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品牌力樹高端形象
剛剛落幕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成為海外展團的大本營。本屆鞋博會共吸引了來自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和巴西等國的鞋業代表,他們不僅為中國鞋業帶來了精湛的制鞋技藝與潮流趨勢,同時與中國鞋業代表共同探討了“時尚零售”等前沿話題。當歐洲乃至世界的知名鞋品牌蓄勢待發“走進中國”時,中國的鞋業廠商不約而同地將樹立中高端品牌形象作為首要目標,以改變中國鞋“低端”而遭到擠壓的窘境。
海外鞋企頻叩中國大門
剛剛落幕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以“走進中國,走向世界”為主題,是全球制鞋業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平臺,強大的海外展團和海外買家成為最大的亮點,超過50%的海外展團數量讓走進展廳的人們真正感受到了國際展會的氛圍。
以高端品牌為代表的意大利鞋商已經是第四次組團參展,逾2000平方米的龐大展場足以說明中國市場對意大利鞋業的吸引力。這一次他們不僅帶來了古老的意大利鞋文化,同時還帶來了靈活多樣的合作方式。意大利人希望憑借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這個平臺把以品質聞名于世的意大利鞋帶給中國人,對于意大利鞋商而言,找一家國內的優秀代理商則是他們參加展會的另外一個重要目的,這也成為他們進入中國市場的開始。
來自中國皮革協會最新的數據顯示:2007年1-6月,中國皮革工業及鞋類商品出口金額達到207億美元,同比增長1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兩個百分點;進口金額41億美元,同比增長1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5個百分點。這一組數字足以說明中國鞋業市場對海外鞋企的重要性。
國際品牌如此青睞中國,無疑是因為中國是制鞋業的出口第一大國,同時中國也已成為奢侈品消費最有實力的國家之一。
本土品牌走國際化路線
以百麗、奧康、康奈為代表的中國名牌鞋企成為本屆展會的一個亮點。今年,“百麗”在香港成功上市,吹響了資本化運作的國際號角;“森達”開創了雙向OEM形式的先河,與意大利制鞋企業互相發單走向國際市場;“奧康”直接將工業園區建到了海外……這些中國本土品牌的先進代表,為更多的中國本土鞋企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多年以來,中國鞋給人的印象一直是“低端”市場的代表,而這種低端低價的路線,往往帶來的后果是反傾銷訴訟、配額制約束等貿易壁壘的制約,甚至于出現“有了市場沒有利潤”的尷尬局面。根據歐盟市場的狀況,低端市場大約占到總銷售量的60%,中端市場大約35%,而高端市場大約5%。低端市場吃力不討好,高端市場則短時期內幾乎無法進入。所以,贏得歐洲市場的關鍵在于對中端市場的占領。
意大利鞋業零售商協會主席MassimoDonda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占領中端市場關鍵在于鞋子的品牌。雖然中國有很多強大的鞋企,但在國際市場上卻沒有著名的品牌,產品同質化程度高,只要有一家降價,其他就不得不跟著降價,利潤很低。但建立品牌之后,鞋企便可以自己控制價格,即使價格再高,仍然能吸引消費者購買你的產品。”
國內品牌競相代理國際品牌
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并不意味著放棄國內市場。目前在國內占到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的本土企業都是通過代理國際知名品牌來擴大自己的市場占有率。這樣做不僅受到百貨商的青睞,也受到國內消費者的喜愛,并形成新的消費潮流,奧康和GEOX的成功合作已經成為典范。
另一個典型代表是百麗,通過自己成熟、完善的銷售渠道,代理了眾多國外品牌,如我們所熟知的阿迪達斯及其經典系列三葉草、耐克、思加圖、TATA等,把渠道運用到了極致。而對于國內的大部分企業而言,能夠代理更多的品牌則預示著能夠有更多賺錢的機會。
- 上一篇:資金為什么要離開中國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