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會給中國皮革行業帶來多大沖擊
北京時間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汶川縣(北緯31度,東經103.4度)發生地震,震級為8.0級。此次強震,傷亡慘重。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沖擊,四川地區的皮革企業在這次地震中嚴重受損,據初步統計,11家受災皮革企業經濟損失高達7695萬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根據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授權發布:據民政部報告,截至14日12時,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70人遇難,374159人受傷,失蹤17427人。
一、四川省主要皮革企業地震受災情況統計:
據統計,四川省11家主要皮革企業地震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7695萬元,死亡7人,受傷11人。具體情況如下:
1、成都茂良皮革有限公司:大部分廠房垮塌,生產基礎設施損壞,部分生產設備損壞,停產爛皮,原材料受損,經濟損失達1015萬元。
2、四川什邡亭江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廠房受損31800萬平方米,損失550萬元,生產設備受損820臺套,損失315萬元。停產原料受損185萬元。經濟損失達1150萬元,3人受傷。
3、四川什邡拳王皮革有限公司:公司圍墻、鍋爐房、廠房損壞建筑面積1000余平方米,部分生產設備損壞。經濟損失達1185萬元。
4、四川綿陽安劍化工有限公司:廠房垮塌2000余平方米,生產設備損壞,經濟損失達1550萬元。7人死亡,8人受傷。
5、四川安縣吉成皮革有限公司:公司圍墻、鍋爐房、廠房垮塌900平方米,經濟損失為760萬元。
6、四川綿竹新市制革廠:廠房損壞近1000平方米,部分設備損壞,工廠停產造成爛皮,經濟損失達550萬元。
7、成都立申實業有限公司:廠房損壞,部分生產設備損壞,制革污水處理設備、設施損壞,停產爛皮及原材料損失。經濟損失達850萬元。
8、成都富邦皮革有限公司:廠房損壞,生產輔助設施損壞,經濟損失達150萬元。
9、四川綿陽市德華制造有限公司:廠房及生產設施損壞,經濟損失達260萬元。
10、德陽祥松制革廠:廠房、生產基礎設施損壞,經濟損失達120萬元。
11、四川德賽爾化工實業公司:部分廠房受損,停產造成原材料損壞,經濟損失達105萬元。
二、汶川地震千億巨損襲擊四川工業
汶川大強震注定要成為四川企業界刻苦銘心之痛。“僅僅根據初步統計,截止到5月20日,四川工業企業直接經濟損失至少在1300億元以上,受損企業至少在19000家以上,汶川大地震四川企業損失慘重!其中工業企業重災區集中在德陽、廣元、綿陽、等地。”5月21日,在四川省經委抗震救災指揮中心,經委宣傳中心主任李富榮憂心忡忡的報出了一組四川工業企業的震災后的受損數據。
汶川損失巨大,但影響主要在局部、短期:
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破壞可從四個方面評估。一是人員傷亡慘重,相當一部分失去生存能力,需要國家和社會長期救助,人力資本損失嚴重;二是資本存量受到嚴重破壞。房屋大面積倒塌,公路、電力、通訊、供水、供氣、農業設施等基礎設施嚴重損毀;三是資源環境受到破壞。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損壞了耕地、水庫、礦山等自然資源,局部地區水資源等受到一定污染;四是生產受到一定影響。當地企業大面積停產,部分農田被毀,牲畜家禽大量損失。
總的看,地震對存量資本影響較大,損失額度可能數倍于南方雪災,但總體上這種影響具有局部性和短期性,不會改變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面,對當年的生產影響不大。從工業生產看,雖然震區工業生產短期內幾乎停滯,但由于震情最嚴重的11個縣(市)合計的工業總產值僅占全國的0.17%,且重災區沒有大型礦產資源,對整個工業產出影響較小。從農業生產看,位于山區的11個重災縣(市)合計糧食、油料與肉類產量分別占全國0.21%、0.34%和0.53%,占比都不大,不會對全國農產品生產產生較大影響。從服務業看,地震對當地的影響主要是旅游業,四川的旅游業僅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0.4%,總量影響較小。
汶川地震四川生豬生產受損豬皮供應趨緊
據悉,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后,生豬生產受到嚴重影響。據該局初步統計,德陽、綿陽、成都、阿壩、廣元、雅安6個重災市(州)生豬損失365.75萬頭,能繁母豬損失18.45萬頭,因能繁母豬損失,今年將直接減少商品仔豬184.5萬頭,全年生豬損失將達550萬頭,豬肉產量減少38.5萬噸。該局還透露,截至5月25日,全省畜牧系統完成32933個養殖場(戶)無害化處理和環境消毒工作,共處理死亡大牲畜175.6萬頭(只),其中豬151.8萬頭。這意味著,在此次地震災難中,該省有近152萬頭生豬死亡。
