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刀斬亂麻高手——劉飛
2006年對于TCL通訊來說,極不平凡。
在這一年,TCL通訊抹去了虧損的陰霾;在海外市場站穩了腳跟;國際化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2004年底臨危授命的TCL通訊CEO劉飛,因此備受外界的矚目。
劉飛:思維敏捷,快人快語,行事作風果決甚至潑辣,絕不拖泥帶水。似乎對醫學頗有興趣,喜歡拿醫學上的事跟自己的工作進行比較;還似乎特別喜歡數字"3".在他的成功經驗里似乎總是與"3"有緣,比如,"三優三劣"、"三個1/3"、"三分天下"……劉飛的口頭禪——"很簡單",也是個性十足
1998年,走多元化發展道路的TCL進入手機行業。在手機狂人萬明堅的帶領下,TCL手機在2003年時曾經達到鼎盛,一度成為TCL集團的創收大戶,創造的利潤占集團總利潤的80%以上。2004年,TCL開始與法國阿爾卡特公司進行手機項目合作,成立了TCL阿爾卡特合資公司,經營阿爾卡特手機產品,但在最需要國內市場做堅強后盾時,國產品牌手機遭遇發展瓶頸,加之洋品牌攻勢猛烈以及黑手機的擠壓,國產手機節節敗退,市場表現消極,TCL最終也未能逃過此劫。
2005年,TCL通訊背負20億虧損的巨大包袱,先前的資本積累也被掏空用盡。
曾經的光鮮不再,而今的黯淡襲來。TCL的通訊之路將如何走?
穩扎穩打海外市場2004年底,萬明堅因業績不佳和身體的原因向董事長李東生提出辭職。接著,遠在美國的劉飛接到了李東生發出的邀請。幾乎是二話沒說,劉飛就第二次"飛"到了TCL.此時的TCL通訊與劉飛當年離開時已是今非昔比。
除了國內市場出現虧損,面臨庫存壓力、產能過剩、質量危機以及落后的營銷模式等問題外,海外并購的整合問題,更是讓劉飛倍感壓力。"TCL通訊的國際化嘗試在國內是第一次,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劉飛一臉無奈地說。
即使這樣,劉飛依然對重新回TCL通訊,毫不后悔。"我非常熱愛TCL和移動通信行業。移動通信是最具活力的朝陽產業。另外,TCL通訊有一定的積累,如果立即著手改革,還有很大的希望。最重要的一點是,李東生總裁非常支持我推進改革,并且愿意拿出更多資源挽救公司。"面對海內外手機市場的亂象,劉飛首先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海外并購的整合上。
剛開始接手TCL通訊的海外業務,劉飛就為TCL阿爾卡特合資公司做了一個"全身體檢",結果顯示,合資公司存在"三優"和"三劣".三優是:有一支服務于全球的市場的銷售隊伍;有被全球所認同的品牌;非常成熟的知識產權。三劣是:營運效率低劣;研發成本過高;營運費用過高。"這就像做外科手術一樣,了解病因之后,就要切除有問題的部分,留下好的部分。"劉飛形象地比喻說。
身在法國的劉飛,首先面對的是文化差異帶來的整合障礙。
"肯定有理念上的差異,應對方法也很簡單,做調整就可以了。"劉飛為海外業務開出了第一劑"處方":認同經營理念者留,不認同者走。"我回TCL,定下的第一個文化主題就是'團結,奮斗,勝利'.不管什么種族的人,都會認同這個理念。"劉飛解釋道。
"我本人組織團隊就本著三點:第一,大家要認同一個共同的理念;第二,人品要好;第三,要有能力。很簡單。"找到"病灶"的劉飛,一接手海外業務,就將法國的第一負責人"拿"掉了。在很短的時間內,他換掉了合資公司超過60%的管理層。同時,一批理念相同的人走進了合資公司,甚而進入了管理團隊。
對于企業來說,員工僅僅認同理念是不夠的,企業的成敗要看業績,要看員工的能力。劉飛給每個管理者施展拳腳的時間是三個季度。"什么能衡量有沒有能力,很簡單,以數據說話。所有的人,只有三個季度的時間。第一季度可以理解;第二季度我去考察;第三季度再不行,就下課。"這種以業績為主要的考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地改善了合資公司存在的運營效率低下的狀況。同時,企業落后的做事方式也被劉飛硬生生地給"掰"了過來。
