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人才當前緊缺 航海教育會一開17年
一所高職院校開一個教育咨詢會,竟然請動了不少重量級人物。近日,在杭州大華飯店,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在這里舉行第17次航海教育咨詢會,國家教育部原副部長、總督學顧問張天保專門從重慶趕過來,參會的還有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的專家、國家交通部的官員。更讓人驚奇的是,不少知名企業,如香港董氏集團、新加坡萬邦集團等也派負責人參加。
這個會由董建華倡議發起
參加這個航海咨詢會的主要對象,有香港、臺灣航運企業,新加坡、韓國在中國的航運與船舶修造企業等。這個會的召開,跟董建華先生有很大的關系。
1991年,董建華先生第二次回到故鄉,在親臨舟山航海學校為新學校教學大樓奠基時,倡議建立航海教育咨詢會。這個會由舟山市人民政府主辦,每年舉辦一次,一開就是17年。
應該說,董氏集團對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的發展出了不少力。在1990年董建華第一次回舟山省親,看到海運學校資源缺乏、設備簡陋,就援助了價值45萬美金的航海教學儀器設備,并于1992年在學校設立“董氏獎教金、獎學金”。在董氏集團的資助下,學校還陸續選派一部分教師到香港東方海外貨柜航運有限公司進行實踐鍛煉。
航運人才出現緊缺現象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現有學生6000多名,航海類專業學生近3000名。但是,僅僅完成學生數量的擴張是不夠的。
會上,國防科工委船舶行業管理辦公司副司長李東向大家報告了一個好消息,到今年6月,中國手持造船訂單已經超過日本,造船產量在2010年超過日韓。“今后我們的戰略目標,就是從航運大國向強國轉變,在實現規模、速度擴張后,必須追求質量和效益。”
根據去年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高級海員缺口為1.3萬人,而海運院校每年培養的高級海員只有8000多人。李東說:“國家已經出現了航運人才緊缺的現象,加強船舶人才隊伍建設很重要。”
在這一點上,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與很多企業進行合作辦學,實行“定單招生”。今年5月,學校與香港董氏集團、新加坡萬邦航運集團簽約,合資建立“船舶工程技術與實驗實訓基地”,培養高質量船舶技術人員。
聘用企業專家當老師
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在發展過程中,已經意識到了“雙師型”教師數量上的不足。在這一點上,國家教育部原副部長張天保給了一個建議:“要想方設法從企業中聘用適合做教學工作的專家。”
張天保認為,目前高等教育處于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高的階段,學校在硬件方面的投入比較多,大量資金變成了鋼筋和水泥。“辦好一所學校,硬件是必需的,但關鍵是師資,提高學生質量的重點是突出師資隊伍的建設。”
在師資隊伍的建設上,張天保認為,高等職業教育比普通高校的難度要大一點。“要進一步提高老師的待遇,設立教師專項資金,我們在對高質量教師的吸引和培訓上,投入還不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