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車間走出農民工黨代表
雖然當上了車間主任,鄒翠鳳的“手藝”一點都沒丟,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問題,工人都愛向她請教。
3月12日早6:45,鄒翠鳳準時來到宿舍樓下,坐上了金猴集團的班車。15分鐘后,班車駛進了位于威海高新區的廠區。
今年44歲的鄒翠鳳,是制幫車間的車間主任。這個金猴集團最大的車間,有300多名職工,大多數是外來務工人員。
“我本人就是農民工出身,看到這些工人,就像看到20多年前的自己。”鄒翠鳳說。
就在鄒翠鳳接到高中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年,哥哥遭遇車禍,鄒翠鳳不忍心看母親過度勞累,把錄取通知書小心地收藏在抽屜最里面,結束了自己的學生生涯。1980年,鄒翠鳳離開威海市環翠區崮山鎮河東村的家,來到威海市皮鞋廠,成了制幫車間一名臨時工。鄒翠鳳天生有一股鉆研的勁頭。一樣上班,別人把自己的一攤子活干好就完事了,而她對啥都感興趣,制幫車間的所有工序她都學了個遍,成了出了名的“萬金油”,不論哪個工序上缺人手了,她上手就能干,還一點不耽誤事兒。1986年,業務拔尖的鄒翠鳳,理所當然地分享了緊俏的轉合同工名額,成了一名合同制工人。當年年底,就被任命為班組長。1990年,26歲的鄒翠鳳成為威海皮鞋廠最年輕的車間主任。1993年,鄒翠鳳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7:30,職工們陸續來到車間。鄒翠鳳召集班組長開了個簡短的班前會,一天緊張的工作就算開始了。伴隨著機器啟動,本來安靜的車間瞬間變得嘈雜起來。120米長的車間,幾百臺操作臺分列兩側,鄒翠鳳開始在各個小組巡視起來。
“鄒姐,這批出口韓國的鞋,需要針腳特別多,組里的雙針機不夠用的。”一位組長叫住了鄒翠鳳。
“從其他組調一臺過來吧。”說著話,鄒翠鳳就來到旁邊的一個小組,和工人一起把機器搬了過來。
巡視了一圈,各班組的工作基本進入了正軌。“去辦公室坐坐吧,車間里太亂了。”鄒翠鳳大聲對記者說。
車間的一角,隔出來一間房子,就是鄒翠鳳的辦公室。桌子上放著各種表格,一份《職工保險登記表》放在最上面。“年后新來的職工,都要辦理各種保險,現在已經登記得差不多了。現在的農民工,跟全廠的職工一樣,政治上同責同權,經濟上同工同酬,城里人有的‘五金’等保障,農民工一樣不少。過春節,廠里包車把他們送回家,過完春節再包車接回來。工作不忙了,還組織出去旅游。他們可體會不到我們那時‘臨時工’的滋味了。”鄒翠鳳說。
各種待遇雖然都一樣了,可比起當地工人,外來的農民工在生活上要面臨許多更為實際的困難。就在前幾天,鄒翠鳳動員班組長把家里不穿的衣服漿洗干凈了帶來,送給那些家庭困難的職工。“有的職工來的路費都是借的,到了廠里,一分錢都沒有了。一個月以后才能開工資,這一個多月得吃得穿啊,有些面子薄的,就硬撐。我告訴他們,誰餐卡上沒錢了,就來用我的卡。”從農村出來的鄒翠鳳,與這些農村來的工人們有著一種近乎親情的情感,“我跟工人們說,別叫我主任,叫我聲‘姐’,我心里最舒坦。”
有一個臨沭來的女職工,去年5月份,3歲的孩子檢查出了惡性腫瘤,請假回家照顧孩子。鄒翠鳳馬上把事情匯報給了廠領導,廠里為這位職工搞了募捐活動。“十一”到了,鄒翠鳳又和這個職工所在班的班長帶著滋補品和慰問金擠火車趕到職工家,一家人感動得直哭。孩子的生命最后還是沒有保住,處理完后事,這位職工第一時間趕回了廠,見到鄒翠鳳,哽咽著叫了一聲“鄒姐”,就哭著撲到鄒翠鳳的懷里。
2007年,鄒翠鳳當選為威海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在分組討論時,鄒翠鳳就提高農民工待遇等問題為農民工說了心里話,樸實的話語,真摯的感情,讓在座的董事長、總經理們都為她鼓起了掌。
“從一個農村小丫頭,到車間主任,再到黨代表,我的經歷充分說明,只要是有干勁,只要是肯吃苦,無論出身怎樣,都能在各自崗位上做出一番業績。”鄒翠鳳說。
結束語
入春以來,我省農民工大軍相繼踏上外出務工的征程。本報記者跟隨他們的腳步,上天津、下寧波、奔上海,輾轉省內外城市,與農民工面對面交流,體驗他們的打工生活,傾聽他們的呼聲,采寫了9篇報道,展示了新時期農民工的風采,也記敘了他們的所思所盼。
農民工有組織輸出的越來越多,靠一技之長找到滿意工作的越來越多,國家對農民工問題越來越重視——這是采寫這組報道的記者普遍的感受。
的確,農民工的工資、福利待遇在提高,技能培訓、社會保障機制在完善,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等問題在逐步得到解決。今年還有朱雪芹、胡小燕和康厚明三名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參加“兩會”,代表全國一億多農民工發言。這是歷史性的進步。
農民工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大到“鳥巢”等奧運體育場館的建設,小到城市道路保潔,農民工已經滲透到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他們的誠實勞動贏得了人們的認可和尊重。
隨著社會發展,農民工的利益訴求也在發生著變化,他們不再僅僅滿足于掙點工資返鄉,他們中有很多人渴望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城市社會保障,有的想方設法讓子女進城接受更好的教育,有的還做著創業夢。了解了農民工的訴求,就應該站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高度,進一步解決涉及他們切身利益的相關問題。
“進城闖天下”這個欄目結束了,但我們對農民工的關注不會結束。祝愿農民工朋友一路“闖”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