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人才奇缺 高校公關教育如何擺脫滯后狀態
“現在公關市場上最缺的是中高端人才,許多公司到處去挖人,可見已經緊缺到了什么程度。”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郭惠民日前在首屆中國公共關系人才戰略論壇暨人才咨詢會上發出這樣的感慨。雖然中國的公關教育已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但是公關人才嚴重匱乏,特別是高校公關教育滯后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已經成了公關界的“老生常談”。
曾經有大學新生的家長到學校堅決要給孩子退學,因為孩子瞞著家里人考上了公共關系專業,孩子的母親哭著說:“那不就是靠漂亮臉蛋和拉關系嘛!”其實,這是人們對公共關系的一種誤解。當前,經濟全球化以及以互聯網為特征的新媒體快速發展,使國際間的競爭已由冷戰時期的硬實力競爭轉向綜合實力的競爭,企業之間的競爭由規模、市場、技術、價格方面的競爭轉向品牌、文化領域的競爭…… 一個個成功品牌的建立,一次次危機事件的平穩過渡,其實都離不開公關。
與此相對應的是,在近年來的崗位需求中,公關行業一直高居前幾位,人才需求率始終保持著每年30%的增長率,但是從業人員中專業畢業人才僅為1‰。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硯農認為,高校培養的公關專業畢業生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與市場需求脫節,這種需求不僅表現在企業,政府和社會形成的市場空間也很大。目前的公關教育體系和教育方法都亟待改革,否則這將成為公關人才緊缺和流動頻繁的重要原因。
據了解,國內公共關系專業教育大體分為3個部分:學歷和學位教育、職業資格認證和繼續教育或短期培訓。其中學歷教育包含中專、大專(高職)、本科、碩士幾個層次,只有極少數高校設立了專門的公共關系系和碩士研究生點,比如中山大學、上海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公共關系專業是一種強調綜合能力和從業經驗積累的職業,既需要有公共關系專業理論,還應有相應的行業知識,其他如社會經驗、協調能力。”鄭硯農說:“高校的教育內容、課程設置、教育方法、評價體系都與社會需求存在差異,過分以知識教育為主,培養的學生大多停留在純理論研究方面,缺乏公關技術與能力的實踐與訓練。”
“其實目前公關行業的門檻并不高,市場上最缺乏的是中高端人才,即能夠為企業進行戰略策劃的人,如何滿足中高端人才需要是公關教育的一個難題。”郭惠民說,曾經有一個研究生畢業去一家公關公司,本以為做專業高級公關人員沒有問題,可是在實際工作中卻連給客戶的總結報告都需要同事的二次修改,眼高手低,只會思考一些戰略上的事,反過來卻連傳播的基本功都不扎實。“這說明在專業培養的結構上有欠缺,本科應該重點學好傳播的基本技能,研究生層面則重點做好公關的策略性研究。”
此外,師資不足,特別是具有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教師稀缺,也是造成與市場脫節的重要因素之一。許多學校的教師都是“半路出家”,有來自新聞傳播學、管理學、文學專業的教師,還有相當多的教師來自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教育課。“英、美等有些西方國家請社會上的業界專家,以案例討論為核心的教育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鄭硯農說:“要鼓勵公關從業人員參與編寫國內本土教材,使學生能通過書本了解國內現實和市場環境,畢業后可以直接進入工作流程。”(本報記者 卻詠梅)
- 上一篇:人才派遣業務登陸巴中人才市場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