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差距借外力 成都鞋業向高端逼近
高端化的產業路線讓成都鞋業發展如虎添翼。4日,在主席朱塞佩·白亞度帶領下,素有“國際鞋界風向標”之稱的意大利的高級制鞋中心——卑仁達制鞋名家聯合會成員一行6人來到成都,落實建女鞋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項目。這個震后首家與成都開展合作的國際性鞋業協會的到訪,將讓成都女鞋搭上世界潮流直通車。
成都鞋業找差距借外力
有人曾經把中國這個鞋生產大國稱作“出口大國,品牌小國”,其理由是“中國制造”的出口單價只有意大利的1/20,皮鞋價格只有對方的1/8-1/10。
業內人士也感到,檔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研發能力低、市場營銷差、品牌建設弱是問題所在。
去年下半年,成都鞋業產業“一都兩園”發展模式全面啟動。武侯(區)建“都”,崇州、金堂為生產基地,逐漸形成集貿易、品牌展示、研發、信息服務、生產以及人才培訓的完整產業鏈。
“但還不夠。”西部鞋都事業部經理羅秩謙表示,成都鞋業產業鏈各環還沒形成系統工程,材料品種少、高檔次的元素少、人才配套不夠。成都高端鞋業要做強做大,還有差距。
國際品牌鞋業制造商看到了這種進步,從去年下半年至今,3次與成都相關方面接觸。朱塞佩·白亞度認為,成都有他們需要的技術基礎和成本更低的熟練工。
意大利鞋業重機遇謀合作
“災后的成都依然美麗,成都鞋業依舊充滿機遇。”朱塞佩·白亞度感嘆。
聯合會給成都鞋業名企艾民兒公司下了訂單,作為兩地合作的開端。
為培訓更多面向市場的職業人才,本月中旬,四川鞋界將走訪意大利,看板坊,學工藝技術;觀學校,學職業教育方法。最遲將在8月完成川意職業學校合作對接。10月,聯合會將組織眾多意大利品牌鞋企參加成都國際采購節。他們還將敲定生產與研發的協作。如此一來,意大利的材料配套商、檢測機構、技術服務等,都將陸續加入成都鞋業,補足產業鏈。
“這是一個完美的市場結合。”羅秩謙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