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制造業發展情況分析
近年來,尼日利亞政府意識到單一石油經濟的弊端,實施經濟改革,加快非石油產業的發展,經濟發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制造業的發展一直停滯不前,甚至有進一步萎縮的趨勢。隨著中尼經貿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尼制造業成為我投資企業越來越關注的產業之一。對尼制造業發展情況的分析將對促進我企業投資尼制造業帶來有益的啟示。
一、尼日利亞制造業發展概況
制造業曾經是尼日利亞發展的重點產業,主要集中于紡織、水泥、飲料、煙草、肥皂和洗滌劑的生產,這些行業的產值占制造業總產值的60%。隨著石油工業的崛起,尼制造業產值開始下滑。1986年尼日利亞實行經濟結構調整,將制造業,尤其是依靠本國原材料,具有出口潛力的制造業列為重點行業,重視發揮中小型私人企業的作用。但是二十年來,尼制造業的發展一直不盡人意。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工業競爭力指數顯示,尼日利亞的制造業由1999年的5.5%降至2005年的4.6%。2006年制造業發展狀況進一步惡化,開工率由2005年12月的48.8%下降至2006年第二季度的43.6%,對GDP的貢獻率由2005年的4.7%下降到3.8%。尼日利亞制造商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尼制造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目前只有10%的制造業公司在運營。食品、飲料、煙草、皮革、醫藥和家具行業企業尚能保持持續發展,但紡織、汽車裝配、電纜制造、涂料和石油化工行業企業舉步維艱。
二、近年尼政府為促進本國制造業發展采取的措施
為促進本國制造業的發展,尼政府主要從以下五方面采取措施:
(一)保護本國制造業免受國外商品的沖擊。
國外商品對尼制造業的沖擊非常大,尼制造商認為,進口商品中,來自亞洲特別是遠東的輕工制品、藥品等質量差、價格低、假冒偽劣現象嚴重,沖擊本土制造業的發展。為此,尼政府頒布進口禁令并嚴厲打擊走私。
1、頒布進口禁令。
頒布進口禁令是尼方為保護本國制造業免受國外商品沖擊的慣用手法,2004年1月7日尼方單方面宣布對40余類產品實施進口禁令,2005年4月6日尼財政部簽發了禁止進口商品修訂清單,對原來的禁止進口商品清單做了進一步調整。2006年9月,尼政府表示,為了加強本國制造商生產優質產品的能力,決定解除對部分紡織品和家具原材料的進口禁令,被解除進口禁令的紡織品包括:花邊材料、基礎織品、金屬紗線和地毯。對家具原材料沒有具體說明。但到目前為止,沒有正式的文件出臺。
2、嚴厲打擊走私。
近年來尼方加大了打擊走私的力度,一方面是為了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本國制造業。對尼制造業沖擊最大的是紡織品的走私。2005年,尼海關共查封1437個裝有各種違禁貨物的集裝箱,價值28.8億奈拉(約2250萬美元)。2006年,共查封1531個集裝箱,價值43.6億奈拉(約3400萬美元)。被查封的物品80%是紡織品和鞋類,分別占到60%和20%。
(二)嚴把產品質量關。
頒布進口禁令和打擊走私可將對本國制造業有沖擊的國外商品擋在國門外,對于允許進口的商品,尼方通過實施強制性合格評定和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嚴把商品的質量關。
1、實施強制性合格評定。
2005年2月8日,WTO發布了尼標準局提交的關于合格評定程序的通報,稱尼將對部分產品實行強制性合格評定。強制性合格評定于2005年9月1日開始生效,給予90天的寬限期,于2005年12月1日正式執行。管制產品包括以下幾類:玩具、電器電子產品、汽車、化學品、建筑材料和煤氣用具、食品及其相關產品。管制產品必須在裝船前達到或符合尼日利亞工業標準的規定以及/或者其他經批準的國際標準。根據該合格評定程序,凡不符合尼要求的相關進口產品將無法通過尼海關。
2、打擊假冒偽劣商品。
尼市場上的主要假冒偽劣商品為紡織品和藥品,其中一部分來自我部分公司。尼日利亞的紡織品一上市,就有尼日利亞人將設計式樣透露給中國公司,中國公司生產的假冒商品在尼市場以低價銷售,嚴重影響了尼紡織業的發展。尼外交部、商業部、相關協會、企業等都曾對中國部分公司的這種行為表示不滿。藥品方面,尼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曾在多種場合提及來自中國、印度等公司的假冒偽劣商品,我部分公司被列上該局的黑名單。2006年6月,為進一步確認前來注冊的國外公司的身份,尼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出臺新的藥品注冊規定,要求所有擬在該局登記注冊的醫藥企業必須成為“尼日利亞制造商協會醫藥生產企業集團(PMGMAN)”或“尼日利亞醫藥進口商協會(APIN)”的成員。所有醫藥企業尋求在該局注冊登記時將被要求提交其為PMGMAN或APIN的會員的證明文件。這使注冊程序更為繁瑣,但也是出于打擊假冒偽劣藥品的需要。
(三)鼓勵投資。
