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制造:人民幣升值,狼來了?
人民幣升值與“廣東制造”
【摘要】 文章針對廣東經濟的現狀,探討人民幣升值對“廣東制造”的影響,并結合實際情況就“廣東制造”如何面對人民幣升值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對策與建議。
在廣東省委十屆二次全會上,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指出,“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政治、經濟的變化對我們的影響甚至大于國內政策的影響。他特別提到,美國次貸危機、美元匯價下跌、國際石油和糧食價格持續走高,對我省資產價格波動、出口效益下降、資源能源緊張乃至物價上漲都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筆者認為,對于中國而言,人民幣的升值將對其整個國民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廣東經濟作為中國經濟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將受到更大程度的影響。本文主要試圖分析人民幣升值對“廣東制造”所造成的影響,并據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對策與建議。
一、人民幣升值對“廣東制造”的影響
經過近三十年的對外開放,廣東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太平洋地區一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這個基地主要是通過“三來一補”形式形成的,因此廣東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以加工貿易為主體。同時,國際化也成為了廣東經濟的新特征。多年來廣東省外貿進出口和利用外資總額分別占全國的1/3和1/4左右。據最新統計顯示,2007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6340.5億美元,同比增長20.2%。從2005年以來3年間,我省外貿進出口總額連跨4000億、5000億、6000億美元大關,相當于一年實現千億美元的增長。因此,廣東經濟屬于外向型經濟,利用外資和對外貿易居全國首位。經濟的外源性和國際化決定了廣東經濟容易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
2005年7月21日,我國啟動了匯率體制改革,加大了人民幣匯率彈性,人民幣對美元的比價從匯率改革前的8.27左右實時升值2%,報8.11元人民幣。近年來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給廣東外向型經濟發展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與2005年7月21日之前相比,人民幣兌美元已經升值12%以上,社會預期2008年人民幣升值速度會加快,全年升幅會在6—10%之間。人民幣升值一個百分點,對企業利潤影響就是下降兩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如果不提高出口報價,完全靠自我消化人民幣升值因素,加上近幾年工資成本也在上升,廣東大多數出口企業將難以生存下去。對于舉世聞名的“廣東制造”來說,必將帶來嚴重的影響。
(一)、狼來了?
據資料顯示,廣東省一些知名家電企業,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后一年內,利潤損失均在1000萬元以上,有的高達7000多萬,其中有一些就是為此付出的代價。廣東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地區,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形成了以制造業為主體的經濟結構。同時廣東作為制造業大省,也是工業品出口的大省,全省所生產的工業品中超過四成外銷,在全國工業品出口中,廣東同樣占相當重要的份額。盡管作為制造業大省和工業品出口大省,但在工業產品中,廣東主要是以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加工產品為主,在國際價值增值鏈中處于低端,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較少。許多產品的主要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國外廠家手中,大到彩電,小到打火機都需受到國外廠商的專利圍剿;也正是由于專利的保護,飛利浦的小小剃須刀在中國能夠賣到上千元,一把剃須刀的利潤能比得上廣東三、五臺彩電的利潤。
