位于西南中心城區,嚴重影響了城市觀感;個別企業經常受到附近群眾的投訴,容易誘發社會不穩定因素。
整治方略:
方案顯示,三水將用2年時間,對35家紡織印染、皮革生產企業分期分批進治理提升或搬遷關閉。
其一,21家符合以下三種條件之一的企業進行治理提升:
(1)按照珠江綜合整治工作要求,已經進入了由市劃定的紡織印染統一定點基地(大塘工業園區);
(2)符合城市規劃,已經建設濕地處理系統,出水水質穩定達標,并滿足總量控制要求;
(3)符合城市規劃,2007年單位COD稅收在平均值8.6萬元/噸以上,并帶有紡織或制衣工序,出水水質穩定達標,并滿足總量控制要求。
方案要求,對治理提升的企業,要求強制實施能源審計和清潔生產認證,鼓勵一批符合條件的骨干企業積極創立品牌、申報上市,促進企業向品牌化、標準化、規;l展。如該類企業不符合節能、環保要求,經限期治理仍無法達標的,實行異地搬遷或依法關閉。
其二,對異地搬遷或依法關閉的企業,分兩批進行。其中,第一批是對不符合城市規劃、嚴重影響城市建設、以及租賃土地或租賃廠房的佛山市三水區嘉美染織有限公司等12家紡織印染企業、2家皮革企業,在2008年底前實行異地搬遷或依法關閉。
第二批是對余下的佛山市嘉榮牛仔布廠、佛山市三水南益紡織品有限公司2家紡織印染企業,在2009年底前實行異地搬遷或依法關閉。
- 上一篇:黎巴嫩皮革廠將在馬安工業城設廠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