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保障:7億多勞動者快樂上崗
陳鳳英對自己目前的家境非常滿足,自己53歲了還能一個月掙到近1000元。
陳鳳英是哈爾濱人,1998年下崗,不久,丈夫也失去了工作。兩人只好在哈爾濱道外十二道街露天市場擺起小攤,賣些花生瓜子和水果蔬菜,養活全家老小。
2003年,陳鳳英在當地社區干部的幫助下,申請到8000元小額貸款,在家附近開設一個小煙攤,每月能獲得300元左右的收入。2005年初,她又被介紹到市第四醫院當保潔員,每月可掙上300多元。另外,她還利用午休時間照顧一位老人,每月又能掙200元。
“就這樣,我現在每個月可以掙到將近1000元錢,我很知足。那段最難的日子我們都過來了,現在兒子和女兒都畢業了正在找工作,我覺得日子真是一天天好起來了!标慀P英說。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2006年底,全國就業人數達到7.64億。2003年到2006年,共幫助1965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其中大齡就業困難人員(主要是女40歲以上、男50歲以上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37萬人;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年均近1000萬人,其中2006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1184萬人。
在擴大就業的同時,國家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失業調控,城鎮登記失業率呈穩中有降態勢。2003年底,全國登記失業率為4.3%,2004年底和2005年底為4.2%,2006年底下降到4.1%。
促進就業和再就業
像陳鳳英這樣通過社區找到工作,從而改善生活質量的案例比比皆是。社區是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的重要渠道之一。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表示,社區蘊藏著大量的就業崗位,政府可以直接開發并大有作為。據有關專家測算,我國僅居民服務業就能提供1500萬個就業崗位,適合大齡就業困難人員的社區保潔、保綠、托老等公益性崗位,大多在街道社區。
對下崗失業人員進行職業培訓也是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重要途徑。昆明市39歲的春光曾是昆明市雕刻工藝廠工人,1998年下崗。由于技能單一,下崗后他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2004年,在昆明市盤龍區拓東辦事處尚義社區的動員下,春光參加了“小企業創業培訓班和插花藝術班”,并在優惠政策的扶持下開了自己的花店,F在,他在昆明開了一家花店、一家花卉禮儀公司,還安置了1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
援助困難群體
經過幾年的努力,就業能力強的下崗失業人員大多已實現再就業,而由于年齡偏大、缺少專門技能等原因,零就業家庭一度成為就業和生活最困難的群體。
今年6月28日,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下發《關于全面推進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地在今年7月底前全面部署實施零就業家庭援助工作,并初步摸清本地區零就業家庭數量,到今年年底基本消除城鎮現有零就業家庭。其中,有條件的地區要力爭全部消除,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年底前要大部分消除,并力爭在2008年上半年全部消除。各地要積極探索建立動態援助的長效工作機制,做到零就業家庭“產生一戶,援助一戶,消除一戶,穩定一戶”。
針對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國家制定了相關政策,要求各級政府采取特別扶助措施,促進此類群體就業。
因車禍雙腿殘疾的代家棣在家中一呆就是8年,一家3口靠低保生活。2004年,代家棣被安置到成都市春熙路街道垃圾壓縮中轉站工作,每月可領取工資450元。“錢不多,但有工作總比沒工作好!彼f。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黎建飛介紹,目前,我國針對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已實施多項積極就業政策,主要涉及稅費減免、信貸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職業培訓和職業介紹補貼四個方面。
比如說企業要招收就業困難群體,那么企業就可以享受減免稅收的待遇,可以享受社保補貼。如果就業困難人員想從事個體經營,國家減免其3年的稅費,同時可以享受小額擔保貸款,如果這個人不具備開業的能力,也沒有被企業吸收,年齡又偏大的話,就會通過當地社會公益崗位來解決。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零就業家庭希望孩子就業,孩子又具備可塑條件,國家將為這個孩子提供免費職業教育和培訓。
“春風”為農民工送暖
從湖南永州來的農民工劉德望今年春節剛過就來到長沙務工,在長沙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的幫助下,免費找到了一份司機的工作。他高興地說:“怎么也沒想到不花一分錢就能找到工作,以前通過師兄弟介紹和各種廣告找工作,不僅范圍小還沒有保障,現在我們放心了!
據2006年統計數據,在全國660多個大小城市中,進城務工的農民將近1.4億人,創造勞務收入總量約5000億元。
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是就業領域的一個重大問題,也是我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的一個重大問題。黨的十六大以來,各地清理取消了專門針對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的限制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近幾年還為農民工提供免費職業介紹服務。同時,實施了一系列專項培訓計劃,對農村勞動力進行轉移就業培訓。
據了解,2003年到2005年,針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突出問題,國家開展了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專項行動,累計清償了建設領域拖欠的農民工工資337億元。同時,積極探索建立工資支付的長效機制,目前全國已經有27個省區市建立了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制度。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還部署各地于2006年春節后組織實施主題為“進城求職,幫您解難”的春風行動,使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者在外出務工前,可在縣鄉免費得到政策咨詢和就業信息服務;進城后,可在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得到免費職業介紹服務;求職期間,可在所有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和推薦的民辦職業中介機構得到誠信服務。
“兩法”構筑防護墻
今年6月29日、8月30日,國家又分別通過《勞動合同法》和《就業促進法》,并于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這標志著我國在建設以《勞動法》為基礎,以《就業促進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為骨干,以相關法律法規相配套的勞動保障法律體系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很多單位在招聘時不會說自己不要女性,而是巧妙地回避說你能力不符合要求。”10月11日上午,記者在北京中關村人才市場遇到了想換工作的王小姐。她說,近兩年,用人單位的態度比以前好一點了,不會再明確表示出性別歧視,但并不是說沒有性別歧視了。
對此,《就業促進法》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就業歧視”的概念,規定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勞動者在就業時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視。農村勞動者進城就業享有與城鎮勞動者平等的勞動權利,禁止對農村勞動者進城就業設置歧視性限制。這使現行的規定、政策上升到法律的層面,如果勞動者在求職時遇到就業歧視的情況,今后將可以起訴用人單位,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勞動合同法》在保護勞動者就業權益、分類規范不同勞動用工形式、明確用人單位法律責任、保護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等五方面都有新突破!眹覄趧雍蜕鐣U喜坎块L田成平認為,該法是尊重勞動和創造、從源頭上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需要,也是加快勞動保障立法進程,完善勞動保障法律體系的需要。
當前,我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笆晃濉逼陂g,全國城鎮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會繼續存在;預計每年供求缺口在1200萬左右;農村還有大量的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每年大約需要轉移900萬人;勞動力技能素質偏低等問題仍然制約和影響就業環境好轉。對于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而言,妥善解決就業問題,將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任重而道遠。
- 上一篇:佛山上百知名企業下月將赴西安攬才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