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在華十年:向中國傾斜 關鍵是人才戰略
“技術是平的,但人力資源和應用需求的分布并不平坦。中國有最優秀的人才,有龐大的內需,世界正在向中國傾斜,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這是張亞勤剛剛與《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馬斯·佛里德曼交流后,兩人得出的共同觀點。
作為微軟中國研發集團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是——隨著現代通訊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發達國家的軟件開發與服務、技術創新正在向中國、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轉移,而過去以美國為技術創新中心的格局正逐漸被打破,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應該以何種心態面對和迎接這場時代大變局?
“在此背景下,應該堅持聯盟與開放式創新。”6月19日,亞勤向記者表示,在聯盟與開放式創新中,中國特別應該利用國外軟件開發與服務、技術創新向國內轉移的趨勢,吸收消化為本土創新。
微軟的中國故事也為張的這一思路做了注釋。從1998年微軟中國研究院成立至今,微軟中國研發集團員工已超過3000人,其中絕大部分來自中國,成為美國本土之外最大的研發機構,橫跨基礎研發、工程技術研究、產品測試等多個領域。
不僅如此,由于眾多中國本地員工在其中學到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一些人離開微軟進入到本地公司或政府機構后,廣泛參與到了中國技術創新甚至產業政策的制定中,成為中國自主創新中一股蓬勃的力量。
籠絡智慧
2000年7月,張亞勤出任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2001年,微軟中國研究院升級為亞洲研究院;到2002年,成立僅4年的亞洲研究院超過劍橋研究院,成為微軟全球第二大研究院。
張亞勤當時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微軟剛到中國時的規劃思路是:每年增加20-30人,6年內打造100人的團隊,全部資金預算8000萬美元。然而,微軟中國研究院的發展速度遠超當初的規劃,2002年,其人數就已經超過100人,2004達150人,8000萬美元全部花光。
微軟中國研究院最初創立時,計劃主要做在中國和亞洲的應用研究;但當一項一項的研發項目成功之后,這種特殊的地域限制消失了,除了針對亞洲和中國的研發,還涉足全球研發,在此背景下,更名為了微軟亞洲研究院。
2006年1月18日,微軟成立了中國研發集團,張亞勤出任總裁。張計劃,2006年全年招聘600名研發人員,而未來3年內將至少新增研發人員2200人,加上當時的800人,研發人員總規模將達3000人。
微軟同時宣布,今后3年在中國每年研發投入將超1億美元。張亞勤解釋:1億美元僅是對員工的投入,由總部直接撥給微軟中國研發集團;實際對中國的研發投入將會更高,1億美元之外,還有項目投放以及研發設備上的投入,這些均由總部進行一體化規劃。
微軟中國研發集團的發展再一次超越了張亞勤的預期,才到2008年,員工已經超過了3000名。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上一篇:人才是浦東發展的第一要素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