在整合之初,TCL往法國派過一支由30人組成的專家隊伍。劉飛到任后,將30人全部退回國內。"我和其他人的理念不同,我堅持用當地人管理當地企業的做法。一個企業最終的成功要靠本地化。"劉飛認為,只要認同共同的理念,任何決策都可以很好地執行到底。
劉飛堅持人才本土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整合中最為棘手的文化碰撞問題。具有多年海外求學經歷和工作經驗的劉飛,憑著國際化的視野和敏銳,組建了一支國際化的高管團隊——1/3的人具有中國的背景,1/3的人具有歐洲的背景,另外1/3的人具有北美的背景。這種三三制的人員結構,至少表現出一種"一碗水端平"的態度。"在TCL通訊,不存在誰吃掉誰。各自面對各自的市場,共同的就是都要贏。"劉飛用自己的辦法,最終解決了一個相當有難度的問題。
一向以低成本為優勢的中國企業,在并購中,最難解決的就是人力成本過高的問題。
在對海外業務"療傷"的過程中,劉飛最滿意的一個"手術"是沒花一分錢,將合資公司500多名法國員工妥善地退回阿爾卡特。不僅如此,還拿回了2000萬歐元。
而且,難就難在,這一切都既合乎情理,又合乎法律。
劉飛將合資公司的"體檢"結果——"三優三劣"清楚地告知股東,并說服股東拿出資源合理地安置500多名員工。"其實這并不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股東自然希望TCL和阿爾卡特共同的公司可以活下來,而要想活下來,只能這樣做。"劉飛不容懷疑地說。
最終,500余人全都妥善地安排了工作。因而TCL通訊海外部分由700多人的隊伍銳減到100多人。劉飛認為,在這個手術過程中,阿爾卡特的貢獻最大。"在TCL通訊國際化的過程中,外界很多人認為,國際化項目拖累了TCL,是TCL的負擔。其實這樣簡單的理解是不正確的。可以說,正是與阿爾卡特合作的國際化項目給我們帶來了全球市場。阿爾卡特手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足夠的'量'.合資公司同時也給了我們一個生存的機會。"在最艱難的2005年12月,TCL通訊的股東權益已經降到4000萬,而劉飛要維持幾十億企業的運作,困難可想而知。"盡管之前輸了一次血,雙方股東各投了兩個億,但是企業的整個'體質'還是非常的弱。到2005年12月,我們已經處于嚴重失血的危險中,可想我和CFO當時的心情。"劉飛回憶道。
生死攸關之際,2006年初,劉飛又做了第二個"手術". "把研發的心臟——生存的關鍵,從一個危險的體系中取出來,搬到一個安全的體系中,保護起來。之后進行融資,為危險的'母體'和TCL通訊注資輸血。等兩邊都可以生存的時候,再將重要的研發心臟移植回'母體'."不知是什么原因,劉飛那么喜歡用醫學案列來為自己作佐證。
這個"手術"對于劉飛來說,非常艱難。"研發是公司的核心,搬出體系還要保證它不能'死',血管要連著,還要輸血。從公司發展的角度講,還不能讓它脫離母體。當時我們已經沒什么錢了,只有幾千萬,要運行60億的企業!同時,還要讓經銷商和員工都放心。慶幸的是,'手術'最終成功了。" 2006年年報,讓TCL通訊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營業額55億元,毛利7.92億元,凈利1542.3萬元。
"兩年前,公司面臨倒閉,沒有管理層,沒有產品線;兩年后贏利,健康運營,10億現金流,一個非常好的產品線,一個非常好的管理團隊。"盡管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對于現在的局面,劉飛依舊不滿意。"TCL通訊目前最大的挑戰是中國市場,并不是國際化,反而是國際化挽救了TCL通訊。而TCL通訊能不能夠成功,取決于我們在中國市場能不能成功,而不是取決于全球市場。"
決戰中國區"中國市場,是我的一塊心病,這句話一點都不危言聳聽。"劉飛直截了當地說。
