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部對接長三角“橋頭堡”
上饒縣位于江西省東北部、信江上游,是贛、浙、閩、皖四省交界的區域中心,為通閩入浙之要沖,史有“八省通衢”之稱,是江西省對外開放的東大門。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區位優勢與交通優勢明顯,欲打造中部地區對接長三角、閩三角和珠三角的“橋頭堡”。
去年12月,江西省委書記蘇榮曾到上饒縣“白鷺洲”森林公園,被藍天、碧水、青山的美麗畫卷深深吸引,對自然生態美景贊嘆不已!此前,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新雄在此調研時,也由衷稱贊這里是綠的海洋、鳥的天堂、人的樂園!
生態文明建設是上饒縣這片熱土上演繹的眾多精彩中的一幕。
一幕精彩,幕幕搶眼。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縣、全國綠色農業示范區、全省工業經濟發展先進縣、江西省首屆投資環境最佳縣、全省利用外資先進縣、全省引進省外資金先進縣、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全省農產品(000061,股吧)加工先進縣、全省扶貧開發績效考評先進縣、全省民生工程先進縣、全省平安縣……
諸多榮譽無不顯示著,一個充滿生機的上饒縣正在發展大潮中勇爭一流,在贛東北這塊紅土地上續寫著新的篇章。
自東漢建安初年置縣以來,上饒已有1800余年的建縣歷史。全縣國土面積2240平方公里,總人口73萬,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轄20個鄉鎮、2個街道,195個行政村。
上饒縣素有“富饒之州”、“信美之郡”的美譽,因“山郁珍奇、上等富饒”而得名,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薈萃,歷代名流辛棄疾、朱熹、陸羽、夏言都曾客居于此。境內風景優美獨特,省級風景名勝區靈山氣勢磅礴,唐宋時期被道教典籍《云笈·七簽》列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目前正積極申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公園五府山風景秀麗,是享譽全國的中華蜜蜂之鄉。
浙贛鐵路復線、320國道、上分公路、寧上公路穿境而過,滬瑞高速公路橫貫東西,周邊1-3小時車程內有南昌、衢州、蕭山、武夷山、景德鎮等5個機場,5小時經濟圈內有福州、上海、武漢、蘇州等大中城市。
占盡天時、地利的上饒縣,又兼有73萬名干部群眾的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去年以來,該縣圍繞建設全省工業經濟強縣、新型工業化生態園林城市、全省綠色生態大縣和優美宜居家園、全省和諧平安縣、全省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五大目標,團結拼搏、不斷進取,在新的起點上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
2007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3.84億元,同比增長18.54%;財政總收入首次突破4億元大關,達到4.366億元,同比增長33.5%;農民人均純收入3537元,增長13.8%。今年1月-6月,全縣預計完成生產總值24.07億元,增長17.8%;完成財政收入3.03億元,增長26%。
一、以建設“江西省工業經濟強縣”為目標,發展塊狀經濟,培植特色產業,經濟實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在新一輪學習浙江、對接浙江的熱潮中,上饒縣不斷強化“工業立縣”意識,按照平臺、產業、企業、發展環境全面開放的思路,深入實施以工業化為核心的大開放戰略,培植有色金屬加工、機械制造、紡織服裝、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科技等特色產業。
去年以來,上饒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因勢利導,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先后引進了一批質量優、效益高、影響大、帶動強的工業大項目。據統計,該縣目前已有世界500強合作企業英騰化工、亞洲最大的電腦插件企業一舟電子、中國鏈條出口基地恒久鏈條、全球知名襪業生產企業夢娜襪業、中國女鞋出口重點企業歐美意鞋業,以及圣達威、加威、德晟等投資億元以上大型企業項目落戶。其中江鎢集團與華豐銅業共同投資的銅鈷合金分離項目,技術含量高,建成后將成為江西省有色金屬加工業的新亮點。2008北京奧運合作企業——浙江夢娜控股集團投資10億元的項目,年底即將進入試產階段,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產純棉紗3600噸,各類襪子1500萬打,年產值約20億元。
塊狀經濟活則工業經濟強。華豐銅業公司是上饒縣有色金屬加工板塊經濟中的龍頭企業,在縣政府的扶持下,該公司的銷售額由2002年的2000余萬元上升到2007年的近10億元。在其帶動下,全縣共有有色金屬加工企業36家,其中銷售收入過億元的17家。而以楓嶺頭小五金為基礎的機械制造產業,以夢娜襪業、歐美意鞋業為首的紡織服裝產業,以加威、德晟為首的新能源材料產業,以英騰化工為首的生物科技產業板塊也初具雛形。
據統計,五大特色板塊經濟去年實現稅收1.55億元,對全縣GDP的貢獻率達78.3%。
上饒縣充分利用接軌浙江的前沿優勢,從創優環境、強化服務入手,承接來自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如今的上饒已成為投資者的“熱土”和創業者的“樂園”。近幾年來,僅浙江客商就在上饒縣創辦企業近300家,總投資超過30億元。
