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平臺看一個產業的未來
——對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的思考
中國皮革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07年1-6月,中國皮革工業及鞋類商品出口金額達到207億美元,同比增長1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個百分點。進口金額41億美元,同比增長1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5個百分點。
2007年,“百麗”香港上市,資本化運作吹響國際化號角;“森達”開創雙向OEM形式的先河,與意大利制鞋企業互相發單走向國際市場;“奧康”直接將工業園建到了海外……
產業仍然強大,但增速放緩,市場進一步融合,國際品牌不斷進入,中國品牌加緊國際化步伐,可以說中國的鞋產業到了一個有顯著國際化特征的階段,未來趨勢如何?國際化?品牌化?展會是一個行業資源的聚合,或許從即將在北京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Shoes China)我們能得到更多的思考。
產業升級,品牌提升
產業升級,一個不變的話題,而如何進行產業升級,卻有眾多可變的答案。國際化借鑒便是這眾多答案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學習國外優秀鞋企的先進工藝、管理理念、品牌推廣理念。而立足于國際化的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將有超過50%的海外鞋企參展,這給了我們一個最近距離接觸世界最新制鞋理念和時尚的機會。據記者采訪得知,在展會期間舉辦的國際鞋流行設計研討會、最新世界鞋制造工藝講座等活動都將邀請國際知名品牌鞋企參加,為整個產業的國際借鑒創造條件。
國際借鑒推動產業升級,而產業升級的一個重要標準便在于品牌提升。品牌提升,一個廣泛的概念,而獲取一個展示的平臺卻是一個必須的條件。鞋博會“名鞋獎”,以及以此為基礎的中國著名鞋品牌聯合發布,無疑都將是一個品牌提升的途徑和平臺。
走向世界,開拓市場
據悉,第四屆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將有來自歐洲鞋業采購商協會、美國鞋業采購商協會、俄羅斯鞋業協會等多個國際買家受邀參加本次鞋博會,對于眾多尋求OEM資源的外向型鞋企而言,這必將是一個利好消息。而超過總參展商50%的國外鞋企,對于那些尋求國際合作的品牌鞋 企來說,鞋博會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溝通洽談平臺。
產業升級和品牌提升是未來的趨勢,而這一趨勢的歸宿便是更廣闊的市場,這是國內市場的開拓,對于一個出口型的產業而言,國際市場的開拓更是重中之重。
OEM和戰略合作是走向世界的方式,而尋求海外代工,則是走向世界的更深層次的表現。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組委會秘書長王小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鞋博會,巴西將組織聯合展團參展,而巴西的整個鞋產業便是加工貿易的形式,他們在工藝和制造上有著獨特的優勢,這對于那些欲尋求海外代工的中國品牌鞋企而言將是一個良好的合作機會。”
品牌提升,開拓市場,推動整個產業的升級,這是中國鞋產業未來的必然趨勢所在,而這一趨勢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國際化和全球市場的基礎上。正如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張淑華所說:“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形勢下,探索建立各種形式的世界皮革產業交流、合作與發展的平臺,共享世界皮革產業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與繁榮成為中外皮革業同仁的共同愿望。”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的主題是“走向世界、走向中國”,而這是否預示著世界鞋產業發展的方向?或許在十月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上,我們可以看到某些清晰的線索。
- 上一篇:困境中的中國鞋業突圍之路
- 下一篇:2024中國國際皮革展 專業觀眾再創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