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馬云、王石、潘石屹緊急公關“捐款門”
馬云、王石和潘石屹等正在抓緊時間,提前避免一場由汶川地震捐款引發的事件危機。
其他企業家,尤其是那些至今還麻木地無動于衷的企業家,會不會成為這場地震捐款引發的事件的繼任者?
如果你已經面臨公關危機,我的建議是,緊急處理方法有三:一是立即公開道歉;二是慎言甚至緘默;三是默默地趕緊補上善舉或追加善舉,哪怕只是點綴性的……
趕快行動,現在還來得及。
四川汶川地震幾天來,中國幾乎所有商界名流以及其他各界名流都受到了廣大網民的全程“人道”“監督”和“捐款”“對標”,企業界尤其是馬云、王石、潘石屹等“名商”,因捐款“太少”,和不時之言,而一同遭遇了廣大網民少有的、群體的、激烈的“人道”質疑和“嚴刑”“拷問”。
比如:
“拷問”之一:一篇題為“馬云捐款一元錢”的文章,把馬云推到了輿論旋渦。
據網絡“傳言”,馬云認為,對眼下的中國企業家來說,最大的善舉不在捐款,而是搞好自己的企業!暗谝唬阋獮樯鐣袚熑,你的企業提供的服務、生產的產品要對社會負責;第二,你得依法納稅,不要逃稅漏稅;第三,即使有錢了,你也不一定就得著急捐出去,可以好好擴大投資,把企業做得更好更大,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社會的財富滾動起來,等你60歲、70歲的時候再把自己的財富捐出去也不遲。”
另據網絡“傳言”,期間馬云曾參加了一場慈善捐款活動,并承諾要捐出一筆錢,沒想到主辦者半開玩笑半激將地對他說:“××老總可是捐了1000萬喲!”這話讓馬云很是不爽,“我要大力提倡捐1塊錢的風氣,不要總是把善心、愛心和捐款金額掛起鉤來!”馬云強調,善心、愛心并不是富人的專利,提倡捐1塊錢其實是提倡讓更多人發揚愛心。
“拷問”之二:據悉,“國內地產龍頭萬科”因為“僅僅捐助了200萬元人民幣”和“萬科內部慈善募捐活動都要求普通員工的捐款不得超過10元”,同時,王石因在博客上發表“萬科捐出200萬是合適的”、因為“中國是個災害頻發的國家,賑災慈善活動是個常態,企業的捐贈活動應該可持續,而不成為負擔”等觀點,并且就以上觀點及捐款、社會責任等問題數次“答網友”,遭遇網友群體圍攻,被迫關閉評論窗口,第一次出現公信危機。
“拷問”之三:潘石屹因“僅捐了200萬”,與他此前的公司“錢多得不知道怎么花”言論相沖突,而遭致網友的群體批評
他認為:地震給我最大提示是一定注重建筑結構。
所幸的是,潘石屹是第一批公開的捐款者,因而遭罵聲比王石小得多。
……
好在馬云、王石和潘石屹畢竟都是久經沙場的商界宿將,在“捐款門”有可能劇烈爆發前,迅速采取了措施(雖然他們還需要進一步地公關才能徹底消除負面影響)。
比如:
1.面對越來越大的“馬云捐款一元錢”風波,阿里巴巴迅速作出了反應,“5月19日深夜”發表聲明:馬云為汶川捐款一元錢是謠言。馬云在國外得知地震信息當晚即號召全集團為災區救助和恢復竭盡全力,并于5月12日當晚即委托家人個人捐款100萬。所謂捐款一元是馬云在2006年的一次采訪中的舊話。
通過聲明,迅速將危機進行了淡化處理。
緊接著,阿里巴巴集團又于19日決定,再投入2500萬元作為專項基金,專用于災后重建,幫助災區恢復元氣,該基金將根據災后重建的情況陸續匯入地震災區。
2.面對越來越大的網民輿論壓力,萬科公司董事會也很快于19日一致通過了<關于參與四川地震災區災后安置及恢復重建工作的議案>,議案決定,萬科將在凈支出額度人民幣一億元以內參與災區重建工作,該項工作為純公益性質,不涉及任何商業性(包括微利項目)的開發。
3.面對輿論壓力,潘石屹也一直在以哀悼博文爭取網民理解和支持,相信其下一步也很有可能會有新的公關舉動。
由此可見,以上幾位企業家在處理危機事件方面已經比較老道。
否則,若任其發展,當到了地震救援工作全部結束后,就很有可能會給其本人和其企業帶來災難性的輿論打擊。
有可能的打擊將不僅來自企業外的輿論“算總帳”,還極有可能來自其企業內部的員工心理“算總帳”,因為,事后員工極有可能會認為,面對如此大的地震都如此“冷靜”和“理性”的老板,從內心里也很難把員工真得當回事。員工如果有此聯想,其企業在將來的管理激勵中,會不會遭遇員工的“軟抵抗”?
