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不會“震”掉東部鞋企西移信心
專家表示:重建地區的新政策會提升其對沿海企業的吸引力
隨著四川汶川7.8級強震救援工作的接近尾聲,人們開始思考地震對當地經濟發展所造成的破壞。
在紡織服裝行業內,作為我國中西部地區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重要省份——四川會否因為此次地震而在承接紡織服裝產業轉移上陷入被動,正成為業界人士探討的焦點話題之一,在一些人士看來,地震的爆發可能會放大企業對四川是否安全的擔心,進而造成四川與中部主要五省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在承接沿海紡織服裝產業轉移的競爭中陷入被動。這樣的擔心會成為現實嗎?
地震只是臨時因素
此次地震的破壞力如此之大,讓人觸目驚心,由此,人們可能放大對四川是否安全的擔心,悲觀的論調是,在強震巨大破壞力的陰影下,人們已清楚地記住了四川地區地下的不安全性,在距離成都并不遠的地方就是地殼活躍地帶,是否會有下一次地震等擔心可能成為沿海企業將主要產業轉移至四川的障礙。
因為與地震直接造成的負面影響相比,如地震使一些工廠受損,基礎設施、物流體系遭到嚴重破壞,進而造成四川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的能力短時間內受到影響,出現在那些可能常駐,甚至將生產總部遷至四川的企業身上的不安全感則將是地震帶來的長期影響。這類影響往往很棘手,卻又短時間內無法完全解決。甚至,這種長期影響可能引發人們對于四川“天災”的更多聯想,如前幾年所出現的歷史上少見的旱災等,進而從主觀判斷上把這類災害劃歸為四川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缺陷。
盡管這些猜測看起來并沒有多少科學意義上支持,然而,這種災后的“心有余悸”卻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在未來這類擔心會否出現在仍將進行產業轉移的沿海企業中呢?
更多的回答是否定的,奧康行政中心王海龍拿河北唐山做了個簡單對比,他認為唐山在大地震過后,經濟發展并沒有出現停滯,因此,地震并不會對當地經濟造成長期的、根本性影響:“對于奧康來說,我們投資西部的信心沒有任何動搖,對地震等‘天災’爆發的可能性猜測并不是決定我們投資與否的關鍵性因素,我們也沒有因此次地震的巨大破壞力而過于恐慌。”
作為我國最大民營鞋企,奧康產業轉移的工作早已開展,他們此前已在汶川7.8級強震受災區域內投資打造的中國鞋都工業園一期工程已建成。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則不斷向外界強調地震對四川承接產業轉移的影響只會局限于很短的一時期內,“地震只是一個臨時因素,而非長期因素,有可能使產業梯度轉移計劃暫緩,但不會發生基本面的改變,四川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的優勢依然存在。”
四川優勢還在
認為四川不會被地震長期拖累及仍對四川承接產業轉移持有較強信心的紡織服裝企業,除了沒有過分陷入對四川地區再次爆發諸如此次地震般自然災害的擔心外,他們認為四川比起他的主要競爭者中部五省,并不處于下風。實際上,從某種角度上講,四川在承接紡織服裝產業轉移方面的許多獨到優勢才是眾多紡織服裝企業“忘記”地震的主要原因。
相對于江西、湖南、安徽更靠近沿海紡織服裝產業基地的省份,四川地區的最大優勢莫過于其本身的市場容量及對整個西部市場的有效輻射。事實上,許多紡織服裝及制鞋企業到四川建廠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看中其生產能力,而是為了就地銷售以減少流通成本。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雙星集團了,其鞋服產業一半的收入都是來自其以成都為中心的西南市場的銷售貢獻,因此當雙星決定在四川建廠時與其說是產業轉移,還不如說是為了配套市場需要。
還有雅戈爾集團,其選擇投資這一區域(包括重慶),主要就是看中這一區域輻射中國西部市場的能力。
四川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還包括具備一定產業基礎,如成都是我國著名的女鞋生產基地,及充足的原材料及價格相對較低勞動力供應等。但這其中,未來對沿海企業最具吸引力的可能是政策上的優惠,尤其是汶川7.8級強震過后,許多分析人士認為,四川地區可能出臺更利于當地經濟恢復,尤其是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利好政策來幫助當地度過災后重建。
專家表示,根據以往經驗,重建地區的政策往往都立足于迅速恢復當地經濟發展,在此過程中,為提升這些地區對沿海企業的吸引力,包括在稅收等方面,四川地區可能出臺更加有利于承接產業轉移的政策,而這,將進一步拉升服企產業西移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