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爾惠丁明亮:員工也是公司的合作伙伴
每個企業獨特的成長歷程都使其具備了其他企業無法復制的文化基因,并通過這種獨特的企業文化基因的傳播來影響公眾對企業及其產品的認知。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沒有文化的企業是不具備競爭力的企業。
本期起,《人力資源》版開設“企業文化”專欄,并通過細分為“總裁語錄”等多個子欄目,從理念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等全方位體現晉江各個企業不同的企業文化,以促進企業之間的互相交流。
本期“企業文化”專欄推出的是“總裁語錄”這一子欄目。都說民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老板的思想行為將造就整個企業的理念文化。本欄目將通過搜集挖掘企業老板的經典語錄,并對此語錄背后的故事進行詳細的記錄闡釋,反映每個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文化。
在德爾惠(中國)有限公司“2007年度員工表彰總結大會”上,幾十名德爾惠的老員工親手從該公司董事長丁明亮的手上,接過了“2007年最佳合作伙伴獎”的獎狀,以及一本《新主人翁精神》。
“并不是只有供應商、客戶才是企業的合作伙伴,你們也是我們的合作伙伴。”丁明亮對德爾惠的所有員工說道。
■本報記者 莊娜芬 杜育玲
成立“總裁班”
員工與老板“親密接觸”
事實上,丁明亮對“企業與員工的關系”思索已久。“員工在企業工作,都認為自己只是一名打工者,只想著自己掙錢討生活就好了,難以對企業產生歸屬感,自然也不會意識到:只有他們與企業共同努力,企業發展了,他們自身也才能發展。我一直都在考慮如何讓我的員工改變這種打工的心態。”丁明亮坦言。
經過一番調研與仔細觀察,丁明亮發現,其實絕大多數的員工都有很強的進取心,都想通過自身努力做出屬于自己的一番成就,關鍵在于企業是否給他們提供足夠大的平臺和發展空間,是否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努力不僅僅是為了企業,也是為了他們自己。
為了讓員工能對企業產生歸屬感,2006年,德爾惠成立了一個“總裁班”,這個“總裁班”有別于一般的培訓班,它是丁明亮特地搭建的與員工定期進行交流的場所。這個班的成員,可以經常與公司高層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從而更近更多地了解企業的情況。“交談的過程中,我們會向員工分析,他們所在的崗位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幫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讓他們明白,他們現在不是在為企業打工,是在經營自己的事業。”
2007年,公司向所有員工宣布,要在全公司范圍內評選“最佳合作伙伴”,進一步向所有員工傳播“員工是公司的合作伙伴”的理念,無論多么普通的員工,只要你當好自己崗位的主人,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貢獻,都是德爾惠的合作伙伴。
員工是所在崗位的老板
與此同時,德爾惠請來了北京大學人本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執行主任高賢峰,通過座談培訓等形式,系統地引導員工養成“企業主人翁”的意識。高賢峰向所有員工灌輸:公司里的每一個崗位,都是一個股份制公司,這個股份制公司有兩個股東,一個是公司的老板,另一個就是員工本人。老板向崗位股份制公司投入的是貨幣資本,要求回報的是利潤;而員工投入的是人力資本,即知識、經驗、技能等,要求回報的就是知識、經驗和技能。因為員工是崗位股份制公司的股東,也就是崗位的主人,應該要以主人翁的心態做好崗位工作。
德爾惠針一部四組組長汪黃河是“2007年最佳合作伙伴獎”獲得者,他坦言,“員工是公司的合作伙伴”這種提法讓自己感到很舒心,做事的時候,會覺得不是在為企業打工,而是在為自己創業,干起活來特別有勁。
丁明亮透露,獲得“最佳合作伙伴獎”都有可能持有公司的股份,接下來,這些員工就是德爾惠的老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