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鞋類出口遭遇“寒流”
記者昨日從江門海關獲悉,目前我市鞋類生產受到成本上漲、出口退稅下調以及貿易壁壘等諸多因素困擾,出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前6個月我市鞋類出口1095萬雙,比去年同期下降26%。
據了解,隨著國際石油價格不斷攀升,塑料原料價格也大幅上漲。據廣東塑交所的月度報告分析,5月26日至5月30日的一周時間里,塑料原料價格整體市場漲幅達300—800元/噸。加之,人民幣持續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以及《勞動合同法》開始實施等因素均使得我市鞋企成本優勢逐步喪失,生存壓力大增。
此外,鞋制品出口頻遭反傾銷壁壘。2006年10月,歐盟對我國出口皮鞋正式實施為期兩年的16.5%的反傾銷關稅,給我國鞋業一次沉重打擊;事隔僅半年,臺灣以及巴西分別對原產于大陸的鞋制品征收43.6%臨時反傾銷稅和35%的進口關稅,鞋類出口一再陷入困境。今年,在歐盟反傾銷即將結束之際,歐洲鞋業聯合會又決定向歐盟提請將對中國皮鞋的反傾銷措施延長至5年,如果實現則無疑是對中國鞋業的又一沉重打擊。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制鞋企業大部分還是屬于來料加工,一直替臺灣、香港地區以及韓國、歐美等海外客戶做出口訂單,沒有屬于自己的品牌和市場,而且制鞋技術含量不高容易復制,一旦成本提高,許多客戶就把訂單轉移到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地區。
對此,專家建議制鞋企業需加強自主品牌建設、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積極開辟新興市場,防止因出口市場的過度集中帶來更多的貿易摩擦;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聯合出口國零售商等利益團體,積極應對反傾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