此外,地震導致市、縣、鄉畜牧部門職工傷亡264人,其中死亡19人、掩埋13人、傷232人;損失畜禽4349.58萬頭(只),畜牧業直接經濟損失183.82億元。
受到地震的影響,豬皮行業供應日益趨緊,豬肉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國產豬原皮價格也水漲船高,一張生豬皮的價格已從去年的40~50元一路上漲到80~90元,目前已經突破百元大關。
經歷了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春天這段時間,市場對漲價后的成品革開始慢慢接受,豬皮服裝革和鞋里革的需求量都有所回升,但是目前原皮供應出現了問題,國產原料皮數量減少,進口生豬皮供應趨緊,價格一路上揚。中國的進口生豬皮主要來自韓國、日本、臺灣等地,前幾年主要用語豬皮鞋里革生產,近兩年豬二層反絨服裝革在技術上不斷革新,品質提升,用于服裝革的生產量也不斷提高。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豬皮鞋里革產地,內需和出口數量龐大,對于原皮的需求量也會繼續上漲,原皮緊缺將是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
三、地震無情人有情國內鞋革企業踴躍捐款:
全國皮革企業攜手援賑災一億多元款物捐送災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房屋倒塌,同胞罹難,給災區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災難。
災難就是命令,救災重于一切,全國皮革企業紛紛響應倡議,捐款捐物。如百麗、達芙妮、李寧、安踏、鴻星爾克、特步、奧康、康奈、紅蜻蜓、雙星、富貴鳥、喬丹、貴人鳥等鞋企;三元里皮具城、保蘭德等皮具生產基地及企業;亭江、成都華峰、東陽等皮化企業,以及河南及黑龍江等省市皮革企業,紛紛響應倡議,捐款捐物。截至5月底,全國皮革企業及行業同仁已經為災區捐款達一億多元,此外還有大批的鞋、書包、服裝等物資也及時捐送到了災區。
香港毛皮業協會捐款一百萬元:
汶川地震造成了嚴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在這次地震中香港毛皮行業也紛紛伸出自己的援手,為災區人民捐款捐物,在舉辦的TVB賑災晚會中,香港毛皮業協會捐出一百萬元。
北京雅寶路裘皮協會會長組織志愿者親赴災區:
汶川大地震進入第十天,始終牽動著每個中國人的心,許多名志愿者都奔赴了災區。回河北老家擔任黨支部書記的北京雅寶路裘皮協會會長王文忠自發率領本村十四名青年農民突擊隊員和八名支農大學生組成的愛心救援聯隊,也于十五日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這支二十三人的隊伍到達災區后,輾轉于成都、彭州、都江堰之間,多次自費采購物資,安撫災民,搭建帳篷,幫助防疫人員消除隱患。當他從新聞中得知中央組織部接收抗震救災“特殊黨費”后,馬上從救災現場打電話回家,委托家人向黨組織交納了10萬元抗震救災“特殊黨費”。
四、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內皮革企業逐漸恢復生產
四川最大皮革服裝出口企業恢復生產:
停產23天,四川省沃特龍服裝有限公司日前正式復工。作為四川最大的皮革服裝出口企業,又身處重災區什邡市,沃特龍的元氣恢復,對四川外貿企業具有標桿性意義。
沃特龍的客戶以東歐、中亞、西亞為主。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他們還重新調整了生產流水線,將原有的7臺機器匹配成15臺,通過更為精細的分工辦法,提高了10%-15%的生產效率。
皮革工廠工人心中“余震”難消:
四川某皮革公司負責人余淑群說,公司這棟三層樓的廠房,外觀上看沒有任何損壞,建筑專家也曾作出“可以放心使用”的鑒定。但工人們一直很害怕,地震過了好幾天,才有人陸陸續續返工。回來上班的工人只要感受到輕微晃動,就飛快沖下樓,半天不敢上去。有時候甚至沒有晃動,突然一個工人喊一聲“在震”,工人們又立刻驚恐地丟下手中的活,下樓“逃命”。對于員工的心情,余淑群非常理解,雖然生產壓力很大,但她沒有要求工人加班,為讓工人們有更多時間和家人在一起。
“自救”遭遇效率難題
據了解,該公司和德國客戶簽訂的300多萬元的合同已經延期近一個月了,雖然客戶對地震災害造成的延期表示理解,但由于皮革服裝在國外上市有固定的時間,所以必須加緊生產。然而,畢竟經歷了一場大災難,工人們根本不能安心工作。一位姓李的女工說,她現在上樓都覺得腿發軟,坐在縫紉機前又會覺得頭昏眼花。甚至有工人提議把機床搬到戶外,說不敢呆在三樓車間。余淑群說,工人在恐懼、緊張的情緒下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目前工人的壓力大,公司的壓力更大,“生產自救之前,還是要先解決心理問題才行”。
