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呼聲與支出壓力并存 財政政策面臨兩難
半年度數據公布之后,盡管停止從緊的貨幣政策的呼聲頻頻,但綜合宏觀調控相關部門的表態,繼續堅持從緊貨幣政策和適度放寬財政政策為更具可能性的選擇。
其中財政政策被寄予厚望,被認為是化解可能出現的滯脹局面的關鍵所在,而由于財政支出壓力較大,財政政策面臨操作空間有限的困境。
企業、學界呼吁減稅
“紡織業面臨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多重壓力,現在已經支撐不住了,如果不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恐怕后果不堪設想!痹6月中旬的一次企業社會責任的研討會上,在回答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歐新黔的提問時,大型紡織企業山東如意集團(愛股,行情,資訊)董事長邱亞夫表示。
在諸多不利因素中,出口退稅的大幅度下調與人民幣升值被認為是影響最大的兩個因素。2007年7月1日,553項“兩高”產品的出口退稅被取消,2268項容易引起貿易摩擦商品的出口退稅率被降低。
面對企業的呼吁,決策層迅速給予了回應。有媒體稱,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將擇機出臺。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上周一在一個會議上表示,將在適當時機推出扶持政策,幫助出口出現問題的紡織等行業。
紡織業只是中國經濟的一個縮影,面對內外交困的市場環境,降低稅負、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和渡過難關成為企業和學界的一致呼聲。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中國經濟當前正面臨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挑戰,此前通脹和GDP增長都是同方向變化,而此次出現了反方向變化,需要特別注意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搭配。
哈繼銘建議在稅收方面進行結構性的調整,適度降低個人所得稅,出口退稅可以有選擇性地進行一些調整!叭绻顿Y增速出現大幅度的調整,可以考慮增值稅改革全面鋪開,由生產型增值稅轉為消費性的增值稅,允許資本開支在稅前全部列支。”
此前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稻葵在二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也建議,面對可能的滯脹局面,應該革新政策思維,對總供給進行管理,具體的做法是采取措施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這樣一方面可以應對通脹的壓力,另外一方面不會降低產出,經濟可以保持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