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缺工近30萬 勞動力“富省”緣何遭遇“用工荒”
編者按:按照“以工業化為核心,大開放為主戰略”的發展思路,全省開放型經濟迅猛發展,園區經濟已占據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然而,近年來,全省各工業園區相繼出現了招、用工困難的現象,“用工荒”已成為當前制約園區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為破解這一難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提出“要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由跨省就業到省內外并重的戰略轉變,全力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
江西省擁有豐富的農村勞動力資源,出現“用工荒”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怎樣才能找到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的良策呢?本報記者深入調查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分上、下篇發出,今天刊發上篇,敬請讀者關注。
進入新世紀,“用工荒”、“招工難”等字眼開始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起初,這一僅在沿海發達地區存在的現象并沒有引起江西人太多的關注,因為,江西勞動力資源豐富,省內各地尚在為解決1100余萬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跨省務工而開動腦筋。
可是,僅僅時隔數年,勞動力“短缺”的壓力正現實地迫近江西。不少工業園區招工屢陷困境,一些園區企業甚至因此而開工不足。據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不完全統計預測,從2007年10月到2008年9月,全省園區企業中共缺工19.7萬人,預計全省工業企業缺工人數將近30萬人。
顯然,年跨省勞務輸出人數高居全國第三的江西正遭遇前所未遇的招、用工困擾,“用工荒”已成為我省開放型經濟健康發展不容忽視的“瓶頸”。
開放型經濟迅猛發展,用工需求急劇增加,勞動力和園區企業期盼快速對接
“我們紅門工業園有107家企業,現有員工8000人,新開工和在建企業缺工近8000人,有60%的企業缺工。”12月12日,興國縣就業局局長曾春心急如焚地告訴記者。據了解,贛州市的16個工業園區普遍缺工,缺工率超過40%的園區有7個。
省中小企業局負責人介紹,由于近年來我省開放型經濟發展迅猛,省內園區入駐企業快速增加,用工需求隨之急劇增大,工業園區缺工現象不止在贛州,全省范圍內都已比較普遍。
據統計,到2006年,我省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絕對數已連續4年居中部6省首位。2001年到2006年,全省工業園區入駐企業從1025家猛增至1.02萬家,5年增長了近10倍;園區從業人員從13.84萬人增加到123.87萬人,用工量同樣增長了近10倍。預計到今年底,全省工業園區用工需求將達到160萬人。
與快速增長的省內用工需求不相適應的是,多年來,我省積極推動跨省勞務輸出,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農村富余勞動力,關注的重點更多是省外勞務市場,對省內園區如此巨大的勞務需求增量有些猝不及防。如何把農村富余勞動力和省內園區企業快速有效地對接,是個亟待解決的難題。由于體制機制尚不健全,招、用工組織化程度不高,渠道不夠暢通,從而造成了盡管在勞動力數量上我省并不缺乏,但在部分園區出現勞動力“求職不成”、而企業“招工不滿”的尷尬局面。
薪酬待遇、社會保險、生活設施尚需提高完善,園區用工環境亟待增強吸引力
“招得進,留不住”,由于員工流失率過高,造成不少企業實質性的缺工,這讓一些園區企業感到十分頭疼。撫州市金巢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徐龍蘭無奈地說:“我們園區員工流動性達30%,9月份我們幫盛昌鞋業招了500人,可兩個月不到就走了100多。”
“農民進城務工,薪酬是他們關心的首要問題,同時,能否參加社會保險、生活文化配套設施是否完善,也逐漸成為農民選擇務工地點需要考慮的條件,而這些都是目前省內園區需要大力改善的。”省就業局負責人如是分析。
省統計局調查顯示,我省農民工收入呈現明顯的地域特征:離鄉越遠,收入越高。2003年到2005年,到省外打工收入普遍高于在省內打工收入的30%左右。區域性的工資差別,造成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流向沿海發達地區,加劇了省內工業園區用工的緊張。
同時,省內部分園區企業對員工的合法權益保護不夠重視,并不同程度存在不參加社會保險、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等現象。這些問題直接導致員工對企業認同感、歸屬感不強,企業對員工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由于我省工業園區絕大部分開發建設時間不長,加之一些園區離城市中心相對較遠,一些員工的交通、住宿、購物、娛樂、教育、衛生等用工環境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
年齡、性別門檻高,技工缺乏,園區用工凸顯結構性矛盾
在全省各級勞動力市場,園區企業的招工信息上,“女性,30歲以下”的限制條件比比皆是,甚至有的把年齡限制在25歲以下。而這類企業往往是招工最困難的企業。
經過持續10余年大規模的跨省勞務輸出,我省農村跨省外出務工人數已增加到480余萬人。受供求關系影響,跨省轉移基本上呈現以文化、技能、年齡等綜合素質高低為標準的梯度結構,綜合素質好的先轉移,較弱的次之。據統計,全省外出務工農民中,30歲以下的占76%,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9%,均高于全省同類指標的平均值。在未轉移的我省農村富余勞動力中,所有條件均符合園區企業要求的“存量”已不多。
目前,我省工業園區中,技術工人不足現象已日漸突出。電子裝配工、縫紉工、機電操作工、電車工等技術工種缺工嚴重。園區企業技術含量較高的南昌高新開發區,77家企業共缺工5002人,其中絕大部分是技術工人。近年來園區發展較快的電子、機械、冶金、化工等行業,85%以上的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近60%的崗位需要熟練工,56%的崗位要求達到初級技工水平。而2006年全省農村勞動力中接受過培訓的人數比重僅為13.7%。適用勞動力的結構性缺乏,已使得我省部分招商引資項目的建設不得不放緩了腳步。
全力解決園區用工難題,已成為我省開放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