在對外貿易領域采取的措施是為了給本國制造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由于資金、技術等的缺乏,尼政府鼓勵國外公司投資制造業,以期帶動本土制造公司的發展。2006年尼出臺了兩項鼓勵投資的新舉措:
1、推出“一站式服務”。
為改善投資環境,尼政府于2006年3月推出了“一站式服務”,以簡化投資程序,縮短辦理有關手續的時間。具體為在尼日利亞投資促進委員會成立一站式投資服務中心,為投資者提供公司注冊、工作許可、稅務登記等一系列服務。在第一階段,該中心包括來自投資促進委員會、法人事務委員會、移民局、海關、聯邦稅務局、中央銀行、統計局、標準局、藥品食品管理局、財政部、固體礦產部等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投資促進委員會負責統一的協調工作。
2、增加4個先鋒產業。
為吸引更多國外投資,尼政府將先鋒產業由原來的65個增加到69個。這些產業有相當部分屬于制造業,包括鋼鐵生產、水泥生產、制藥、以當地產品為主要部件的機械制造、車輛制造等等。尼政府對于被確定為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先鋒行業”給予一些優惠政策,主要是由政府提供一定年限的免稅讓企業擴大再生產。被確定為先鋒地位的行業可享受3到5年的所得稅減免,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可延長到7年。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尼政府加大了對電力、供水、通訊、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取得了一些成果,2007年尼預算將著重于基礎設施特別是能源的發展上。
1、電力。
2006年尼在能源和電力部門共投資42億美元,計劃于2007年年底實現1萬兆瓦的發電量,于2010年達到1.5萬兆瓦。尼大多數獨立電站項目將于2007年年底開始運行。
2、供水。
近幾年來,尼政府給予水利部的財政撥款基本呈增長態勢:1999年73億奈拉,2003年646.8億奈拉,2005年577.7億奈拉,2006年757.6億奈拉;在灌溉面積增加的同時,供水覆蓋區域也從1999年的35%增長到2005年的65%,2007年,可持續水供應有望覆蓋所有州的首府。聯邦政府已計劃再建設42個大中小型水壩,并將水庫蓄水能力提升到300億立方米。
3、通訊。
2006年尼日利亞凈增移動電話用戶1100萬,預計2007年移動電話用戶數量將凈增1300萬,移動電話用戶總數將達到4300萬,尼將成為非洲最大移動電話市場。預計2011年尼日利亞移動電話用戶數量將達到7600萬,并將成為非洲移動電話用戶數量最多的國家。
4、交通運輸。
2006年10月30日,中土尼日利亞有限公司與尼交通部簽訂了尼日利亞鐵路現代化項目合同,合同總金額83億美元。該項目南起西非最大城市拉各斯,北至尼第二大城市卡諾,途經首都阿布賈,正線1315公里,雙線標準軌,工期四年。
(五)提供各種補貼。
尼政府為制造商提供各種補貼,覆蓋面最廣的為出口擴大補貼,特殊提供的為紡織業補貼。
1、幾經調整的出口擴大補貼。
為鼓勵出口,補償因基礎設施落后而使在尼企業承受的35%的額外成本,尼政府于2001年將出口擴大補貼由10%提高到40%,但由于部分出口商的濫用,政府于2004年7月暫停實施該補貼。隨之而來的出口額大幅下滑迫使政府于2005年1月撤銷暫停實施出口擴大補貼的禁令,并對補貼的實施方案做了修訂和完善,補貼由40%降為30%。修改后的補貼審批過程冗長,引起部分制造商的不滿,尼政府已于2006年12月表示正在修訂出口擴大補貼以更好地支持制造企業。
2、紡織業補貼。
紡織業曾經是尼重要產業,其產值僅次于石油業。過去尼生產的非洲印花布和蠟染布在市場上具有很高的競爭力,不但暢銷尼國內市場,而且還出口到一些周邊國家,現在卻處于困境。過去10年間,尼70%的紡織公司關閉,直接或間接導致尼約60萬工人失業。尼紡織業的開工率由10年前的95%下降至2006年10月的30%。為預防該行業的徹底衰敗,尼政府將提供500億奈拉的紡織業振興基金,為紡織企業提供補貼。
三、尼制造業停滯不前的原因
盡管尼政府為促進制造業的發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收效不大。尼日利亞制造業停滯不前甚至萎縮,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對制造業重視程度不夠。
尼日利亞屬于典型的單一石油經濟,近十年來原油出口在尼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例幾乎都在90%以上,有時甚至高達98%。原油稅收一直占聯邦稅收的80%以上。對原油的過度依賴使得尼政府對包括制造業在內的其他產業重視程度不夠,雖然尼政府已經認識到過度依賴原油的弊端并采取一些措施促進制造業的發展,但要在短期內扭轉局面比較困難。
(二)急需改進的基礎設施。
