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技術創新新思路 “買”科技不如“買”人才
全球的“諾基亞”、“摩托羅拉”中20%的送話器、受話器、內置天線等,都是由常州市武進區一家民營企業制造的,這家企業光與摩托羅拉公司合作,一年就做了10億元的訂單。在這家企業“打工”的,有美國、韓國、日本、瑞士、德國等國的專家。這家企業叫瑞聲聲學科技有限公司,短短幾年,它在全球聲學領域的地位變得舉足輕重。其成功的奧秘是:把最稀缺的資源——科技人才“買”下來。
“前幾年,一些民營企業熱衷于購買科研機構的技術成果。我們則不是這樣,不能光買技術,技術有被淘汰的時候。‘買’了人才,才能一直站在科技最前沿。”這家公司的副總經理吳國林說,為了能夠讓全球頂尖專家為他們企業提供最新技術,企業斥巨資與聲學領域世界頂尖的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聲學研究所合作,這家研究所的很多專家同時也是“瑞聲”的員工。南京大學聲學研究所在國內赫赫有名,也是“瑞聲”的緊密合作伙伴。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中科院成都分院、山東大學等科研單位,則是“瑞聲”開發電子陶瓷的合作方。企業還與中科院成都分院合資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瑞聲”掌握51%的股份,多名中科院院士的科研成果能及時在“瑞聲”轉化……
“什么樣的科技在未來會有很大的應用范圍,這種判斷不是一兩個人能做出來的。因此,我們公司有一個來自各專業的科技投入決策顧問團隊,我們每做出一個決策,背后都有十分科學、慎重的調研。”吳國林說,比如,最近他們公司準備開發新能源電池,因為目前普遍使用的鋰電池不能靠近火,待電時間短,而且存在環保問題。他們的決策團隊經過廣泛調研后得出結論:今后的電子產品將越來越綜合化,如手機、筆記本電腦等多種電子產品將合而為一,所以對電池待電要求更高。因此,他們決定收購瑞典的一家電池研究機構,并聘用韓國三星公司的專家主導開發。
“不僅科技投入決策要專業,而且,要有未來產業發展所需技術的戰略儲備。”吳國林說,最近,他們與東南大學合作在無錫辦了個研究院。這個研究院專門研究未來產業的發展動向和科技需求。“這種有前瞻性的研究機構只在日本等國家有,在我國,由企業投資興辦的可能我們是第一家。看上去像是‘養’了一批‘閑人’,實際上有重要戰略價值。”
- 上一篇:上海未來10年制造業高級人才短缺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