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價銷售 戴希曼鞋城供應商恢復供貨
昨日,記者獲悉,戴希曼鞋城因“低于成本價”銷售品牌鞋惹惱了京城眾商家,遭供應商集體停貨,終與各大品牌廠商達成和解協議。戴希曼鞋城承諾,所售鞋品將不會“低于成本價”銷售,但鑒于戴希曼鞋城尚未完全開業,又處動物園公交樞紐大廈6-8層等客觀因素的存在,供應商暫且同意,戴希曼鞋城開業初期,可以“成本價”賣鞋。
與上次供應商主動貼近媒體記者有所不同,此次各大廠商在達成和解協議之后,幾乎全部“失聲”,記者連續撥通了幾位供應商的電話,不是關機,就是“您撥叫的用戶,已經……”。種種懸疑表明,此次“和解協議”達成,并非皆大歡喜,其中可能更有隱情,隨即記者撥通了京城某大商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副總經理的電話,他略帶氣憤地表示:“戴希曼鞋城以成本價銷售,這就是打政策的擦邊球,這與‘低于成本價銷售’沒有區別,是惡意的價格大戰!”
“其實,此番供應商斷貨,并沒有給戴希曼銷售造成被動,之前高達5000萬的現金備貨,早已為此打下基礎,銷售活動一直很正常,更為可喜的是,現在的銷售狀況較之開業時至少翻了三四番!贝飨B遣少彶拷浝碓S洲瑋釋然,此次供應商集體停貨,本身就是沒有道理的,各大廠商均與戴希曼簽有全年大合同,如果他們再停貨,其結果每一家都應該知道會怎樣。
業內專家表示,戴希曼低價營銷策略是成功的,但對市場的沖擊也非常大,與當年的國美電器營銷同出一轍。就目前國內市場而言,大商場固守所謂的 “高端市場”,普通鞋城則占據“低端市場”,中端市場一直處于真空狀態,戴希曼鞋城盯準“中端市場”,品牌鞋以“低利潤或0利潤”擴大銷量做法,一方面有鞋城自身的需要,更主要是市場內部動力的推動。總之,戴希曼鞋城這么便宜的價格戰,供應商、各大商場、顧客的利益都會受到影響,市場的反映一定是強烈的,這也是正,F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