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成全假名鞋?

北京某鞋城內假耐克拿貨價僅50元
阿迪達斯、耐克、KAPPA、李寧、安踏等知名的旅游運動鞋品牌,一直受到消費者的追捧。這些品牌鞋主要集中在高檔商場的店中店或大中城市繁華街道的專賣店銷售,憑借品牌效應,在市場上頗受歡迎。由于這些專賣店的鞋價較高,店面數量有限,于是有的鞋商就看準了這個“商機”,做起了假冒名鞋的生意。
針對近年來問題比較突出的假冒行為,國家工商總局于2007年9月到12月在全國范圍內集中開展了一次打擊造假行為的專項執法行動,對一些性質較為惡劣、影響范圍廣、具有典型性的案件進行了查處,幾個月下來,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最近,發現,在較大的商場,假名鞋的現象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但是在一些小型的服裝鞋商店、外貿店、品牌折扣店,甚至在地攤上,假名鞋仍然普遍存在。
這些假名鞋從哪里來?為什么在有關部門打假行動中“屢打不止”?為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小型鞋店:所售名鞋大部分為假
地點,北京市崇文區體育館周邊。
北京市崇文區體育館附近有幾十家大大小小的體育用品零售店。里面陳列的所謂阿迪達斯、耐克、KAPPA、李寧等品牌旅游運動鞋吸引了北京市不少消費者前來購買。
走進了一家店。店里陳列著幾種品牌鞋,其中以阿迪達斯居多,觀察了一下,發現這些鞋的款式與品牌專賣店的款式大致相同。
“這雙鞋多少錢?”拿起了一雙標有阿迪達斯商標的鞋問道。
一位店老板樣子的中年婦女熱情地說:“這是今年的新款,在專賣店里賣400多元,我這里只賣120元。看好了穿上試試。”
“是真的嗎?為什么這么便宜?”表示質疑。
“120元錢能買到真的嗎!說實話,我們這的貨屬于高仿產品,款式和質量與真的差不了多少,穿在腳上都一樣。”這位老板一邊推薦著自己的“名鞋”,一邊把一雙號碼為41號的阿迪達斯滑板鞋遞給試穿。
拿到鞋后觀察了一下,發現這雙鞋的標簽制作得非常粗糙,上面的字跡也很模糊,沒有正規品牌鞋的保修證書。在鞋底與鞋幫的黏合處,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些黃色的黏膠,而且鞋底特別薄,制作非常粗糙。
假裝試穿一下后,以不合腳為借口離開了這家店。隨后走進的幾家店,情況與此店大致相同,店內陳列著很多假品牌鞋。
與阿迪達斯(中國)銷售公司的工作人員取得了聯系,據該工作人員介紹,阿迪達斯品牌的賣場都設在高檔商場或者是專賣店,都有統一的設計與裝修,絕對不可能跟其他的品牌鞋在同一個店銷售。
隨后又來到了以賣“外貿貨”為主的寬街。這條街道的小店所售的也是名牌服裝和鞋,與體育館周邊的小店相比,這里的名牌鞋號稱是出口轉內銷的外貿貨。
在一家店里,銷售人員對講,“我們的鞋都是國外品牌在中國的訂單企業多生產的部分,質量非常好。”她肯定地說店里銷售的名鞋都為真貨。
據了解,在一般情況下,所謂的外貿貨是指國內鞋生產廠家根據國外來料來樣或國外來樣、國內選料加工,完成訂單后剩余的那部分產品,或者因種種毛病被“剔除”下來的退貨,就成了“出口轉內銷鞋”,由于款式、面料考究,頗受國內顧客歡迎。
但是,從一家以代工為主的鞋企業內部人士處了解到,生產廠家為防止因質量問題而造成件額不足,生產時,往往會比客戶要求的數量多生產出來一些產品。但外商對加工的鞋數量和面料管理非常嚴格,加工鞋數量多出訂單商標的數量基本控制在3%—10%之間,即100件最多加工10件。因此,一般相同款式的鞋只有三五件甚至一兩件“殘次品”,而且一般沒有大的質量問題。在面料方面,一般也剩不下,即使有也是幾件、十幾件,絕不會有大量的剩余。
“目前市場上隨處可見的外貿服裝店,有很多是商家打著吸引顧客的幌子和招牌。”該鞋企業內部人士向道出了其中的玄機,“出于對自己品牌的保護,國外品牌企業對制鞋原料和商標的管理十分嚴格,一批訂單基本上剩不下面料,就算有,剩下的也只是極少。有時商標也會被外商在退貨前剪掉,否則就侵犯了知識產權。正規的代工廠里,都有外方代表隨時來檢查,在他們的監督下,殘次品最后都要銷毀,多出定額的,也要報告,這些事宜在加工合同中都有嚴格的約定,正規工廠絕不會為了這一點小利益而違反合約,也不會讓原本就為數不多的‘尾單’流入市場。”
鞋批發市場:假名鞋重災區
據了解,阿迪達斯等國外品牌都設有自己的配貨中心,直接面向各大專賣店。那么這些小店的假名鞋從哪里來?它是以怎樣的渠道流入到終端市場?
