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制鞋等外貿企業面臨空前困境
2008-06-14 08:11:4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原材料漲價退稅政策調整匯率調整等原因使進出口數額大幅下降
今年以來,受原材料漲價、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各種成本提高、匯率調整等因素影響,進出口一直走強的溫州外貿,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據溫州市發改委提供的一份材料披露:今年1-4月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41.7億美元,其中出口34.0億美元,進口7.7億美元,進出口、出口、進口三項指標增幅均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分別低于全國5.7、0.5和18.3個百分點,低于全省6.2、2.9和17.8個百分點。與浙江省其他地市相比,溫州市外貿規模退居第6位,出口增幅居全省各地市倒數第三位,進口增幅列倒數第二位。
從1-4月的運行來看,溫州市開放型經濟總體實現平穩增長,但受國際經濟波動加劇和國內宏觀調控趨緊影響,開放型經濟遭遇“寒流”襲擊,尤其以外貿遇到困難最多。1-2月份全市出口只有17.82億美元,同比增長僅6.4%。盡管3、4月份數據顯示出口有所回升,但全年增速相對去年將會有所回落。
經相關部門調查分析,溫州市進出口增幅下降較大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由于受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調整、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影響,疊加效應顯現,外貿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少。人民幣升值1%,服裝行業利潤下降4%,而整個紡織服裝行業平均利潤率僅有3.3%至3.4%。一般訂單都是三個月以后交貨,但三個月以后價格很難確定,客戶又很難接受產品價格包含未來人民幣升值的因素。今年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幅接近5%,進一步壓縮了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使溫州市部分外貿企業已無法消化,增加了企業的履約難度。
二是溫州市出口產品主要以鞋類服裝等輕工產品為主,屬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而且大多數為貼牌生產,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很少,可以說“附加值少、知名品牌少”是溫州出口產品的短腿所在。服裝生產企業貼牌生產的平均利潤只有2%-3%,受土地成本和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匯率升值以及出口退稅率下調等不利因素影響,溫州市出口低檔服裝的全外銷中小企業很多難以為繼,甌海區一些中小型服裝生產企業已倒閉。
三是隨著溫州市一部分外貿生產企業做強做大,迫切需要土地資源來擴大生產規模,由于溫州市土地資源的稀缺,迫使一些外貿企業將生產基地遷往內地,企業外流現象嚴重。據了解,鹿城區有十幾家企業遷入江蘇高淳縣。過去企業只是部分生產或經營外遷,現在是企業整體外遷。企業外遷已對溫州市外貿出口產生較大影響。
四是從2008年1月1日實施的新勞動合同法進一步增加外貿企業的經營成本。新勞動法對勞資雙方的權利、義務等進行了較大調整,更多地向勞動者傾斜,這對以勞動密集型行業為主、依靠低廉的人力成本參與國際競爭的我市外貿企業帶來巨大壓力,新勞動法大約提升了企業的勞動成本10%左右。如今新勞動法規定,勞動人員要交納社保費用,而目前企業員工普遍存在臨時觀念,不愿交納社保費用,由中小企業老板來承擔的話,若業務量不大而開工,企業肯定要虧損,特別是生產季節性較強的中小企業老板多不愿意實施。據了解,甌海瞿溪廠房租金今年租金從去年12-15元每平方米降到8元每平方米,空置率也很高。
五是由于歐盟和美國是溫州市出口的前兩大市場,今年受次貸危機的影響,以美國為代表的全球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一些買家破產或虧損,無力支付貨款。一方面,破產或虧損的企業無力支付貨款,拒不付款;另一方面,存活的企業為度過這個危機,會縮小向中國采購量,減少進口,這對溫州市以輕工產品為主的出口影響較大。
六是眾多中小型的民營企業正成為溫州外貿隊伍的主體。據統計,目前,溫州平均每家企業的進出口額僅數百萬美元。較小的企業規模,往往意味著較高的經營成本、較低的融資能力和較大的經營風險,在缺乏外部支持的條件下,進口的啟動和發展比較困難。一般貿易發達、加工貿易落后是溫州外貿的另一個鮮明特點。由于加工貿易基本上是依托國外原輔材料實現“大進大出”,因此,往往表現為龐大的進出口量和較小的貿易順差。
有關人士認為,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的形勢和背景對溫州市外貿影響的各種因素疊加效應正逐步顯現,在嚴峻的挑戰面前,政府要給予政策性支持,要鼓勵企業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高溫州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要鼓勵企業擴大進口,促進溫州產業的升級和優化;要努力減輕出口企業負擔,減免部分規費;緩解中小外貿企業融資緊張狀況;各涉外管理部門統一認識,加強服務,以幫助溫州市外貿企業走出困境,促進外貿持續發展。