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由于國際市場競爭激烈而無法提高價格,在國際市場價格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出口利潤將隨著人民幣的升值而下降。不斷沖高的人民幣匯率給廣東省眾多外貿與出口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首當其沖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佛山渡人鞋業有限公司CFO劉偉艷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作為勞動密集產業,利潤本來就非常有限,隨著人民幣升值,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生產成本至少要增加3-4個百分點,加上人力成本的增加,如果無法提高出口價格的話,企業可能無法生存。因此,人民幣升值對以出口為主的產業來說,會降低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短期內一些競爭力較弱的企業可能會面臨較大的困難。
“目前的自主品牌出口,80%以上都是用美元結算,如果不想辦法應對,10%甚至更多的匯率損失,將擠壓我們不足10%的出口利潤。”時至今日,當人民幣兌美元迭創新高的時候,對于熱衷于出口、本就利潤微薄且多以美元結算的一些外向型企業而言,因匯率造成的利潤損失是慢性但巨大的沖擊。某照明公司老總稱,“雖然出口產品有加價,但馬上又被人民幣升值吃掉了,這種小步快跑的升值方式對企業來說,是一種慢性沖擊。”以紡織行業為例,紡織服裝行業原材料主要來自國內,紡織服裝行業的國際市場份額又是建立在勞動力成本優勢和價格優勢之上,使得紡織服裝行業對人民幣升值異常敏感。因此,人民幣升值將削弱廣東紡織服裝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力。根據權威部門測算,人民幣升值1%,服裝行業利潤下降4%,而整個紡織服裝行業平均利潤率僅有3.3%至3.4%。現在很多訂單一般都是三個月以后交貨,但三個月以后的價格很難確定。只能按預計來定價,但客戶又很難接受產品價格包含未來人民幣升值的因素。總體來說,紡織服裝行業的出口議價能力不強。再加上美國經濟下滑,需要降價。可以說是兩邊受擠壓。”一紡織服裝企業老總的口氣透著無奈。廣東的紡織服裝行業以服裝為主,服裝行業因出口依賴度最高,受損最大。因此,人民幣繼續升值的預期將嚴重影響到廣東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廣東制造”。
(二)、帶刺的玫瑰
盡管近年來人民幣的升值對“廣東制造”所產生了許多不良影響,但人民幣升值為優勝劣汰市場機制的發揮創造了條件,對 “廣東制造”有一定的正面影響。面對人民幣升值、利潤空間不斷壓縮的巨大壓力,廣東外向型經濟客觀上也迎來了一個“改良”契機。
2006年末,廣東省社科院向外界公布的《廣東區域綜合競爭力評估與分析》一針見血地指出:“粗放型基礎上形成的增長速度放緩、后勁減弱,表明廣東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程度。” 長期以來,雖然政府長期高度重視制造業結構的提升,但許多企業的選擇還是基本保持原有的生產模式。面對土地、能源、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廣東制造業一直在喊“狼來了”,而人民幣升值對珠三角地區勞動密集型外貿企業利潤空間的壓縮,正好刺中了許多企業的“痛腳”。
人民幣升值,國外產品價格相對下降,從而有利于企業花更少的錢引進國外生產技術及設備,使得企業采用高新技術的成本降低。理性的企業可以選擇用成本下降的技術去替代勞動力,改進目前的生產技術,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這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已經難以將匯率變動的風險因素通過降低勞動力成本來轉移,只能選擇利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通過技術升級來規避風險。那些無法提升產品結構的企業必然在競爭中被淘汰,而生存下來的企業,其產品結構將會有很大的提升。
珠三角近年先后出現幾次所謂的“民工荒”,在當前我國勞動力尤其是非熟練勞動力供給彈性很大的情況下,勞動力供給問題實際上并不會嚴重困擾廣東勞動密集型企業,這些企業應主動想辦法用相對成本較高的技術去替代廉價的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這次人民幣升值,這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再也無法將匯率變動的風險因素通過降低勞動力成本來轉移,只能選擇用技術代替勞動力,加大科技投入,積極采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那些無法提升產品結構的企業必然在競爭中被淘汰,而生存下來的企業其產品結構將會有很大的提升。
另外,人民幣升值以后,企業到海外購買或兼并企業所需的成本也相對降低。
二、對策與建議
