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鞋后記:當救災款遭遇堰塞湖
人們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據新華社消息,國家審計署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第一號《關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災資金物資審計情況公告》,對用救災款為職工購買名牌耐克鞋等3起違法違規事件進行了曝光。(現代快報6.13)
幾乎從汶川大地震發生的那一刻起,凝聚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捐贈款物,就已源源不斷涌向災區
。在“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愛心行動中,我們單位照例過了一次“特殊的黨日”,每個黨員都交了一份“特殊的黨費”。在交納“特殊黨費”儀式上,單位領導別出心裁地要每個黨員在信箋上寫下一句最想對災區人民說的話。對災區人民想說的話很多,思來想去,我為那份不太拿得出手的幾千元捐款寫下了“但愿我這點小小心意能傳遞到災民手中”。寫下這樣一句“最想”說的話,無非是想表達:每一份愛心是否都能按照原初的意愿,秩序井然、高效無缺地奔流到每一個最有需要的所在?第二天,我在官方網站上看到國家民政部和紅十字會的一條消息:“不必擔心善款到不了災區”。民政部負責人說,捐贈者的一些擔心可能與對我國相關捐贈法規不了解有關。他說的這個法規就是《救災捐贈管理辦法》。這個辦法對救災捐贈款物的使用范圍、管理和使用辦法、捐贈人的權利及對挪用、侵占或者貪污救災捐贈款物的法律責任等,都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幾乎到了“法網恢恢”的地步。這樣一來,我等的“擔心”似乎變得有些庸人自擾。
其實,有了這個辦法只是完成了“有法可依”的任務,能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還是個艱苦的博弈過程。以為有了一個《辦法》,就會萬事大吉,未免太傻、太天真。多年來的實踐告訴人們,在善款善物這類事情上,總有一些單位、一些部門、一些官員從中打主意、做手腳,“雁過拔毛”。僅以這次通報的河南安陽縣商會為例,當他們收到當地3家企業捐給災區的60萬元以后,商會負責人以購買救災物資為名,擅自將其中的27.11萬元到其弟已經注銷的商店里購買,而這些救災物資中不少是舊服裝,開具的都是假發票,從中撈取好處。更為離譜的是,當災區人民溫飽還未徹底解決的時候,地處地震重災區的工行綿陽涪城支行竟然弄虛作假,將為該行56名職工購買的56雙耐克運動鞋的銷售發票改為“雨衣、雨靴、雨傘”,在“抗震救災特別費”中報支。(新華社6.12)國家的救災款、國內外給災區人民的捐贈款,都是救命錢和救急錢。災區人民拿到這些錢,有的用于生產自救,有的用于養家糊口,有的用于救病救人。那個商會負責人和涪城支行的領導竟然以權謀私、從中撈一把,也不知你們的良心都到哪里去了。
其實,和這些人談“良心”,也只是對牛彈琴。他們既然有了這個賊心,就會有這個賊膽。《京華時報》記者專門采訪了一位洪水災區的干部。他說:“不光是救災資金,只要是國家的撥款,很多地方政府和干部幾乎都會產生狠撈一把的‘條件反射’,截留、挪用上面來的資金幾乎成了一種普遍的做法和習慣。”下意識!多么可怕的“條件反射”,多么可怕的“習慣”。見錢眼開,能撈則撈,看到錢就產生“撈”的沖動,這正是善款善物管理面臨的挑戰。看來《辦法》面對的不只是一兩個對手,而是一群對手。一兩個賊好防,要防住一群賊,就不那么輕松了。也不知還有多少救災款會遭遇“堰塞湖”?
乘機發“國難”財,無異于趁火打劫。“雁過拔毛”甚于地震災害。一旦救災款、捐贈款被扣、被占、被撈,失去的不僅僅是幾個救命錢,而是民意民心!
這次國家審計署捉到的還只是兩個“小玩意”和一只靠手機短信詐騙的“野雞”。人們希望“到此為止”,真不希望在善款善物上再冒出幾雙黑手來。
只要欲望還在,《辦法》就別想省心,“擔心”也不會多余。
- 上一篇:鞋上繡龍有深意 最喜歡奧運領獎服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