志愿者說:“人們對地震的恐懼都有一個載體,比如地震當時所處的環境、正在做的事,都有可能成為這個載體,現在就是要把這個載體換走,消除人們對于地震的回憶。”現在,大多數人的恐懼已經被喜悅和激動所代替。
五、國內皮革企業西部大進軍遭遇地震危機
皮革行業剛剛發生了一次影響深遠的“地震”。皮革行業內部矛盾,國家政策調整,人民幣升值,新勞動法實施等等這些因素引發了中國皮革行業的一次“地震”。行業政策的地震致使多數國內皮革企業紛紛轉投西部。而這次四川發生的地震,不知道會不會給轉移的鞋革企業帶來沉重的災難。
從5月18日召開的中國西部國際鞋業博覽會中我們可以看出,持續可感的余震似乎并沒有阻礙鞋革企業向西遷移的腳步,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張淑華表示,鞋革行業是“候鳥經濟”,總是向生產成本低的地區轉移,上世紀60年代世界鞋業中心在意大利,70年代轉移到日本和韓國,80年代轉移到我國臺灣地區,90年代轉移到廣東東莞和浙江溫州,目前正由東部向中西部轉移,西部的低成本正吸引東部資金流入。
六、汶川地震給經濟運行增加不確定因素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的外部環境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國內經濟增長有所放緩,物價上漲壓力較大。年初的冰凍雪災和近期的汶川大地震,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也給經濟運行增加了新的不確定因素。內憂外患的背景下,如何客觀分析宏觀經濟走勢,實施有效的宏觀調控政策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要命題。
總需求擴張勢頭減弱,增長高位趨穩
從當前宏觀經濟的總體運行態勢看,受國內外經濟運行中一系列不確定因素影響,我國總需求的強勁擴張勢頭有所減弱,國民經濟運行態勢由過去5年加速增長轉為高位趨穩、小幅回落。
出口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受外需放緩、國內制造業成本上升、出口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我國出口增速繼續放緩,進口增速進一步加快,外貿順差有所減少。對出口需求下降的影響不宜過分夸大,減少順差仍是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期望目標之一。首先,世界經濟仍會保持較高增長,美歐經濟出現大幅衰退的可能性變小,新興經濟體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其次,我國出口商品結構決定我國出口增長會保持一定的穩定性。我國出口商品以消費品為主,受發達國家經濟放慢和收入減緩的影響很小,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會加大對我國商品的需求。第三,盡管近年來我國勞動力成本有所上升,但勞動生產率上升更快,出口競爭力和價格競爭優勢仍然較強。
災后重建會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并且不排除出現大幅反彈的可能。一是我國尚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加速階段,京滬高鐵等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開工仍將拉動投資增長;二是目前投資回報空間仍然較大;三是地方政府換屆基本完成,投資沖動仍然較強。除了這些影響投資的基本因素之外,今年南方雪災和地震災后重建也會推動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
消費需求仍將保持基本穩定。促進消費穩定增長的因素仍然存在并可能繼續發揮作用。居民收入增長較快有利于消費增長,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居民的消費傾向趨于穩定。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對消費仍然會保持較強的促進作用。此外,2008年奧運會在我國舉辦,也將對消費產生“奧運景氣”推動作用,居民物價上漲預期增強也會帶動居民提前消費。
壓力依舊,防通脹任務艱巨
今年前4個月居民消費價格上漲8.2%,是1996年以來的新高;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分別上漲7.2%和10.3%,比上年同期提高4.3和6.3個百分點,上游產品價格向下游傳導的壓力出現加大的趨勢。從未來看,影響物價上漲的因素依然存在且主要表現為輸入型和成本推動型,全年物價上漲壓力仍然較大。
