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筆安踏
碎筆一:質量事件
一年前,筆者寫了第一篇品牌作品,是關于安踏的,標題是《三問安踏》。筆者依然清晰記得開頭是:“網絡上基本找不到安踏的負面消息……”一年多以后,情況發生了變化。筆者在一些網站發現了若干安踏的負面報道,在福州普法網上,甚至列出了專題《安踏:大品牌更應注重小細節》。這個專題詳細、完整地列出了安踏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幾個案例,運動鞋在購買后幾天或二個月里出現“脫線”、“脫膠”、“鞋底斷裂”,還有羽絨服掉色染紅襯衣等問題,其它的一些投訴,筆者就不再一一列出。(這些事件雖然有人物、地點、情節、照片,但是還需要核實!)
筆者深感震驚!品牌的操作需要技巧,但是產品質量才是品牌最大的“技巧”——質量是品牌的命脈,是企業的命脈。
稍稍平息之后,開始“理解”起安踏來。近幾年來,安踏突飛猛進,運動鞋產品連續多年占據市場銷售第一的位置。在深入介入體育營銷,成功塑造了“永不止步”的專業體育形象,市場需求旺盛,每年生產千萬或百萬雙的運動鞋,這么龐大的產量很容易放松產品質量,同時管理的難度也成倍甚至幾倍地增加了。另外,安踏產品已部分由代工廠完成,這進一步增加了產品質量管控的難度。
消費者不會想到這些,也不會這樣去“理解”安踏,他們想要的是超越他們期望的產品。
筆者的震驚來自于二個方面。一是,在安踏品牌高度日益上升的時候,出現了負面消息。二是,安踏公司對于此類事件的公關關系處理。這里的公關,絕對不是指對此類事件或媒體的封殺。筆者建議的公關是,對此類事件高度重視并快速反應,“無條件向消費者投降”——要求更換產品的給予更換產品,要退款的給予退款,還有真誠的道歉。另外,無論是換貨還是退款,都給消費者增加了損失或是不必要的負擔,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的。作為負責任的、立志成為受人尊敬的企業,筆者認為,應當給予消費者適當的補償。這個補償可以是一定價值的紀念品,或者向消費者贈送一款安踏的產品。把“受害消費者”變成“幸運消費者”。這個費用當然得由公司總部出,經銷商是不愿意去承擔的,讓他們承擔,他們也不會去執行。
當消費者的心結打開后,再快速打開媒體的“心結”。快速把已經妥善處理的情況向媒體反饋,懇請媒體刊登相關的后續報道。在這過程中,需要得到“幸運消費者”的支持,由他們向媒體反應的情況,才具有說服力。
一個企業的產品出現問題,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企業的態度。企業有沒有重視消費者的利益,有沒有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出現真實的產品質量問題時,企業應當抱著“虧欠”的心態。消費者付錢,企業提供合格(優質)的產品,這本來就是公平交易。
碎筆二:簽約斯科拉
筆者想要“哆嗦”二個方面。
先來講一個故事。2005年湖南衛視的“超級女生”節目對整個中國產生了強大的沖擊力,是蒙牛品牌營銷的一次重要戰役。2006年1月新浪網舉行“2005網絡盛典年度評選”頒獎典禮,蒙牛總裁牛根生出席了典禮。牛根生的前面是龍永圖、右邊是劉德華,他認識;左邊的李宇春,他卻不認識。龍永圖表示驚訝。事實上,他也記不住蒙牛酸酸乳代言人張含韻的姓名。“冠名超女”、“張含韻代言”都是由蒙牛公司某事業部策劃和決定的。據《蒙牛內幕》(第3版)一書,原因或許是,“按照蒙牛的規則,廣告費等營銷費用如果不超過總銷售收入的7%,牛根生是不會過問的”;“蒙牛是個法制化的企業,各項工作都有較為成熟的流程與制度,很多活動都是由專業部門按流程在操作……
這和安踏簽約斯科拉有什么關系?