二、以建設“新型工業化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提高建設標準,加快推進步伐,在市中心城區建設中有更大作為
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末的上饒縣城,總讓人想起“從南到北一條街”的“戲言”。如今的上饒縣,可謂風景這邊獨好,日新月異的城市新貌讓人目不暇接。漫步于上饒城西,處處新增的綠化園林景觀,新栽植的街邊樹,令人賞心悅目。投資過億元的信江櫻花公園,每到花開季節,櫻花競相怒放、爭奇斗妍,如云似霞,把信江河畔裝點得分外嬌美多姿。櫧溪河岸邊,風輕云淡,碧波浩渺;夜幕降臨,旭日廣場、春江公園燈火輝煌,游人如織……
上饒縣牢固樹立縣城就是市中心城區核心板塊的理念,始終站在中心城區的高度來謀劃城市建設,主動承接中心城區的大型功能性項目,力求在做大中心城區上有更大作為。
在打造商業特色街區上,目前已培育形成了金峰商城、旭日新世界(600628,股吧)、財富廣場為龍頭的旭日南大道商業購物街區,以贛東北游樂園、京都國際酒店為龍頭的休閑娛樂街區。同時還啟動了10萬平方米的香港名城大型綜合商城項目,已有世界500強企業如家樂福、肯德基、華納環球影院等品牌簽約入駐。
在城市綠化上,該縣提出要按照“大樹栽成森林,小樹栽成苗圃”的高標準,積極實施城區綠化改造工程。僅2007年,該縣城區新栽大小喬木就達4萬余株,綠化30余萬平方米,總投資達3000余萬元。在縣城10平方公里內,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有春江公園、惟義公園,櫻花公園、櫧溪濕地公園、旭日公園、北麓公園和元杰公園等十大城市公園,縣城正逐漸成為中心城區生態優美、宜居創業的城市新板塊。
上饒縣按照產業積聚為支撐、完善功能為重點、塑造精品為特色的思路,提升了城市品位和綜合競爭力。近兩年來,該縣共實施市政功能項目60余個,累計完成城市建設投入超過20億元。
“十五”時期以來,該縣縣城面積由原來的6平方公里擴展到10.9平方公里,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6.22%,綠地率達31.7%。集旅游、休閑、娛樂、度假為一體的贛東北游樂園,慕名前來的游客絡繹不絕。占地4.8萬平方米的旭日廣場,植物配置由花、草、喬灌相結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充分展示了城市特色與歷史文化風貌,成為市民休閑、娛樂、健身、集會的好去處。
三、以建設“江西省綠色生態大縣和優美宜居家園”為目標,發展現代農業,創建生態文明村鎮,促進鄉村和諧發展
上饒縣是一個擁有63萬農業人口的農業大縣。近年來,該縣把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抓手,加大對現代農業的扶持力度。“十五”時期以來,該縣僅財政支持農業產業化和重點農業企業建設資金就達2000余萬元,建成農業項目24個,建成了毛竹、油茶、苗木、水產等優質農產品為主的種養殖基地120萬畝。
遠泉集團、茗龍公司、恩泉油脂等一批龍頭企業蓬勃發展,年銷售收入過4億元的企業有1個,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3個。同時,上饒縣以招商引資為主渠道,吸引省內外、國內外資金合作興業。靠苗木種植起家的遠泉實業集團,與浙商、匈牙利客商合作,現已發展成擁有種植、生態開發、茶葉三家控股子公司和兩家參股公司的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建成了1.6萬余畝的苗木、茶葉、果業、水產等十大生產基地,輻射、帶動當地及周邊縣市1.8萬余戶農民發展林果業。該公司即將股改上市。
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戰略后,上饒縣迅速作出決策: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建設農村新貌、發展生態經濟為抓手,在全縣195個行政村全面開展生態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活動中,縣四套領導班子和全縣數萬名干部群眾走上街頭打掃衛生,上山植樹造林。聲勢浩大的創建活動帶來了喜人的變化。田墩鎮荷家村在生態文明村鎮創建中一馬當先,投資80余萬元在村里建600平方米的籃球場、1100米的灌溉渠道等,如今,建設示范點陳團坂已完成村莊農戶85%改水、60%的改廁工程,農家庭院綠化2000平方米,村道綠化4.2公里,新架設的23盞路燈,照亮了山村黑漆漆的夜晚。
在靈山旅游資源保護上,上饒縣依法整治和關停了靈山周邊的101家礦山企業和石材加工企業,使靈山這一“信之鎮山”免遭破壞。日前,江西省建設廳、省國土廳、省旅游局等10余家單位專業人員組成的專家組在靈山省級風景名勝區經過數天實地的考察,認為靈山是世界罕見、國內惟一的花崗雜巖環狀山體地質構造奇觀,完全符合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條件和要求。
至此,市縣兩級將靈山打造成一個集度假休閑、觀光體驗、宗教朝覲為一體的山岳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決策又推進了一步。除此之外,該縣五府山又獲國家森林公園、中華蜜蜂之鄉、中華蜜蜂蜂種原產地保護等稱號。“山郁奇珍、上等富饒”的上饒縣,處處呈現出一幅幅“稻花香里說豐年”的優美畫圖。
四、以建設“和諧平安上饒縣”為目標,強化綜治意識,發展社會事業,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加快經濟發展是政績,和諧穩定也是政績,在加快發展的基礎上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是更大更好的政績。”上饒縣委書記張鴻星如是說。平安與和諧交織著的一幕幕華彩樂意,正伴隨著上饒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一同奏響。
