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鞋服企業向管理要“出路”
破解退稅稅率下調帶來的難題———
晉企向管理要“出路”
話題理由:
從7月1日起,我國實行新的出口退稅政策,553項“兩高”產品的出口退稅將被取消,2268項容易引起貿易摩擦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將進一步降低。而在其中,涉及晉江傳統支柱產業的就有玩具、服裝、鞋帽、部分石料和陶瓷及其制品等。如今,新的出口退稅稅率已經實行了近半年,對于晉江的出口型企業,這半年來他們的生存狀況如何?對于新的出口退稅稅率,他們是如何看待的?企業采取了何種措施來規避退稅下調帶來的影響?對于政府,企業有什么樣的聲音?
臨近年底,本報記者對服裝、鞋等眾多行業的40多家大、中、小型企業進行了訪談,希望能較為全面地展現出口退稅稅率下調后晉江企業的生存現狀。■見習記者 王志前 黃小環 江鈺鈴 吳毅嘉
七成企業大受影響
調查過程中,超七成的企業認為,出口退稅稅率的下調對企業的影響很大。
明偉鞋服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聰明表示,出口退稅調整,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使得成本上升20%以上,而產品價格的提升卻不及成本提升幅度的一半,因此,企業的利潤空間受到相當大的擠壓,很多制鞋出口企業已接近極限。“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很多出口型企業將不得不考慮新的出路了。”
調查中,記者發現,出口退稅稅率下調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因為行業的不同而程度不一。興泰無紡制品有限公司廠長趙峰就認為,以前的幾次出口退稅調整,雖然總體上對紡織業的影響很大,但是相比其他紡織品類別,無紡布產品在幾次退稅調整中受到的影響暫時還不是很大。
不過,趙峰也表示,通過對以前幾次調整的分析,稅率下調波及的產品類別越來越多,因此,企業現在最為擔心的是下一次調整什么時候到來,是否會涉及無紡制品,調整幅度多大,影響有多大?在新的政策出來之前,他們也在觀望。
關鍵在于練好“內功”
為預防有可能到來的下一次調整,一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增加技術含量提高附加值;另一方面努力從管理和生產上降低企業內部成本,提前為可能到來的調整作準備,這已經成了很多企業的普遍做法———參加調查企業中,38%選擇了前者,選擇第二種方法的企業更是占到了42.8%。
七彩狐服裝織造負責人之一朱建生表示,接二連三的政策給企業來了個措手不及,在短期內企業要找到應對措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對于平時基礎好、在早期就規范內部管理制度的企業來說是有利的,它們能及時應變。而對于不規范的企業,算是給它們敲了警鐘。從長遠來說,這些政策的出臺其實是為了更好地規范企業,有利于企業長期的發展。
晉江大森制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高潮表示:“現在企業已經把目光投向產品上,把產品做精細化,通過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來提高利潤。畢竟只有在利潤可以保證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應對各種困境。”
此外,面對不斷下調的出口退稅稅率,企業只能通過自身不斷調整來適應。不過,在調查過程中,很多企業都表示,希望政府在進行政策調整的時候能夠預留一定的緩沖期,而且這個緩沖期最好能夠長點,幾個月甚至半年。
企業“抱團提價”待驗證
面對出口退稅稅率一再下調、人民幣不斷升值帶來的壓力,溫州等地的制造企業們采取了這樣的做法:通過行業協會對外集體提高定價。調查中,共有14.5%的企業選擇了這種方法。不過,對于這種做法在晉江實施的可能性,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看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業主就表示,晉江各個企業的情況差異太大,有些大企業應對措施齊全,有些小企業只能坐以待斃,如果能相互扶持當然是最好的,但是晉江企業競爭意識會大于合作,這種方法在晉江不一定可行。
張聰明也覺得,通過行業協會集體提價,想法不錯,但實施起來難度較大。“本地的相關行業協會較為松散,沒人出來帶頭組織,很成問題。”
墩煌服裝行政經理曾林華則認為,這種做法值得提倡。不過他也覺得,晉江的企業比較散,需要政府牽頭成立一個協會,以后企業遇到事可以坐下來協商,共同走出困境。
羅日雅總經理柯瑞瑞就直言不諱:這種方法沒有用。“現在企業面臨極大的成本壓力,必須得提價,而許多客戶并不會接受,客戶也會考慮自己的利益。他們更多的是選擇轉向越南、泰國等地,因為那里零關稅,政策比較利于企業,而且當地的勞動力成本僅為我國的一半,這些優勢是中國企業并不具備的。”柯瑞瑞談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