從一家鞋店的女售貨員處得知,這些鞋大部分是從位于大紅門附近的百榮世茂商城底層的大偉鞋城,以及溫州鞋城、大康鞋城等處進貨。
隨后,趕往百榮世茂商城底層的大偉鞋城。當下午3點左右趕到該鞋城時,卻發現鞋城已經關門。后來得知,這里的批發市場都是早上5點鐘開始營業,下午2點就關門。
第二天,早上6點來到大偉鞋城。
大偉鞋城位于南三環中軸線右側,營業面積20000平方米,近千個攤位。分為童鞋區、旅游鞋區、布鞋區。在同一鞋區又分為溫州鞋區、晉江鞋區、河北鞋區等。在不同的鞋區,聚集著眾多“拿貨”的人,手里提著他們挑好的鞋,有相當一部分是假名牌鞋。
在調查的小店中,假名鞋假冒的大部分是旅游運動鞋。來到了位于該鞋城第5至9道的晉江旅游運動鞋區,發現在這些檔口中,大部分攤位上都陳列著幾款所謂的阿迪達斯、耐克、KAPPA、彪馬或者李寧等假品牌鞋。
在第6道的一個檔口,發現其貼有“因急事轉讓檔口的消息”的啟事。以要來北京做鞋生意,想租他的檔口為借口,與老板進行了商談,從中了解到了假名鞋的一些內幕。
在這家檔口的攤位上,擺著的鞋有“金老鼠”等4個國產的品牌,在最顯眼的地方擺著耐克、阿迪達斯幾款假名鞋。據老板介紹,他的檔口有國產牌子和“仿牌”(即假牌)兩大類。其中國產牌子款式多,但是賣得不好,而“仿牌”雖然只有幾款,卻賣得非常好。
“既然‘仿牌’這樣好賣,為什么不多擺上幾種呢?”問道。
這位老板說,雖然這里有很多“仿牌”鞋,但是害怕工商部門來查,如果有工商檢查的消息,就把“仿牌”收起來,有國產品牌做掩護,就比較“安全”了。
“其實國產的鞋賣得不是很好,如果沒有這些‘仿牌’,我們早就關門了。”這位老板表示,一雙“仿牌”的成本價在30元左右,批發價格一般比成本價高四五元,所售幾款“仿牌”的營業額占總營業額一半以上。
據該老板介紹,這些“仿牌”鞋是靠走量增加銷售額的。其中一款“仿牌”阿迪達斯一天能批發上百雙,一雙鞋按賺4元錢算的話,批30雙鞋就可承擔一天的費用(50元的租金,20元的倉庫費用,再加30多元的雇工的工資)。
當問及這些“仿牌”從哪里來時,老板解釋說:“這主要靠你的眼光。當你發現市場上有哪個款式的鞋在流行時,就馬上把這鞋買下來,送到福建晉江或者南安等地的一些規模比較小的鞋廠,要求他們按照這雙鞋的款式和材料做,并告訴他們所訂制的數量和要仿的名牌名稱。之后,這些廠家就會按照要求,到市場上搜集材料,然后進行加工。大約一個月左右就能完成訂單,一點也耽誤不了你做生意。一般來說,鞋廠50件(一件15雙左右)就起訂。”
據了解,一款鞋一般有兩年的流行周期,這種“仿牌”一般都有回頭客,當各店鋪的貨賣完了,就會來他們這里“拿貨”,如果批發市場的“仿牌”賣得好,在沒有出現斷貨之前,只要攤主給鞋廠發訂單,鞋廠就會繼續生產發貨。
此外,發現,大偉鞋城的各個檔口幾乎沒有營業執照,當致電所在地區的工商部門時,得到的回答是市場攤主都在申請營業執照中。據了解,北京百榮大偉鞋城開業近3年,而申請工商營業執照的時間只需十幾個工作日。
小鞋廠:假名鞋的溫床
不久前,專門來到了有“鞋都”之稱的福建晉江,以及近幾年制鞋業發展較快的南安,對假名鞋的生產源頭進行了深入調查。
目前,晉江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旅游運動鞋生產基地和世界運動鞋的重要生產基地。全市現有鞋類企業3000多家,鞋業出口企業445家,從業人員超過35萬,年產各類鞋達9億多雙,年產值近200億元。其中,旅游運動鞋總產量占全國的40%、世界的20%。
