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康集團:人才“動”成長
2007年1月,奧康大學掛牌成立,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成為第一任校長。奧康大學在奧康集團進軍國際化戰略調整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設有領導力學院、連鎖專賣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學院和生產技術學院,致力于培養高層管理人才、連鎖專賣精英、市場營銷人才、生產技術骨干以及干部人才儲備。
考察奧康的成長,從不同的角度揭開的謎底也許各不一樣。不過至少有一點是十分清晰的,那就是奧康“讓人才成為企業的發動機”,并竭力做到人盡其才。
為能發揮每個人最優秀的一面,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奧康一直主張讓員工“動”起來,推行輪崗機制,并收到了顯著的成效。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財富”。在奧康,流行著這樣的管理理念:沒有不合適的人,只有不合適的位置。輪崗制是奧康關鍵崗位人才儲備計劃的重要舉措。奧康明確規定,在同一個管理崗位上工作不能超過4年,中層管理者以上都必須輪崗。
自2003年以來,集團實施多元化投資,涉足商貿房產、生物制藥、金融投資等多個領域。目前,集團形成以溫州為中心的總部、甌北、重慶三大生產基地,年產皮鞋1000多萬雙,在全國設立了30多個省級分公司、3000多個營銷網絡。在意大利、俄羅斯、美國、德國、日本設立了5個國外分公司。同時,在溫州、廣州及米蘭設立三個鞋樣設計中心,每年開發出數千個新品種。
企業的快速發展,產生許多新崗位,急需大量人才。實行輪崗制,首先就是給快速發展的企業培養骨干人才。奧康認為,兵不在多,關鍵在于“強”和“動”。“強”,才能夠無往不勝;“動”,方能孕育無限活力。輪崗制不但能夠從內部培養出優秀的管理人才,而且成本也相對較小。
為做好輪崗,奧康每年都要做幾件事,一是對員工職業生涯發展進行至少兩次調查,征求員工的想法;二是對每月員工進行多次嚴格的績效考核;三是主管與員工進行交流,以了解每個員工的工作狀況。通過上述工作,人才資源中心結合公司發展戰略,并對照崗位勝任素質模型,確定輪崗。
企業實行輪崗是出于對長期業績的考慮,但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又可能伴隨著短期的風險。為了把風險降到最低,奧康集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實行漸進式輪崗。
“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舍得給自己大腦進行投資的人”。而最聰明的公司,可能就是最愿意為員工大腦進行投資的公司。奧康有一套完善的培訓體系。據了解,集團每年的培訓費用超過1000萬元。這不僅為奧康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氣氛,同時,也為有效實施輪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奧康在內部建立了先進的知識管理系統,既有專業性課程,也有通用管理能力課程。平時,任何一個員工都可以登陸內部知識管理系統去學習。事實上,由于企業已形成了輪崗文化,員工一進入企業后,就開始了輪崗的準備——心理準備和能力準備。同時,公司在培訓設計上,也考慮到輪崗的因素,盡量將課程設計多樣化,有意識增加一些通用課程。這樣,員工一旦輪崗后,就不會感到無所適從。
在實行輪崗之前,奧康一般有一個時間交接期。奧康規定,重要的崗位提前一到兩個月交接,次要的崗位提前一到兩個星期交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平穩過渡。
輪崗后,人力資源部門會定期對當事人進行追蹤調查,以了解輪崗后的工作進展情況。如果發現不足,就提供針對性培訓。
輪崗為奧康的快速發展培養出了大量人才,尤其是綜合能力全面的管理人才。
2001年加入奧康的江興華最初在人力資源部負責招聘、績效考核、培訓等。2004年,輪崗到營銷總公司綜合處工作。幾年后,被提升為人才資源中心總監。“以前在人力資源部工作時,思考問題還是著眼于局部,沒有全局觀。輪崗到營銷總公司后,能聆聽到市場一線的心聲,了解市場的需求,這些經歷和實踐,使我后來回到人才資源中心后,在招聘人才、面試人才、調整干部時,更加注重針對性。同時,對人力資源的理解也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現在,更多的是從集團戰略角度來思考人力資源,解決人力資源的問題。”江興華說。由于工作的需要,目前,他不但擔任奧康集團人才資源中心總監,而且還兼任奧康大學執行校長。
而現任奧康集團重慶火紅鳥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勇,輪崗的次數更多。從生產部經理到人力資源部門經理,再到營銷公司物流部門經理、開發部經理,豐富的經歷使他成為了一個復合性人才。2006年出任重慶火紅鳥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后,公司銷售業績比上年出現大幅提升。
在奧康,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目前,奧康80%以上的管理干部,都是通過內部輪崗不斷培養和發掘出來的。奧康的管理層非常年輕,平均年齡只有30歲,這群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管理者,成為奧康事業突飛猛進的中流砥柱。
在集團看來,輪崗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員工的能力,培養優秀的管理人才,而不是為了變相淘汰。正如王振滔所說:“奧康不會給你終生就業的機會,但會培養你終生就業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