劉飛認為,國際化的成功要素主要有兩個,第一是能夠駕馭全球市場的人和資源。目前的TCL通訊已經具備。第二是必須在本土市場成功取得成功。"只要這兩個條件都具備,就一定會成功;具備一個,可以活下來,但非常艱難;一個都不具備,肯定不會成功。" 2006年,TCL通訊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主要由海外市場貢獻。而在劉飛心里,他希望"合理的市場布局由EMEA、美洲、中國構成三大支柱,形成對TCL通訊市場貢獻的三分天下。"然而,目前的現實是,海外市場占據85%的銷售額,本應三足鼎立之一的中國市場短了一大截。去年TCL手機在國內的銷量僅為150萬部左右。
TCL通訊在國內市場的表現,深受整個中國國產手機市場的影響。據信息產業部統計數據,2006年上半年,國產手機GSM/GPRS手機產品的出口增速達到78.3%,比2005年同期提高45個百分點。根據賽迪顧問的調查顯示,今年1至5月,國產品牌手機占有33.8%的市場份額,黑手機幾乎占據1/4的市場份額。
造成這種狀況,除了國內手機市場洋品牌、黑手機擠壓市場空間之外,國產手機品牌自身存在的問題不可小覷。"系統運營能力弱,產品線松散,過度求大求快,品質差,庫存大。"劉飛細數著之前TCL通訊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的集中體現就是對于品牌的美譽度的傷害。而之前埋下的苦果,不是一日之功可以克服的。
由于市場份額下滑,2005年,TCL通訊開始縮減營銷渠道。由原來超過5000人的龐大銷售隊伍縮減為2000人。原有的國內經銷網點也減少了60%以上。"我們拿出10多億巨資處理國內經銷商、供應商、員工和客戶等問題,絕對不是為了放棄,而是為了從頭再來。如果在中國市場都做不好,憑什么做國際化?TCL手機永遠不會放棄中國市場,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國際市場給了我們調整國內市場的時間和可能。"劉飛語氣堅定地說。
在2006年TCL通訊恢復造血功能之后,劉飛將工作重心移回國內市場。"我們花了20億的代價,清理歷史問題,以保住品牌。我們這樣做是因為TCL是一個負責任的品牌,會為之前所做的事情付出代價。"2007年,輕裝上陣的TCL通訊喊出了"決戰中國區"的口號,同時制定了"135戰略":自今年起,一年內成為國內最健康的手機公司;三年內成為國內最大的手機公司;五年內成為和國際品牌同臺競技,并在中國市場首先勝出的手機公司。"今年的經營理念是健康,我們不求達到一個量的目標。"劉飛說。
今年TCL通訊也希望通過集團新的品牌策略重塑自己的品牌。盡管現在TCL通訊手機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在全球都是一流的,"但只要一貼上TCL的品牌,我們就完全失去了溢價能力。"劉飛心痛地說。
"之前TCL手機埋下的苦果,尤其在品質力方面,對品牌的傷害很大。我相信品牌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對TCL的品牌建設一定要有恒心,耐心。通過我們一款一款產品的推出,逐漸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劉飛認為,TCL通訊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讓他們可以圍繞著"三力一系統"重新建立品牌。
在劉飛看來,他手里還有一張重要的牌,即阿爾卡特品牌。在國內市場適時推出阿爾卡特品牌,是TCL通訊的一個"壓軸戲". "在全國市場,我們會推TCL品牌和阿爾卡特品牌。在TCL品牌在國內取得成功之后,我會考慮在海外市場推TCL品牌。在目前情況下,在海外我主要推阿爾卡特品牌。這就是我們的品牌定位。"劉飛說。
劉飛一再強調,作為職業經理人他只要結果正確。
一場漂亮的手機狙擊戰,即將上演。這場戰斗的幕后指揮,很可能就是善于解決亂象的劉飛。
- 上一篇:王昌國:讓管理者更職業化
- 下一篇:劉東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