一是國際石油和農產品價格將維持高位運行。美元貶值和全球流動性過剩是世界初級產品價格上漲的主導原因。從目前的情況看,引發美元貶值的因素減少,但美國經濟仍不樂觀,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在穩定利率的同時,有可能繼續向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全球流動性依然充足,投機資本會繼續借助世界糧食供不應求、石油緊張、生物能源轉換等問題炒作初級產品價格。
二是國內農產品價格存在進一步上漲的可能。農產品生產成本受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不斷上漲的推動而上升,會推動農產品價格走高。南方雪災和地震災害也減少了農產品供給,推升價格上漲。此次地震對災區工業、農業產生的破壞,受災群眾對食品的需求,無疑也會對當前食品上漲產生新的壓力。
三是資源環境價格改革迫在眉睫。我國成品油原油價格倒掛,煤電價格沒有理順,環境稅和資源稅缺失,資源環境價格體系改革可能增大短期通脹壓力,但如果改革推遲,扭曲逐步累積,損失可能更大。
四是勞動力成本將進一步上升。年輕勞動力和技術工人供應趨緊,工資上漲幅度較大。此外,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基本建立,部分地區實施農民工醫療保險、失業保險、養老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制度,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等,也會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
“一穩一緊”政策不能變
由于我國收入差距擴大,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緩慢,他們對物價上漲的承受能力明顯減弱。為維護經濟社會穩定,防止結構性物價上漲演變成全面的通貨膨脹,是今年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必須從增加有效供給、抑制不合理需求、降低進口產品價格、穩定物價預期等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穩健的財政政策就是要保持財政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充分發揮財政在促進結構調整、發展生產、增加供給、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增加農業生產補貼,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遏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過快上漲,發展糧食、食用植物油、肉類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緊缺商品的生產。二是通過關稅手段嚴格控制工業用糧和糧食出口,適當增加國內緊缺重要消費品的進口。三是完善和落實對低收入群體的補助辦法。
繼續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穩定通貨膨脹預期。從緊的貨幣政策將通過遏制貨幣信貸過快增長,抑制投資膨脹,防止成本推動型物價上漲轉變為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穩定全社會通貨膨脹預期。加強對通貨膨脹預期的引導。可以通過確定通貨膨脹目標區間或預告通貨膨脹水平,適時引導預期。
加快人民幣升值節奏,減輕輸入型通脹壓力。人民幣升值步伐適度加快,會抑制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當前我國股市下跌、房地產市場低迷,人民幣升值幅度短期內加大一點不會帶來熱錢的大量流入。
加強對物價調整的控制。對成品油和電力等產品補貼會形成財政沉重負擔,不利于發揮價格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的調節作用,應不失時機地推進資源價格改革,從根本上解決增長方式粗放和資源消耗過大所帶來的價格上漲壓力,但要把握好政府調價的時機和力度,防止出現輪番漲價。
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我國的通貨膨脹壓力明顯表現為輸入型特征,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經濟周期性變化的結果,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宏觀調控政策及時和完全根治。因此,應利用國際上各種多邊和雙邊經濟合作機制,協調各國經濟政策和發展戰略,穩定全球匯率水平和價格水平。同時,應及時研究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做好應對國際環境變動的各種準備。
- 上一篇:越南企業家尋找機會擴大對日出口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