今年以來,受原材料漲價、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各種成本提高、匯率調整等因素影響,進出口一直走強的溫州外貿,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據溫州市發改委提供的一份材料披露:今年1-4月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41.7億美元,其中出口34.0億美元,進口7.7億美元,進出口、出口、進口三項指標增幅均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分別低于全國5.7、0.5和18.3個百分點,低于全省6.2、2.9和17.8個百分點。與浙江省其他地市相比,溫州市外貿規模退居第6位,出口增幅居全省各地市倒數第三位,進口增幅列倒數第二位。
從1-4月的運行來看,溫州市開放型經濟總體實現平穩增長,但受國際經濟波動加劇和國內宏觀調控趨緊影響,開放型經濟遭遇“寒流”襲擊,尤其以外貿遇到困難最多。1-2月份全市出口只有17.82億美元,同比增長僅6.4%。盡管3、4月份數據顯示出口有所回升,但全年增速相對去年將會有所回落。
經相關部門調查分析,溫州市進出口增幅下降較大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由于受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調整、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影響,疊加效應顯現,外貿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少。人民幣升值1%,服裝行業利潤下降4%,而整個紡織服裝行業平均利潤率僅有3.3%至3.4%。一般訂單都是三個月以后交貨,但三個月以后價格很難確定,客戶又很難接受產品價格包含未來人民幣升值的因素。今年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幅接近5%,進一步壓縮了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使溫州市部分外貿企業已無法消化,增加了企業的履約難度。
二是溫州市出口產品主要以鞋類服裝等輕工產品為主,屬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而且大多數為貼牌生產,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很少,可以說“附加值少、知名品牌少”是溫州出口產品的短腿所在。服裝生產企業貼牌生產的平均利潤只有2%-3%,受土地成本和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匯率升值以及出口退稅率下調等不利因素影響,溫州市出口低檔服裝的全外銷中小企業很多難以為繼,甌海區一些中小型服裝生產企業已倒閉。
三是隨著溫州市一部分外貿生產企業做強做大,迫切需要土地資源來擴大生產規模,由于溫州市土地資源的稀缺,迫使一些外貿企業將生產基地遷往內地,企業外流現象嚴重。據了解,鹿城區有十幾家企業遷入江蘇高淳縣。過去企業只是部分生產或經營外遷,現在是企業整體外遷。企業外遷已對溫州市外貿出口產生較大影響。
四是從2008年1月1日實施的新勞動合同法進一步增加外貿企業的經營成本。新勞動法對勞資雙方的權利、義務等進行了較大調整,更多地向勞動者傾斜,這對以勞動密集型行業為主、依靠低廉的人力成本參與國際競爭的我市外貿企業帶來巨大壓力,新勞動法大約提升了企業的勞動成本10%左右。如今新勞動法規定,勞動人員要交納社保費用,而目前企業員工普遍存在臨時觀念,不愿交納社保費用,由中小企業老板來承擔的話,若業務量不大而開工,企業肯定要虧損,特別是生產季節性較強的中小企業老板多不愿意實施。據了解,甌海瞿溪廠房租金今年租金從去年12-15元每平方米降到8元每平方米,空置率也很高。
五是由于歐盟和美國是溫州市出口的前兩大市場,今年受次貸危機的影響,以美國為代表的全球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一些買家破產或虧損,無力支付貨款。一方面,破產或虧損的企業無力支付貨款,拒不付款;另一方面,存活的企業為度過這個危機,會縮小向中國采購量,減少進口,這對溫州市以輕工產品為主的出口影響較大。
六是眾多中小型的民營企業正成為溫州外貿隊伍的主體。據統計,目前,溫州平均每家企業的進出口額僅數百萬美元。較小的企業規模,往往意味著較高的經營成本、較低的融資能力和較大的經營風險,在缺乏外部支持的條件下,進口的啟動和發展比較困難。一般貿易發達、加工貿易落后是溫州外貿的另一個鮮明特點。由于加工貿易基本上是依托國外原輔材料實現“大進大出”,因此,往往表現為龐大的進出口量和較小的貿易順差。
有關人士認為,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的形勢和背景對溫州市外貿影響的各種因素疊加效應正逐步顯現,在嚴峻的挑戰面前,政府要給予政策性支持,要鼓勵企業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高溫州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要鼓勵企業擴大進口,促進溫州產業的升級和優化;要努力減輕出口企業負擔,減免部分規費;緩解中小外貿企業融資緊張狀況;各涉外管理部門統一認識,加強服務,以幫助溫州市外貿企業走出困境,促進外貿持續發展。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