縱觀這些知名企業家被圍攻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一是因為,與其同級別的其他財富人物在這場地震中過億元和過千萬元捐款相比,或與其自己的個人總資產比例相比,他們最初也“確實捐的少了點”;二是因為,他們都在不恰當的時間,說了不恰當的心里話。甚至,這些不恰當的言論的反作用比捐款多少本身更大。如果在第一次捐的少了,不準備繼續追加,這時就保持慎言甚至緘默,也許還不會有后來的這么多的關注和圍攻;三是因為,有網友認為,國內還有企業家在這次國內地震捐款中的捐款數額遠遠小于給印尼海嘯等國外捐款時的金額。比如,據網友統計,中國企業家在印尼海嘯時的捐款與本次四川地震的捐款比例分別是:丁磊個人捐款12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000萬元)(這次汶川地震整個網易捐款是500萬)、陳天橋及盛大為海嘯災區捐贈100萬元人民幣(本次地震也是100萬)、TCL捐了300萬人民幣(本次地震100萬)、華為捐了300萬人民幣(迄今為止還沒有給地震捐款)、中興捐了300萬人民幣(迄今為止沒有跟地震災區捐款)……。由此,有網友懷疑其中的企業家的真實愛國心和愛同胞心。
我們不妨預想一下,在這次地震救援結束后,當國人對中國企業在這次地震中的“慈善”言行進行清理排名時,會不會對這些知名企業家和其領導的知名企業“算總帳”?
到時,這些知名企業家和其領導的知名企業會不會經受一次不同尋常的中國式“捐款門”輿論“燒烤”?
雖然,這些企業家多數已在此前捐了款,無論捐了多少,都應受到人們尊敬;雖然,這些企業家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財富積累,其實都非常不容易;雖然這些企業家,有的雖然表面風光,其實內中苦處只有自己清楚……
但我認為,仍然不排除其中的個別未順應時勢者會遭遇中國式“捐款門”輿論“燒烤”的可能性。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災民和災區確實急需用錢
2.你是財富人物,所以普通公眾的“捐款”目光自然要向你聚焦
3.因為你的財富光環過于炫耀,外界普通人并不知道你的真實“苦處”、“投資計劃”以及“事實真相”
網絡“傳言”雖然不一定全部是真實的,但如果你不及時避謠或處理,它就有可能很快成為真實的,而且其蔓延的速度會出奇地快。當它由網絡傳到地面時,到時你連堵都來不及。
4.這次災區援救是中國現代最頂尖的“富豪”與最底層的死難“災民”的第一次兩極貼身對話
四川汶川地震是中國經濟市場化后的第一場最強烈的地震,是中國正在崛起的第一代企業家第一次面臨的最大的公共突發事件。四川汶川地震與1976年唐山地震在經濟發展時期上是不同的,1976年唐山地震時,中國還沒有市場化,還沒有“巨富”企業和“巨富”人物。中國企業家在這次地震中的表現,極有可能對其企業未來商業公信力造成巨大的和長期的影響。
5.這場地震是我國建國以來的最大一場天災
這場地震,不同于08年初的南方雪災以及以往任何一次天災。今年春節期間的南方雪災與這次地震相比,前者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建筑物損壞等損失,都遠遠小于這次地震,兩者不可同日而喻。
6.這次地震援助已經發展成為全民運動,萬民矚目
這次地震后,國務院決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在政要外,以最高規格的敬重哀悼普通遇難者,全國的幾乎所有媒體都集中到了這里。這些天,“再大的困難除以13億也變得很小”等口號每天都能在電視上聽到。現在捐款不僅在國內全民中展開,而且在國際上也廣泛展開。隨著捐款的幾近人人化,一旦哪位“巨富”的企業家和哪家“巨富”的企業被公眾在心理上或輿論上劃到了“為富不仁”行列,待地震救援結束后,將會越來越被動。嚴重者,甚至會就此被海一樣的輿論所吞噬。
7.中國人的普遍心理是:“逝者為大”
中國人對逝者的心態是與西方人的觀念不同的。在中國人心目中,是“逝者為大”,誰不尊敬“逝者”,誰就會受到群體的撻伐;在西方人心目中,則是逝者為寧。
8.由于傳統觀念影響,現代中國仍有不少人在內心深處有“仇富”甚至“劫富濟貧”心態
因此,雖然從道理上來說,捐款與否或捐款多少,都應當是自愿的,他人不應當評論什么。但由于中國人習慣思維使然,對于那些捐款數額與捐贈者個人總資產比例太過于小的、或者捐贈者的“人道”速度反應太過于遲鈍的企業家及其領導的企業,仍然會被劃到“為富不仁”行列。
……
處于旋渦的知名企業已經緊急公關。
那么,其他知名的或不知名的企業呢?
你采取公關措施了嗎?
張道奎:Google、百度、雅虎、搜狐、網易、中華等門戶網站和搜索引擎中文實名搜索“張道奎”,均有相關信息介紹。
E-mail:zhangdaokui2004@
- 上一篇:誰比萬科更聰明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