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鞋都:一個“狼性”的故事
在所有哺乳動物中,最有感情者莫過于狼,最有韌性者,莫過于狼,最有成就者還是莫過于狼。長于適應環境,創造環境,鎖定目標,決不輕易放手,運用謀略,出奇制勝。它們懂得如何進攻,如何在自然界里做強者,它們更懂得如何去防守。韌性、勇敢、智慧、團結、奉獻這就是狼的性格。
韌性:成就所托
2003年,是奧康集團產業跨越較大的一個時間點,這一年,最受人關注的是王振滔投資10億元打造的中國西部鞋都工業園區,這是中國最大的制鞋工業園區,是中國第一個成功運作的以民營企業為主導的工業園區,是迄今為止浙商在西部地區最大的一筆投資項目,也是中國第一個政企合力打造工業園區的典范之作。
根據規劃,明年5月前主體項目全部竣工,那時,一個2000多畝的現代化工業園區將正式面世。根據產業規劃,將出現上萬人的勞動力缺口,總用工量將從目前的2萬人上升至6萬人。
中國西部鞋都成功落戶璧山,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一路成就所托。
在璧山縣城的南部,由于長期安置拆遷戶,逐漸形成了一個農民街。2003年前,那里的房價每平方不足500元,到現在,房價已經翻了近四倍,最低也要每平方1500元。
房價除了受中國房地產大環境上漲影響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農民街座落在中國西部鞋都邊內,西部鞋都的企業老板,把農民街上的房子整幢地租下來給員工當宿舍,一度造成房價上漲。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民街日益走進人們的視野,許多商家還在農民街租下店面,做起生意來了。
據當地一位住戶介紹,“現在農民街的農民富裕了,能有如此大的變化,這是我們不曾想到的,西部鞋都的落成,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不僅僅是當地的農民,就連的哥也對西部鞋都落戶璧山感觸頗深。以前打車的人很少,一打車就是到遠林和名豪步行街,自從西部鞋都建造好之后,出租車的生意也紅火,一時間出租車的數量翻了一番。如今,璧山縣人民沒有一個不知道西部鞋都的,現在打車到西部鞋都的人越來越多。
10月1日,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建筑工人們放棄了休息時間正在加緊施工。據了解,由奧康集團投資10億元興建的中國西部鞋都工業園區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重慶奧康大廈、精品展銷中心、標準化廠房、西南鞋材交易中心二期及32家入園企業均進入施工階段,為了保證工程質量,重慶奧康置業公司、監理單位、璧山縣質監站將再次對工程基礎進行聯合驗收。
六個月后,占地2600畝的中國西部鞋都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第四屆中國西部鞋業博覽會。占地2000-3000畝的三期工程正式通過了專家組評審,預計明年5月份以后將全面啟動,再過三到五年的時間,西部鞋都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制鞋基地,年產皮鞋將超過1億雙,產值超過1億元。
勇敢:翹首西部
2003年,奧康這只“狼”進入重慶璧山后,并沒有以咄咄逼人的氣勢出現在璧山本土的皮鞋生產企業面前,而是以一只溫順的“狼”的面目出現,與本土企業和睦相處,一個推動西部鞋業發展的育“狼”A計劃正在加緊實施當中。
“我們到西部來是在國家西部大開發號令的召喚下,把我們先進的生產技術、營銷理念、甚至市場帶到西部來,帶動整個西部的發展!眾W康集團總裁王振滔說。
事實正如此。2004年,奧康集團在璧山招收一批員工,并出巨資包機將128名重慶員工送往溫州總部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管理理念、生產技術、文化知識等,這些經過培訓的員工,正是為西部鞋都的另一主體工程——紅火鳥鞋業有限公司培養的骨干力量。
培訓結束后,這一百多名員工就成了皮鞋生產先進技術的傳播者,使先進的生產技術在璧山傳統的皮鞋生產中“蔓延”開來。
2003年5月13日,奧康集團巨資投向璧山,首期1000畝用地、3.5億元啟動資金,準備建起金都孵化區。不到兩個月的時間,8家鞋企都是當地年產值超億元的大企業:浙江溫州長城鞋材公司、重慶裕華鞋業鞋材有限公司等正式入駐中國西部鞋都工業園區。這在璧山縣的鞋業歷史上,外地企業像這樣大規模進入還是第一次。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這為當地鞋業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智慧:深思西部
作為一名來自東部的企業家,在投身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王振滔有許多感想和體會。他認為,對于西部的企業家來說,要想更好地把握機遇,重點是要轉變觀念、理清思路,膽子要大一點,目光要遠一點,格局要寬一點。
中央電視臺有一句廣告詞說得很好: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曾有這樣一件事:2005年,奧康集團曾提出在西部鞋都園區建筑物上為當地企業免費做廣告,結果卻沒人做,老板們嫌噴繪花錢。但是,這樣的位置,在溫州,一個廣告牌至少需要一二十萬。
得知此事后,王振滔這樣表示:作為一個企業家,首先要想得到,其次是做得到,最后是做得好。西部經濟的發展一定要打破傳統發展觀念,西部經濟的發展首先是觀念的革新。
對西部的發展他有自己的見解:首先是企業間要增強合作意識。要發展就要合作,合作就意味發展。想發展不合作是永遠行不通的事情。奧康之所以能建一百條步行街,就是建立在與數百家知名品牌相互合作的基礎上的。