“平安是福,和諧是金”,這世世代代沉淀出的老話,是歲月的結晶,是生命是真諦。近年來,上饒縣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方針,推進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有效預防和減少了可防性案件的發生。
去年8月,上饒縣在全省公眾安全感測評中名列全市第一,全省綜治與和諧平安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在該縣進行實地觀摩。2008年,該縣成功創建“江西省平安縣”后,不斷自我加壓,又確立了“爭創全國平安縣”的奮斗目標。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不僅提高了群眾的安全感,更為上饒縣的跨越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上饒縣領導班子全體成員的共同心聲。在上饒縣,民生不只是一個靚麗的字眼,更是鮮活的實踐,百姓真切的體驗。
去年以來,上饒縣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出發點,組織實施了八大“百姓幸福工程”,不斷增強社會的和諧度和群眾幸福指數。同時,該縣還不斷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去年以來,在旭日廣場先后舉辦了第二屆環滬港國際自行車大賽、奧運火炬手選拔賽晚會、“藝舉成名”頒獎晚會等大型文體活動。廣場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好戲連臺、精彩不斷。
農民收入多了,日子好了,對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為此,全縣有186個鄉村建起了文化圖書室和資料室,培養出農村文藝骨干近百人,“鄉土文藝宣傳員”在鄉村獨領風騷。聞名全省的上瀘鎮“文化大院”紅火非凡,10多支文藝小分隊活躍在田間地頭,唱老百姓的歌,跳莊稼人的舞,演農民自己編寫的戲。在旭日街道辦事處,由100余名年過花甲的婆婆們成立“巾幗夕陽紅活動隊”一直活躍在精神文明建設一線,她們走街串巷,揚新風,傳美德,送政策,把文明新風宣傳到千家萬戶。
五、以建設“全省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為目標,突出創新載體,強化保障意識,開創工作新局面
能否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關鍵在人、在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上饒縣把黨的建設擺在事關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要地位來抓,把抓干部學習作為進一步解放思想的突破口,采取主體式輪訓、引入式培訓、異地式辦班、“超市”式教育等方式,去年來,共舉辦領導干部雙休日新知識講座10余場,參訓人數5000余人次,同時外派干部300余名到浙江等發達地區學習考察,幫助干部“洗腦”、“換腦”,實現干部思想觀念與發達地區的有效對接。
作為中央組織部和省委組織部確定的“科學規范和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用人行為”調研試點縣,上饒縣建立了鄉鎮黨委書記、縣直重要部門主要領導初始提名二次推薦、科級班子年度績效考核、對比排名等十三項干部選任新機制,得到省市組織部門的認可。在推進“黨代會常任制”試點工作中,該縣建立了代表接待日、黨代表聯系黨員群眾等八項制度,為黨代表在黨代會閉會期間發揮作用作出了有益探索。通過試點,創建了干部選人用人新機制,提高了任用干部公認度,為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了良好平臺。
上饒縣還深入推進“三級聯創”、“三項創建”工作,創新開展了“五崗三會”、“三評一審”、“一推一聯一審”等新舉措。還通過健全懲防體系和強化監督制約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建立了“1234”工作機制:建立一個公共資源交易站平臺;實行“村賬鄉代理,村財鄉代理的"雙代理"”;實行黨務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的“三公開”;創新四條群眾監督渠道。其經驗在全省得到推廣。
去年以來,上饒縣就先后接待了撫州、新余、樂平、修水等地20余批學習考察團前來觀摩交流,《中國紀檢監察報》、《江西日報》等媒體先后進行了專題報道。
“圍繞發展抓班子抓好班子促發展”。如今的上饒縣,每一個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個堅強的戰斗堡壘,每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黨員們日益成為帶領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和中堅力量。以前負債60余萬元的花廳鎮花廳村,由本村能人黨員謝聯文擔任支部書記后,組織從事運輸、煤炭加工與商貿流通的村民成立協會,并在協會中建立黨小組,發展運輸戶100余戶,煤炭加工廠40余家,個體工商戶70多戶。該村黨支部還抓住煤炭開采和早梨開發這兩個主導產業,實現煤炭資源重組,全力打響早梨品牌,使村年集體收入達60萬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超過4000元。
千帆競發敢為首,百舸爭流勇當先。“十一五”時期,既是上饒縣經濟社會發展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又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以及經濟國際化、市場化進程的關鍵時期。面對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上饒人堅守夢想,搶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