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競合發展
珠三角和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個重要增長極,也是目前內地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在中國強調產業升級和區域發展兩大戰略方向下,珠三角和長三角未來的產業發展及相關的競爭力態勢,是投資者們部署投資策略時所關心的問題。
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部日前出版的《產業升級:珠三角與長三角的競合發展》報告讓記者眼睛一亮:該報告嘗試從多個傳統和新興工業,包括紡織業、消費類機電產業、汽車產業、石化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探討兩個地區的競爭力狀況及未來發展的各自優勢和需要改善的政策方向。
例如,該報告指出,珠三角紡織工業的產業鏈不如長三角完整;例如,廣東紡織工業的產業鏈,便欠缺如浙江在上游原料和下游企業的緊密配套和完整性。此外,珠三角在紡織品牌的發展方面亦不及長三角。目前,占珠三角紡織業主體地位的外資企業,基本停留在加工貿易階段,升級速度也比長三角地區慢。
據此,該報告例舉到:在消費類機電產業方面,長三角和珠三角均是內地主要集聚地,報告指出總體上兩個地區依然保持各自優勢產品的競爭力,但微型電子計算機則從原本屬于珠三角的優勢轉為長三角的優勢。但這個產業無論在長三角或珠三角均面對一些共同問題,包括缺乏自主知識產權、企業核心技術主要依賴進口、缺乏關鍵的元器件等。雖然部分大企業正從OEM(原始設備制造商)向ODM(原始設計制造商)、OBM(原始品牌制造商)發展,但整體仍是缺乏自主品牌。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主要集聚在長三角和珠三角。近年長三角增長很快,現有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已超過珠三角。長三角內各地區在IT產業布局上呈現出有規律的梯級發展和產業分工形態,如上海形成了較高水準的晶片設計、生產、封裝、測試產業鏈;蘇州業已形成了筆記本計算機、顯示屏幕的產業鏈;此外,杭州的軟體生產、寧波的通訊設備生產等,都在區域內產業分工中形成特色。
廣東的電子資訊產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沿廣州至深圳軸線形成的“電子資訊業走廊”,是世界上重要的IT產品制造基地和國際采購基地。珠三角科技創新的特色是“緊貼經濟”,以較少的科技投入和科技人員取得較多的知識產權成果。但從長遠發展看,廣東的科技綜合實力與上海、江蘇之間仍有差距。首先是人才總量偏少,高層次人才嚴重不足;人才結構方面,廣東的復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比例也偏小。
面對地區競爭加劇,廣東省已著力發展更多的上游產業。報告建議,香港企業一方面可參與發展,實現工業投資多元化;同時也可把握珠三角發展上游產業的機會,增加本地采購,降低成本。
該報告又認為,珠三角企業要維持長遠發展優勢,必須對科技發明和產品創新設計等研發項目增加投入,借此增加產品附加值及競爭力。香港企業可考慮發展品牌拓展內銷,或為內地企業生產配套,利用拓展內銷市場帶來的規模效益,實現生產轉型,加強產品開發及技術創新能力。面對內地市場日趨蓬勃和產業升級所帶來的人才需求問題,珠三角可以加強與香港合作,利用香港擁有國際化生活方式和資訊流通的優勢,加大對海內外高科技人才的延攬能力,吸引世界級的高科技人才。
- 上一篇:大連國際毛皮動物高級研討會成功召開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