在晉江的大街上,到處都是各鞋企業的廣告。在晉江的一些村莊,制鞋廠更是一家挨著一家。這些鞋廠中,不乏大量的家庭小作坊。有的廠家是老板把自己的宅基地蓋成三四層的小樓,然后招聘幾十名員工后就成了一個鞋廠。
近幾年,中國的鞋業市場被高端市場的阿迪達斯、耐克、KAPPA和國產品牌李寧、安踏、亞禮得、愛樂、361°、德爾惠、貴人鳥等知名品牌占有。
如果與這些品牌鞋企業競爭,在同樣的市場環境下,眾多的小廠家不會占到上風。于是,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小廠家面臨的選擇無非三種:一是做好鞋的質量,走低端市場;二是為國內外大品牌貼牌,代工生產;三則是制造假品牌鞋。
制造假品牌鞋相對于前兩種選擇獲利大,而且不容易造成庫存。因此一些小廠家選擇了制造假品牌鞋。
在晉江雙溝太原西路采訪時,發現在這條路上就有幾十家鞋廠。進入其中一家鞋廠時,看到了這樣的一番景象——車間地面上的垃圾足有5厘米厚,看樣子是很長時間沒有清理了。車間里堆滿了“名牌”鞋,墻壁上的白石灰墻壁上已經幾乎看不出原本的顏色,身著各式服裝的十幾個工人正在忙碌地生產,“阿迪達斯”的標志在他們手中不時地跳躍。
和這家鞋廠相鄰的一家鞋廠因車間不夠大,甚至把車間擴到了大街上進行生產。
在這條路上,隨處可以看到國內外各大知名品牌的“仿牌”鞋,在此地生產后被運往全國各地。在采訪中,了解到,因某些理由,當地的工商部門對這些鞋廠的制假行為“無可奈何”,所以只能“視而不見”。
同時,對這些制假鞋廠來說,也存在風險。在當地,如果鞋廠的“活動力比較強”,在生產經營上是比較安全的。但在運到各批發市場的路途中,如果遇到檢查而被扣留產品的話,對鞋廠來說,也是一比不小的損失。
此外,還了解到,位于晉江青華西區的大井口有大大小小的商貿鞋行近百家,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假名鞋的中介服務。
在這些商行的貨架上密密麻麻地擺著各式各樣的假名鞋樣品,從耐克、阿迪達斯等世界名牌到國內各大小品牌,可謂款式新穎,“品牌”齊全。商行的作用就是接商戶的訂單,再把訂單交給各鞋廠,從中拿取每雙鞋五角至一元的利潤。
在一家名為艾蜜兒貿易有限公司的鞋行,指著一款“耐克”問道:“這款鞋最快多長時間可以交貨?”老板的回答讓驚訝:“自己有廠子,這款鞋一直在生產,一年能銷幾萬雙,如果現在下單,7天就可以交貨。”
在大井口采訪時還發現,前來下訂單的客戶不僅有中國批發市場的商戶,還有來自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的商戶,他們來這里采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這里有各種品牌的假名鞋,而在他們國家沒有生產。
誰在成全假名鞋
有的消費者買假名鞋純屬“愛慕虛榮”。小李是某外企公司的員工,去市場買鞋時,看到一雙有“耐克”標志的鞋僅售100多元,馬上買了一雙。之后,小李幾乎每天都穿著這雙鞋,感覺特別有面子。
在采訪消費者時發現,有的消費者并不了解這些鞋的真假。許多消費者甚至認為自己買到的鞋就是真的名牌鞋,還以為自己花了小錢賺了大便宜。
