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匱乏 招聘仨月難找“畫虎人”
3月6日上午,在位于市南軟件園的青島歐亞世紀國際影視公司制作間內,制片人張建成一臉愁容,該公司與法國聯合制作的52集動漫系列劇《小老虎》資金已到位,但需要60多人的制作團隊目前只招了不到20人。記者調查了解到,在本市一系列扶持措施的鼓勵下,三年內40多家動漫公司相繼落戶島城,并帶來了近十部動畫原創作品。但因為動漫產業在本市起步較晚,人才匱乏非常嚴重,目前各大動漫公司普遍出現動畫制作“一才難求”的困境,大多數動畫劇因此不能開始制作。
招聘仨月崗位沒過半
“制作資金已經到位,中期制作即將開始,但就這幾個人我們根本沒法開工呀!”在歐亞世紀國際影視公司制作間內,制片人張建成無奈地說。
據張建成介紹,該公司目前正在著手制作一部以法國漫畫書《小老虎》為題材的動畫電視系列片,制作團隊大約需要50~60人,制作時間長達一年。該公司從去年就開始廣納人才,但到現在為止招了不到20人,這其中一部分是從北京、南京等城市招聘來的,而剩下的則是自己學校的學員,“青島投簡歷的很多,但真正能勝任工作的基本沒有”。張建成告訴記者,由于團隊沒有組建起來,這些制作人員目前只能進行一些先期準備工作。
資金到位卻無法開工
據歐亞世紀國際影視公司董事長王書勤介紹,該公司是去年由中、法、美3國多家公司聯合投資成立的合資企業,按照計劃,該公司今年將開始制作中法聯合制片的電視系列劇《小老虎》和《歐亞風云》的電影級片花。
“現在連制作400分鐘的電視片的人都沒湊起來,其他的只能往后拖!”王書勤告訴記者,《小老虎》由該公司與迪斯尼及法國9家機構等聯合制片、發行,該片1800萬元的投資款早在去年就已經到位,項目的發行渠道也全部簽約落實,甚至連在多個國家的上映時間、頻道都已經確定,但就因人才匱乏組建不成制作團隊,該片制作時間已經推遲了兩個月。
動漫人才缺口5萬人
從三年前動漫產業在本市興起,到現在40多家從事動漫游戲、影視動畫、多媒體設計的企業相繼落地,本市動漫產業可謂發展迅速。但記者在聯系采訪多個主管部門時,相關負責人卻一再稱動漫產業“不足為外人道也”,究其原因,普遍認為到目前為止本市還沒有出過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動漫作品。
本市40多家動漫公司中,多數公司實際從事的是廣告傳媒、網站維護等行業,僅僅是為了享受政府扶持政策才更名動漫公司,這些公司連動畫原創作品項目都沒有,更談不上有動漫人才。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本市動漫人才缺口數量目前并沒有相關權威統計,但此前曾有勞動部門估測青島動漫、網絡游戲及相關衍生產品行業缺口在5萬人左右,包括動漫創意、制作、營銷等各領域。
動漫畢業生難上崗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早在2004年全國就有170多家高校開設了動漫專業,駐青高校中青島農業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也相繼設立了影視動漫專業。“即便如此,動漫人才空缺現象未來幾年仍不樂觀。”制片人張建成告訴記者,在每年中國國際動漫節專門舉辦的動漫人才招聘會上,企業拋出人才需求的“繡球”,但前來接洽的大都是普通電腦制作人員,這與動漫企業需求的創意設計人才、營銷策劃人才相差甚遠。青島黑螞蟻動漫制作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專業院校的畢業生很難直接投入設計工作,有的甚至對基礎性的動畫專業術語都知之甚少,這使他們對于高校專業課程的設置及教育方式產生極大的懷疑。
企業辦培訓班解“人荒”
“原創企業的動漫人才不可能僅靠專業院系的學校教育來實現對接。”談到如何改變人才匱乏的現狀,歐亞世紀國際影視公司董事長王書勤告訴記者,該公司依托公司屬下的青島新未來文化產業人才培訓學校,為計劃制作的動畫片定向培養制作人員。
采訪中記者獲悉,靈境數碼采取的也是自己培養、擇優錄用的方式培養動漫人才,該公司首席技術官郭磊表示,該企業自行投入師資、設備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這一方式雖然投入巨大,但是無論對于企業自身發展抑或整座城市的動漫人才素質的提升都是有利的。另外,個別動漫公司則選擇與一些高校合作辦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以此來解決動漫人才匱乏現狀
政府扶持 本市醞釀成立動漫產業協會
“本市動漫產業起步晚,人才短缺是暫時的,隨著動漫產業的穩步發展會得到解決。”市新聞出版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本市自2006年以來開始籌建動漫產業協會,該協會建立后,將在高校、企業、人才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著力解決動漫產業人才瓶頸,同時通過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減免費用、貸款貼息等措施,支持動漫原創作品創作和動漫企業發展,搭建有利動漫企業繁榮發展的平臺。
相關鏈接
國產動漫產業蘊藏千億蛋糕
為扶持動漫產業發展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增設少兒動畫頻道、擴大少兒節目中動畫的播出時間和數量,同時要求國產動畫片與引進動畫片每季度播出比例不低于6:4。照此計算,我國每年需要國產動畫片至少26萬分鐘,帶來大約150億元的動畫片收入,再加上動漫衍生產品市場,我國目前動漫產業“蛋糕”至少超過1000多億元規模。
2007年9月,本市成為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后,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第六個國家級動漫創意產業基地,為本市在未來動漫市場上“分一杯羹”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