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鞋都發展迅猛技術工人缺口加大
西部鞋都是奧康集團于2003年投資10億元打造的中國最大的制鞋工業園區,也是迄今為止浙商在西部地區最大的一筆投資項目。經過幾年的運作,帶動了當地制鞋業的迅速發展,一些企業已經從當年的手工作坊升級到如今的流水線作業,企業規模初步形成,因此當前對技術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目前最為緊缺的,主要是做包、車包等技術人才。”這是奧康集團子公司——重慶奧康置業有限公司的許先生日前透露的。
據許先生介紹,自奧康開發西部鞋都之后,給當地的經濟、就業以很大的帶動作用,一些以前僅幾十人的手工作坊急速成長,變身為如今已經有數百員工的規模型企業。目前,鞋都內生產經營企業共有1200多家,大的企業例如紅火鳥集團,員工人數達到1300多人,一般的企業有四五百人,而小規模的企業員工人數也達到了百人左右。迅猛成長的企業也讓當地的企業負責人有些措手不及,企業普遍感到技術工人非常缺乏,平均按一家企業缺工二三十人計算,整個鞋都內的用工缺口就有3萬-4萬人。而人力資源不足也給企業帶來了不少損失,一家企業在本月7日接到了一宗400萬雙高檔鞋的意大利訂單,總價值超10多億元,就是因為人手不足不敢貿然接單,使這一即將到手的果實打了水漂。這家企業老板不無遺憾地說:“如果接到這個單子,明年一年業務都不用愁了。但國外很講究交貨時間,遲一個小時都要賠。”為緩解招工難問題,8月下旬,壁山縣鞍業辦公室曾組織5家企業到重慶市城口縣招工。原本計劃招聘500人,結果只招到100多人。不過,西部鞋都有關負責人表示,勞動力嚴重不足,主要原因并不是工資低。從目前西部鞋都的工資標準看,制鞋企業為做包、車包等技術工人,開出的年工資最低保底為1.8萬元,平均月工資為1500多元,并不比沿海企業差。
許先生告訴記者,從眼下民工的構成情況看,企業員工大部分都是當地人,而且當地人也愿意留在家鄉工作。但是就算當地的工人都留在鞋都內工作,由于企業規模的迅速擴大,還是有不少比例的用工缺口,技術工人缺乏將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為制約當地企業發展的瓶頸,目前企業的當務之急不僅是盲目地招工,還要學會怎樣去留人。
據了解,明年5月前西部鞋都主體項目將全部竣工,屆時,一個2000多畝的現代化工業園區將正式面世。而根據產業規劃,將會出現上萬人的勞動力缺口,總用工量將從目前的2萬人上升至6萬人。
針對璧山西部鞋都用工緊缺日益加劇的趨勢,有專家表示,雖然“東鞋西移”已成趨勢,但人才緊缺正侵蝕著西部地區原有的低成本優勢,尤其是西部鞋業的快速崛起,破壞了原有的鞋業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平衡。一些地區因用工緊缺,鞋企之間互相爭奪熟練工和技術工,甚至不惜用高薪誘惑挖同行的墻腳。致使制鞋業的勞動力成本低的比較優勢受到了極大的挑戰。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由于企業規模迅速擴大,目前熟練制鞋工人在西部很多地區已成了稀缺資源,“招工難”更成為制約出口鞋企發展的重要因素。
專家建議,制鞋企業在提高工人工資的同時,更應在用人觀念和管理制度上下工夫,尤其要引入現代管理制度,建立企業文化,形成職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在增加員工在工資之外的福利,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基礎上,還應成立工會等組織,關注職工在生存基本需要之外的精神需要、發展需要,才能更有效地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保持團隊精神與人員穩定。
- 上一篇:自駕游客成海寧皮革城消費主力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