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元皮鞋兩天就開膠
陳先生花418元在海口國貿一大商場內買了一雙皮鞋,僅穿了兩天,皮鞋竟然就開膠了。陳先生一肚子的氣:這么貴的鞋,質量怎會這么差?
海口工商12315投訴臺顯示,今年1月份至今,僅僅兩個月時間,有關鞋類質量的投訴就有30多個,列各類投訴之首。假冒名牌、以次充好、 “三無”等現象突出。記者調查發現,海口鞋類市場把關不嚴,商家進貨只圖便宜,不問出處;大商場超市內,鞋類柜臺轉租頻繁;檢測不易,消費者維權困難等問題亟待解決。
■記者李灝實習生張星攝影報道
案例:冒牌貨進價只有10多元
龍華工商分局西廟工商所曾在得勝沙路服飾批發市場、新華北路的一些鋪面內,查獲了一批假冒“阿迪達斯”、 “耐克”、 “老人頭”等知名品牌的冒牌鞋子。經工商人員調查:這些假名牌進貨價每雙僅10多元!商家一般標價幾百元左右,最低的也要100元以上,以此牟取暴利。工商人員說,針對廣大消費者比較信任名牌的心理,一些小作坊瞄上了名牌產品,市場上假冒或仿冒名牌成風。
調查:商家進貨只圖便宜
連日來,記者對得勝沙路、海秀東路、解放西路、新華北路等鞋類鋪面較為集中的地方進行暗訪。在大多數皮鞋專賣店,商家稱從廠家進貨,但當記者詢問有無從廠家進貨的相關憑證時,對方卻無法提供。得勝沙路一家批發鋪的經營者稱: “每天那么多人來送貨、進貨,誰知道鞋子是哪里產的?”
工商部門曾查處過不少劣質的“三無”皮鞋。這些皮鞋上沒有廠名廠址,沒有商標標識,質量低劣,一穿就壞。經營業主們交代,這些劣質產品都是從廣東批發市場進貨,質量是否合格,是哪個廠產的一概不知。他們進貨的原則就是價格便宜。而在315接到的投訴中,新買的皮鞋穿兩天就開膠、脫線甚至斷底的投訴案例,屢見不鮮。
據了解,我省質量監督部門曾對鞋類市場進行過抽樣檢查,發現不少鞋子的質量達不到國家標準。為節省成本,有些廠家偷工減料,導致鞋子質量下降。
維權難:檢測費高過買鞋錢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商場超市、集貿市場等經營場所的管理者對產品質量的把關漠不關心。有些管理者只看重租金,不管承包者出售商品的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量的鞋類投訴中,很多消費者最終難以成功維權,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檢測難。鞋子出現問題后,商家往往會以不是質量問題來拒絕,消費者就得拿鞋子到質量監督部門檢測。而檢測一次,消費者就要掏數百元的檢測費。同時,為雙鞋子跑來跑去,費時誤工,得不償失,許多消費者只好自認倒霉。
- 上一篇:鞋上血跡暴露真兇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