其實是要加強東西部企業的互動,在相互交流中提升自己。通過東西部企業間的交流合作,進行對口支援、人才輸導,不但可以幫助西部企業的發展,而且又可以擴大自身的發展空間,同時也是對人力和物力資源最大限度的整合利用,F在西部在發展,但東部沿海地區發展得更快,差距仍在拉大。所以2005年10月,奧康進行結對幫扶活動,進一步增進東西部人員之間的了解,把東部的經營理念、工藝技術全部無償的傳授給西部鞋業,讓他們更快的成長,趕上東部鞋業。
西部的發展必須要引進先進資源,但是思想、觀念應該是第一位的。而且西部的發展是一條與東部共享資源,共同發展、富裕的企業聯合之路。
團結:攜狼共舞
近幾年,東西部鞋業的交流融合日益頻繁。西部制鞋企業也從單一的接受東部企業投資轉變為主動走出西部,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尋求產業對接,與東部企業合作的新出路。重慶市卓雅鞋業等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目前西部鞋業亟待迅速提升,而東部沿海的觀念、技術與資金無疑給西部制鞋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相應地,西部地區的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等優勢條件,能較好地彌補東部企業擴大生產基地建設的需求。
2003年,奧康集團率先揮師西進,投資10億元成功建立了“中國西部鞋都工業園區”。上個月,該園區二期工程項目開工,重慶、成都的32家制鞋企業宣布入駐。奧康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東部鞋企仿效。6月14日,幾十家溫州鞋企開始進駐成都女鞋基地,籌劃大批量生產女鞋,填補溫州鞋業只擅長生產男鞋的“短板”。與此同時,80名溫嶺老板組成兩隊人馬,分赴重慶和成都,籌建新的鞋業生產基地。
謝榕芳認為,溫州、溫嶺、重慶三地鞋業聯動,可以較好地優化配置各地資源——“已有自己獨特優勢的溫州鞋業,在經營好溫州本土總部建設、品牌建設的同時,可以在西部建設生產基地,推動溫州鞋業第三次跨越。”
重慶市璧山縣是中國十大鞋業生產基地之一,擁有80多年的制鞋歷史,制鞋企業達1000多家。2003年,奧康集團在璧山投資10億元,征地2600畝,建設中國西部地區最大的制鞋工業園區——中國西部鞋都工業園區。今年2月,璧山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正式授予“中國西部鞋都”稱號。
根據安排,“西部鞋企溫州行”考察團在一周時間內,深入了解奧康集團內部,在企業文化、戰略管理、生產管理、成本控制與質量控制等方面展開學習。奧康也派出骨干力量進行一對一指導,具體內容細化到皮鞋生產的每一道工序。
璧山縣委副書記、璧山縣縣長向可文說,西部制鞋企業正在謀劃一場產業升級的變革,奧康響應國家號召,參與西部大開發,帶給西部的不僅僅是資金,還把東部地區先進的科技、信息、技術和管理,以及新思想,新觀念帶給了西部,體現了一個行業龍頭企業應有的胸襟。
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則表示,“西部鞋企溫州行”活動是奧康育狼A計劃的一部分,是西部鞋業探索新的發展思路、謀求新的發展觀念,制定新的發展戰略的一次全新的嘗試,是奧康實現“穿新鞋、走新路”的一次全新的自我突破,更是奧康集團實施西部開發戰略的又一次升華。
王振滔希望通過此次考察交流,璧山鞋業能夠成為西部建設的“排頭兵”,“領頭羊”。通過大家的努力,把西部的“兵”變成“將”,把西部的“羊”變成“狼”,最終實現東西部鞋業的共同協調發展。
奉獻:傾囊相授
溫州鞋去年年產量12億雙,差不多為每個中國人都做了一雙鞋。實力強大的溫州鞋業,再次吸引了外地同行的目光。今年6月20日至23日,重慶規模最大的44家制鞋企業專程組團前來溫州、溫嶺取經。三地同行首次就中國鞋業發展格局提出了“東西融合,創造機遇”的設想。
這是繼去年6月重慶璧山縣50名西部制鞋企業家一周的“西鞋東進看鞋都”考察學習后的又一次東西鞋企的碰撞交流、共謀發展的大型活動。在“東西合璧 創造機遇”——2007東西鞋業發展座談會上,大膽地提出整合資源,東西融合的呼聲。
在座談會上,重慶卓雅鞋業有限公司吳成云表示,新的環境下西部鞋業亟待迅速提升,學習東部沿海的觀念、技術,快馬加鞭地發展西部的制鞋產業。
“原來溫州人是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現在還要‘看黑板’。我們也要加強自我各方面的學習和提升,F在的世界是要看誰變得最快,誰變得最好。”座談會上,來自溫州鼓樓鞋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雄、溫州龍灣永中長城鞋底廠廠長張秀龍等10家溫州著名鞋企老板在探討中指出東部鞋企也要加強自己學習,在與西部企業共同融合中發展,以變化取勝。
種種跡象表明,如今西部鞋業從“被動求生”到“主動出擊”已漸成趨勢。而座談會上,各種信息還表明,東鞋西進的趨勢更是越來越明朗。
“有一次日本的客商來溫州,指名道姓要找奧康合作,這就是企業品牌的力量,說明奧康這個品牌不僅在國內已經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它也正走向國際市場!鼻皽刂菔行飬f會秘書長朱峰說,“西部鞋企應該盡快樹立品牌意識,量大價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對西部鞋都的發展前景,尤其是市場前景非?春。在他看來,西部鞋都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但西部鞋都目前所欠缺的是科學的管理、信息的獲取、思想觀念的轉變和思維的創新,并且,西部鞋業的“戰略性發展”也亟待規劃與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