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降值升 廣東鞋值錢了
產業結構調整的“陣痛期”也是“機遇期”
在鞋類產品產量占全國近一半的廣東,上半年出現了鞋類出口企業數、出口數量大幅減少,但出口值、出口單價均有所增長的“兩降兩升”現象,表明訂單向大企業集中、產業向集約化發展。珠三角產業結構調整露出曙光。
雖然制鞋業目前仍未走出“寒冬期”,但廣東制鞋業的“表現”向我們昭示:產業結構調整并不如人們先前想像的那么可怕。
結構調整意味著市場份額的重新“洗牌”,積極主動尋找市場機遇、提升產品質量、創建自主品牌、善于內外銷“兩條腿”走路的企業,在產業結構調整中變得更加強大,而不靈活應變、故步自封、經營模式單一的企業則越來越難以生存,最后只能落得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由此看來,制鞋業結構調整在帶來產業“陣痛”的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因為中國作為世界制鞋業中心的地位仍然是穩固的,關鍵看企業自身如何趨利避害,把握機遇。注重提升產品質量和科技創新能力、主動參與產業分工、大力拓展內銷市場的企業,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日報說中國經濟有望“軟著陸”
據新華社信息北京7月21日電日本《富士產經商報》報道說,中國經濟有可能實現“軟著陸”。據中國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中國今年第二季度的GDP實際增長率僅為10.1%,已經連續4個季度放慢增長速度。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長率是10.6%。中國從去年起實行的貨幣從緊政策開始產生了效果。有人預測,中國GDP今年的增長率將時隔6年低于10%。此外,中國CPI的增長率也連續4個月下降。
從達到10%的2003年起,中國GDP實際增長率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年增長率,去年創下了11.9%的紀錄。另一方面,在食品與燃料價格暴漲的背景下,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了通貨膨脹傾向,今年2月中國CPI同比增長8.7%。去年秋天以來,中國的股市和房地產呈下跌趨勢。雖然經濟泡沫破滅的危機遠去了,但中國今年5次分階段地提高銀行準備金率,推進了貨幣從緊政策。
中國經濟在北京奧運會后能夠繼續保持穩定增長,金融當局實行的宏觀經濟政策是今后關注的焦點。
上半年經濟增速雖然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高于改革開放30年來的平均水平
據新華社北京7月21日電盡管受到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依然保持了10.4%的增速,雖然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高于改革開放30年來的平均水平。同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也開始從高位回落,企業利潤保持了20%以上較高增速,產業結構繼續優化,節能減排取得新成效,財政收入持續增加,就業規模繼續擴大,夏糧連續第五年獲得豐收,生豬等農副產品生產正在恢復。
上半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活力依然存在,發展的空間和潛力依然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