但也有消費者認為,假名鞋質量也不錯,款式新穎,價格又不高,很“實惠”,更重要的是,這鞋穿在腳上的感覺和真品牌鞋沒什么兩樣。
在一家銷售假名鞋的店里,該店老板向道出了經銷“仿牌”的理由。“鞋行業門檻低,剛開始做生意的時候沒有資金基礎,如果選擇代理國際大品牌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而且他們對代理商要求非常高;如果代理國內的品牌,除了花費資金鋪貨外,還要做宣傳,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具有一定的風險。做這些‘仿牌’鞋就容易多了,這些品牌鞋本身就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不用做大量的宣傳廣告,而且一些消費者對它們的了解不多,對其很難分辨真假。更重要的是,這些‘仿牌’鞋雖然打著國際品牌的名字,但是賣的是國內品牌的價格,款式和質量也不差,當然就容易銷售了。”
鞋穿在腳上,不像不合格食品那樣對人身體有危害。業內專家認為,工商執法部門在一定程度上對“仿牌”鞋“視而不見”,在執法過程中沒有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行為。
以上眾因素,使假名鞋有了較大的市場空間,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經銷商銷售假名鞋樂此不疲,生產廠家生產起來也就更加大膽。
事實證明,執法部門只要嚴格檢查,就會對“仿牌”鞋起到預防和打擊作用。2007年9月至12月,北京工商部門對各大商場的假冒現象進行了整治之后,假名鞋得到了有效遏制,這就是一個成功的經驗。
知名品牌保衛戰
知名品牌是假名牌的最終受害者,但是,很多企業并沒有發現自身權益已經受到了侵害,或是在發現收到侵害后不知如何去維護自己的權益。為此,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有關專家建議,知名品牌企業要與工商部門緊密聯手開展整治假名牌行動。企業掌握著市場最前沿的信息,可以隨時為工商部門提供案件線索,在行動過程中予以必要的支持與配合。如果企業發現自己的商標與企業名稱被別人假冒,應盡快聘請律師或有關代理機構向有關部門提出撤銷對方使用的請求。一旦發現假冒事實成立,被侵權企業一定要向侵權企業索賠侵權造成的損失。
企業既可能成為假冒行為的始作俑者,也可能成為假冒行為的受害者。對此,某企業職業經理人劉先生認為,政府有關部門應當通過各種渠道、利用各種方式對企業進行宣傳教育,提倡自主創新,鼓勵企業打造自主品牌,給予自主創新企業一些政策上的優惠,讓企業認識到只有通過自主創新擁有自主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有關專家進一步指出,打擊假名鞋的關鍵一點是,各級政府和工商執法部門堅決不能為制假行為開綠燈;各級政府不能為了一時經濟的發展或者政績而忽視了它的潛在危害;各級工商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也不要被各種利益所誘惑,對制假售假行為視而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