2007年11月,安踏品牌總監徐陽陪同丁志忠先生到美國休斯敦,與火箭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其重要成果之一就是簽約斯科拉。不可否認的是,代言人對于體育用品行業的重要性比之乳業會更為大些,但是身為一家市值百億的上市公司CEO,或許還有其它更重要的事,在等待他。
這是第一個方面。
耐克簽約劉翔、易建聯,銳步擁抱姚明,阿迪也請中國跳水運動員“闡述”沒有不可能;中國的李寧聘請奧尼爾代言,匹克聘請巴蒂爾,安踏聘請斯科拉。這里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中國本土市場內,國際品牌熱衷于國內知名體育明星,國內品牌偏好外國(國際)體育明星。國際品牌希望借助于中國體育明星來親近中國消費者,并借助于他們的巨大影響力來延續國際品牌在國內的影響力,強攻中國市場;中國品牌則希望借助于國外體育明星來提升品牌的國際高度,也借他們在外國(國際)上的影響力來開拓國際市場。這些道理并不難理解。但是,對于中國本土品牌而言,筆者認為以上的理由當中存在著一些隱含的“內容”。對于中國本土體育品牌而言,幾年內甚至更長的一段時期里,中國市場始終是其最為重要、核心的戰略市場。所以,對中國品牌而言,最為重要的還是打造在本土的強勢品牌。筆者認為,在中國范圍內,本國的一線體育明星優于外國的,他們更容易讓品牌親近中國消費者,并且同樣可以借助他們的國際影響力來開拓國際市場。
另外,匹克作為第一個進入NBA賽場的中國體育品牌,并先于安踏聘請NBA球星巴蒂爾代言,作為一直引領晉江體育品牌的安踏而言,是否應當做些反思?
這是另外一個方面。
碎筆三:“草根”最終成為描述安踏DNA的最核心用語
2004年,安踏聘用咨詢公司AT科爾尼來共同確認安踏的DNA,明確市場定位。考慮到耐克、阿迪的體育明星風尚,以及李寧公司的金牌光環,“草根”最終成為描述安踏DNA的最核心用語。在這一理念的引領下,安踏隨后出現了“草根”系列品牌廣告與傳播,比如說由一群不知名運動員合拍的廣告,“讓世界的不公平在你面前低頭”的網絡廣告……如果不是因為安踏已經具備的知名度及廣告媒介的強勢投入,這些廣告很容易在信息爆炸時代下沒有任何聲息。對此,筆者深感擔憂。
對于蕭亞軒代言,丁志忠說那是個錯誤。之后,安踏回歸體育定位,并在其后的品牌營銷與傳播中始終堅持這一路線。安踏的這樣一個“專業體育”定位,需要由專業的體育運動員(隊)來代言,而歷史已經反復證明,杰出的體育運動員才能造就強大的、強勢的專業體育品牌。
筆者認為,安踏可能出現的偏差在于,把“草根”這個DNA的重視,“投射”到了“草根”這個群體,而忽略了打造專業體育品牌形象和“永不止步”理念的傳播與塑造。另外,當前的中國消費者很多情況下還會沖著代言人而購買產品,還有在消費者腦海里,代言人也常常是企業、品牌實力的重要象征。當我們把以“草根”為消費群體的品牌塑造得很“草根”,沒有借助杰出、知名體育明星來傳播品牌魅力、影響力,品牌反而很可能會失去“草根”這個群體的喜愛。這個群體可能是很希望受到社會的肯定或關注,對他們的草根屬性過多關注,卻可得導致相反的結果。比如說,一個不太漂亮的女生,她是希望得到別人的目光,但是過多關注她的外貌,她可能要不高興了。當然,傳播這個群體的積極向上、努力進取,應當會引起他們的認同與喜愛。
所以,安踏的DNA是“專業體育”,通過深入介入體育營銷打造、塑造強大、強勢的專業體育品牌,引領專業體育用品消費的潮流,進而引導非體育愛好者的日常體育用品消費;“草根”是安踏應當最為重視的核心消費群體,需要對這個群體的購買能力、消費習慣與偏好、審美觀、價值觀或渴望表達的理念等進行系統、深入、持續的調查與研究;“永不止步”成為安踏的企業、品牌理念及文化來源,以這種理念為核心用多種表現方式,深刻塑造這種看不見的理念,最終由專業體育領域延伸到工作、生活、處世態度,把這種理念上升到境界,成為心靈的感召。
另外,安踏品牌在傳播過程中,“永不止步”的核心理念沒有得到傳承,一個階段的廣告就有一個新的主題,而各階段的主題與“永不止步”這個內核關聯非常微弱甚至沒有。如何通過品牌營銷,讓消費者感知到安踏是體育的、強勢的、國際的,感受到可以觸摸到“永不止步”,消費者也就離安踏近了。
陳士信先生,品牌觀察者。對品牌經營戰略、品牌定位、策劃與競爭策略、傳播有獨到之見解,尤其關注體育用品行業,關注企業發展戰略、策略,企業經營管理,不少作品見諸于《理財》雜志、《中國市場》雜志,MSN商業頻道、中國服裝網、中國民航報、慧聰網、中國管理顧問網、環球鞋網、世界品牌實驗室、中國廣告網、全球品牌網、廈門網等知名媒介。全球品牌網、中華管理在線專欄作家。電郵: 我的博客:
- 上一篇:寶勝特步國際配售已足額
- 下一篇: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