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協 探索培養文學人才新途徑
上海首屆作家班于2006年12月15日正式開學。一年多來,上海市作協和社科院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委宣傳部批準的作家班培養計劃,通過對青年作家培養模式的有益嘗試,積極實施高端文學人才培養計劃,努力探索培養未來名家的途徑。
作家班在教學上安排了五個板塊內容,一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二是文學寫作基礎理論課程,三是文學寫作實踐應用課程,四是與文學寫作相關的專題講座,五是實地考察與生活體驗。從教學內容看,文學寫作實踐應用課程占30%,實地考察與生活體驗占45%。
加強實踐應用部分,有助于學員深刻了解上海經濟社會的變化和發展,切身體驗到創造這一偉大歷史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群眾,激勵學員和人民群眾廣交朋友并建立深厚的感情,從中尋找創作的題材,或者積累創作的素材。作家班學員除了學習寫作基礎理論和寫作實踐應用課程外,還要學習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借助“城市文學講壇”這一平臺,開設高水平的文學講座,使學員有機會與國內一流作家和學者交流對話,學員將文學名家的創作理念和心得,與自身的文學創作實踐相結合,在個人文學創作發展中得以提升。二是開設與文學寫作相關的專題講座,作為對文學寫作實踐應用課程的補充,內容涉及社會、經濟、法律、文化、教育、人口和宗教等方面的學術講座,大大拓展了學員的觀察視野和認知領域,加深了學員對現實生活和文學創作的認識。
為使這批作家在創作上可持續發展,作家班在課程設置與教學方面安排了兩個“抓手”:一是把教學與考察結合起來,帶著考察的任務進行教學;二是把考察體驗與創作實踐結合起來,為學員各自的文學創作提供后續服務。
深入實踐、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對學員們的思想感情和創作觀念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
作家班招收的對象以作家為主,他們都有一定的創作經歷,有不少作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創作成果,獲得了文學界和社會的認可。學員們來自全國各地,帶來了各自的創作理念和創作經驗,互相之間的交流學習,可以借鑒他人的寫作特點和優勢,發現和克服自身創作問題,對學員的寫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濃厚的寫作氛圍大大促進了學員們的創作。經統計,23名學員在第一學年創作并發表(出版)作品408.5萬字,共109篇(部)。學員在讀期間獲省市級以上(包括刊物)各類文學獎共27項,其中一位獲得魯迅文學獎,兩位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兩位獲得“莊重文文學獎”,一位獲得“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此外,還有數十篇(部)作品被《新華文摘》和全國重要文學刊物轉載或入選年度重要作品選。
作家班的開辦,不僅為青年作家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和環境,同時也是近年來上海宣傳文化系統努力構筑文化人才高地的一項標志性人才培養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