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危機”迫使國內鞋企急尋破冰路徑
今年,是“中國制造”的多事之秋,各類質量問題頻頻被曝,從水產養殖產品到牙膏、從沙灘車到汽車輪胎、從玩具到手機,一時間中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引發了一場“信任危機”,“中國制造”仿佛帶有 “中國仿造”甚至是“中國濫造”的意味。目前的中國鞋業,多少有“ 中國制造”縮影的意味。我國是世界第一鞋業大國,制鞋行業是我國的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中國鞋業平均每年有23%的增長率,大大高于我國GDP的增長速度。據保守估計,目前我國有2萬家制鞋企業,從業人員達到160萬,年產量超過70億雙,占全球總產量的60%以上,出口量占全球的53%以上。
中國制鞋業不僅聲勢浩大,而且在技術、產品工藝和加工質量方面與世界制鞋發達國家相比并無很大差距,甚至有些方面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許多世界著名品牌在中國訂牌生產便證明了這一點。但迅速崛起的中國鞋業同時也遭遇到了挑戰。專家表示,我國鞋業缺乏創新,無論是款式還是具有新的實用功能的鞋類品種,都是由國外傳入,我國制鞋企業基本都是跟著別人走。
紅蜻蜓董事長錢金波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不論是中國制造的其他產業還是就鞋業而言,技術和品牌,都是企業比拼中決定勝敗的主要因素。二者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跟上企業發展的需求,這也是國際企業行業壟斷的主要利器。”
不久前,第一雙中國制造的運動皮鞋在紅蜻蜓集團誕生,紅蜻蜓與世界頂尖運動鞋設計公司RSscan的深度技術合作,造就了紅蜻蜓運動皮鞋這一中國鞋業的新品類。當眾多制鞋企業還在關注自身比較優勢時,紅蜻蜓率先找到了中國鞋業的“藍海”,回歸到對消費者舒適與健康需求的理解和實踐上,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健康的時尚選擇,打造了一種 “ 商務休閑兩不誤,出差只帶一雙鞋”的全新生活方式。此舉,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企業行為,對于中國制造及中國鞋業的發展是全新概念的創造,這無疑是一個破冰之舉,強勢改變中國制造產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創新的“刻板印象”,為中國制造加分。錢金波介紹說,在科技方面,紅蜻蜓始終集中力量于技術創新,致力于打造能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每年投入研發的費用都在1000萬元以上。運動皮鞋概念就是紅蜻蜓多年來在科技創新方面持續投入以及率先采取全新技術引進模式的結果,打響自主品牌,走中國創造和中國制造相結合的道路,才能為“中國制造”不斷加分。
- 上一篇:國際童鞋品牌迪樂尼搶灘中國市場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