雖然尼政府加大了對電力、供水、通訊、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但由于基礎較差,加上改進的速度較為緩慢,落后的基礎設施已成為尼制造業發展的瓶頸。目前尼發電能力在6000至7000兆瓦之間徘徊,實際發電量不足3000兆瓦,約8000萬民眾處于無電可用狀態,人均電力消費不到南非的2%,巴西的5%和中國的7%。尼電信業近年來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固定電話與手機之間一般不能互聯互通,不同的手機運營商之間互聯互通也存在較大障礙。雖然在尼聯邦政府和通訊委員會的壓力下,近年來不同的手機運營商之間實現了互聯互通,但手機用戶要為互聯互通付出額外的通話費,且通話質量不是很好。尼多年前修建的鐵路早已廢棄,在新的鐵路未建成前,尼交通運輸主要依靠公路。對公路運輸過于依賴的結果是成本提高、公路使用壽命縮短、交通事故頻發等。
(三)尼有關政策制定欠妥、執行不力。
尼對部分商品實施進口禁令后,尼國內制造業并沒有明顯好轉,具體分析,可以分成以下三種情況:一是部分制造業在禁令的保護下應該有較好的發展,但由于各方面執行不力,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二是對尼國內無法生產或產量不足的基礎原料性商品的禁止進口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制造業的發展,如家具業、制藥業;三是禁令清單上有部分商品,僅靠尼國內生產根本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以男鞋為例,尼制鞋業不發達,產量小,短期內無法形成較大的產業規模,在一段時間內需要依靠進口方可保持供求的平衡,這種強制式的禁止進口導致價格上漲,并刺激非法走私活動,走私活動反過來又嚴重影響尼國內制鞋業的發展。
(四)走私猖獗。
走私成為阻礙尼制造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尼本國產品無法與走私品競爭,走私品牢牢控制著部分市場,如尼市場上70%的紡織品都是走私品。尼走私猖獗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尼制造業的生產無法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進口禁令的實施更加激化了這一矛盾;二是尼海關部分官員較為腐敗,使得通黑關成為可能。
導致尼制造業發展停滯不前的原因還包括尼國內購買力不足;銀行貸款利率上調打擊投資;貨幣政策不連貫;多重稅收等。
四、對尼制造業發展前景的預測
尼政府已經意識到在尼大力發展制造業的緊迫性,提高了對制造業的關注程度。隨著尼對石油開采的追逐趨于理性,基礎設施的改進,加上尼1.4億人口的市場和輻射西非的能力,以及尼勞動力和資源豐富等有利于制造業發展的因素,預計尼制造業將會逐漸好轉,但改善過程較緩慢,短期內原油仍將是尼經濟發展的支柱。
五、對我企業投資尼制造業的建議
目前我在尼投資制造業的企業共二十多家,涉及鋼鐵加工、制藥、制鞋、紡織、水泥生產、家電裝配及摩托車裝配等領域。
盡管尼日利亞目前的投資環境不太理想,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弊端提高了投資的成本,但尼市場的潛力、豐富的資源、廉價的勞動力、輻射西非的能力等使尼成為回報率較高的投資目的地國家。因此,到尼日利亞投資是有風險的,但只要處理得當,經營有方,我企業可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我企業應盡早進入尼市場,否則將會喪失許多市場空間。對我企業投資尼制造業的建議如下:
(一)做好投資領域的選擇。
尼日利亞制造業總體情況不好,可投資的領域很多,但顧及尼本土制造業發展的需要,我企業應盡量不要涉及尼重點發展的、有潛力的制造業領域,如紡織業,以免引起當地人的反感和抵觸。綜合中尼目前的情況,我企業在尼投資的重點領域為建筑材料、陶瓷、高檔家具、汽車配件等。
(二)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有利政策。
尼頒布部分商品進口禁令后,尼國內制造企業的生產無法滿足市場的需要,市場缺口較大。我企業如來尼投資,尤其是對尼禁止進口商品生產的投資,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尼政府鼓勵投資的優惠政策;另一方面,可提供尼市場緊缺的商品,并可出口西非其他國家或利用《非洲發展與機遇法案》所提供的優惠條件,向美國出口在尼生產的商品。
(三)謹慎選址。
目前我在尼在建及籌建中有兩個自由貿易區,自貿區建成后將為我企業來尼聚集投資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我投資企業可將這兩個自貿區作為建廠的首選地,如考慮在其他地方建廠,應將安全、交通、港口、基礎設施等作為選址的參考因素。在沒有最后確定廠址之前,不要對尼方有任何實質性的承諾。
(四)為當地社區建設做些貢獻。
我企業來尼投資建廠,應處理好與當地居民的關系,為當地社區建設做些貢獻,如盡量為當地人提供就業機會,拿出一部分資金修路修橋、修建學校、醫院等,為當地人造福,在當地樹立良好口碑,實現企業與當地社區的和諧發展。
- 上一篇:越南成為西班牙的第二大皮鞋供應國
- 下一篇:通脹持續沖擊!美國鞋類產品需求驟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