1.積極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進行產業升級不僅是廣東省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也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由于廣東省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相當成熟,通過開發和引進高新技術,實現向集約型產業的過渡是有一定可行性的。同時,應注意在此過程中加快培育自主技術和自己的名牌產品,增強外向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提升廣東產業結構,改變產品結構,提高競爭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珠三角地區那些高能耗、高環保成本、低附加值的外向型企業,已經不適應廣東產業結構發展的要求。但是政府無法承擔這些企業淘汰轉型的巨大成本,此時人民幣升值給這些利潤率低的企業帶來的沖擊,無疑將會以市場的方式來完成一次廣東外向型經濟汰劣選優的升級過程。”對于廣東經濟來說,要將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程度,關鍵是提升自身的產業結構,改變產品結構,在提升產品質量上下功夫。因此,省政府要努力想辦法改變目前這種產業結構的現狀,企業要爭取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政府部門要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進行生產技術的改造,以市場化為主要手段實現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使企業逐步走向國際化。而對于企業自身來說,也要努力改變產品的結構,提高產品的質量。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出口企業要維持原有的利潤,其中一個策略就是提高產品的價格,而價格上調的前提條件就要求產品在質量、用途、款式、包裝等各個方面要有所改進和提高,否則進口方就不會選擇這些產品。這樣,勢必要求出口企業改變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而要達到這個目的,企業就必須加大科技投入,積極采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
2 要實現珠三角地區產業的梯度轉移。廣東可以借鑒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在亞洲推行的產業結構調整的“雁行模式”――即珠三角地區作為領頭雁,將已經成熟的制造業轉移到中西部地區進行生產,而集中珠三角資源進行高端產業的開發。進行這樣的制造業結構調整,正好配合當前匯率制度轉換和發展觀念轉變,使優質經濟資源集中到高新技術產業上來,同時將勞動密集型出口制造行業轉移到東西兩翼甚至是亞洲的其他國家。
珠三角的加工出口產品生產企業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珠三角周邊地區甚至湖南、江西等鄰省轉移,珠三角這類企業老板,要學習上世紀90年代香港、臺灣老板手拿出口訂單到珠三角組織生產的做法,手拿訂單到粵北等周邊地區組織生產,原有企業在開發新產品和開拓國際市場上下功夫。
3 積極發展廣東的海外投資。為了應對人民幣升值,企業除了改變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之外,還可以積極發展對外投資。一旦人民幣升值,一些有實力的企業應該積極走出去,發展海外市場,進行海外投資,特別是在工業起步較晚的發展中國家搶先一步占領市場,奠定良好的市場基礎。廣東企業要大膽走出去,到東南亞、非洲等勞動成本更低的地區去投資辦廠,根留珠三角,把生產制造基地向國外轉移。因此,為了能夠順利進行海外擴張,企業應提前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專業人才,并充分利用當地的人力、物力和渠道網絡。同時,政府也應該為企業進行海外投資積極創造有利條件,比如在政策上給予有力支持;建立開拓境外市場的專項資金,用于支持企業在外合作項目的開發;設立境外投資促進中心或海外建設小組,由專門部門及人員負責境外市場開拓的人員培訓、信息傳送、法規咨詢等服務與指導。
同時伴隨著人民幣升值,廣東制造業企業還可以從海外購買企業或兼并企業,通過反向收購,控股國際同行的小巨人企業,獲取品牌、獲取核心技術、獲取全球分銷通道、獲取國際化人才等
4 進一步改善企業經營管理,下大力氣創新,提升產品和服務檔次,增強企業的市場占有能力。無論在哪種匯率機制下,都要求企業找到其適合的生存模式。企業最重要的是適應新環境,然后發展自己,而不是靠原來的匯率政策去生存。企業要進行匯率風險防范。首先是要對本企業潛在的匯率風險有個基本評估:可能會發生的是哪一類風險,形成在哪一個環節,然后再有針對性地選擇應該采取什么規避措施。因此,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企業應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加速產品換代,走差異化、品牌化之路。
【參考文獻】
1、肖本華 論人民幣升值對廣東經濟的影響及對策
2、姜波克.國際金融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李丹 曹敏 淺析人民幣匯率波動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博士碩士論壇
4、譚卓懷 美元匯率下跌對廣東經濟的影響和對策
- 上一篇:中國鞋企靠什么贏取未來?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