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鞋都:“新政”下的騰飛機遇
璧山鞋業幾十年來一直都不被世人所關注,直到2003年奧康集團攜巨資進駐璧山,與璧山縣人民政府聯合打造中國西部鞋都,璧山鞋業才在歷史舞臺上嶄露頭角,組團加參國內外鞋類展會,積極應對歐盟鞋類反傾銷……
接連3起手機電池爆炸事件讓印度人感到了不安。其中兩起是電池在充電時發生爆炸……
重慶鞋:組團參加上海鞋類展
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皮革展于9月5日——7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在主辦單位中國皮革協會的多年精心培育下,中國國際皮革展在規模、品牌、服務等方面幾經跨越,已經成為中國大陸首屈一指的中國皮革盛會。
據悉,本次展會“以中高檔產品為主,兼顧低檔;以外貿為導向,兼顧內貿”為定位。其主要目的在于以名牌帶動產業發展,促進上中下游企業間的互動和信息交流,為制鞋業各個環節提供最直接、最豐富、最具價值的市場信息。
國內以奧康、康奈、森達、百麗、富貴鳥、亨達、木林森、紅蜻蜓等代表的知名制鞋品牌以全新的形象和產品亮相成品展區。同時,浙江溫州、成都武侯、廣東惠東、重慶璧山和江蘇江都等鞋業特色生產區域組團參展。
據中國西部鞋都璧山縣鞋業辦公室主任孫華介紹,中國西部鞋都此次參展企業少于去年,但參展的鞋款卻遠遠多于去年。重慶紅火鳥鞋業、重慶加利加鞋業、重慶裕華鞋業鞋材、重慶紅土地鞋業等五家制鞋企業攜帶了新近設計的200多個鞋款組團參展。
重慶紅火鳥品牌是奧康集團旗下的第五大品牌,也是中國西部鞋都內的領軍品牌,以往都隨奧康集團其它四品牌一起進行參展,今年加班加點設計了50多個新款,同中國西部鞋都內的幾大品牌聯合參展,共同打響中國西部鞋都這一品牌。
重慶裕華鞋業鞋材有限公司前不久剛剛參加完美國拉斯維加斯鞋展,收獲頗豐,一舉簽下了數百萬元的訂單,這也是西部鞋都乃至重慶地區的制鞋企業首次參加國際鞋類大展。
璧山縣鞋業辦公室主任孫華認為,自2003年奧康集團和璧山縣人民政府聯手打造中國西部鞋都以來,璧山鞋企積極行業競爭,不斷縮小相互間的差距。同時,璧山縣兩年一屆的中國西部鞋業博覽會也使當地的制鞋企業在國內市場嶄露頭角,璧山鞋業逐漸登上了歷史舞臺,并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公室趙艾司長前不久考察璧山時指出,西部鞋都的運作模式非常成功,要大力推廣西部鞋都的成功經驗。趙艾司長對中國西部鞋都近幾年來的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
新政:東部鞋企將集體西遷
自7月1日起,國家正式實施出口退稅“新政”,調整涉及2831項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鞋革產品作為容易引起國際貿易摩擦的商品,不可避免地出現在調整之列,此次出口退稅將從原來13%下調至11%。
浙江多爾康鞋業總經理胡啟多第一反應就是:“這下以后生意難做嘍。”他認為,靠產品提價“消化”也不是辦法,或許一些老客戶對調價還能理解,但一些新客戶不大可能會接受提價。他顯得有些無奈。
浙江省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漢東認為,盡管國家此次下調出口退稅率,對企業現階段的經營影響較大,尤其是對那些以低附加值產品為主的出口企業更是嚴峻挑戰。但同時,這種挑戰其實也是一種動力,倒逼著企業不得不去研發高附加值的產品,往附加值高、深加工的方向發展。
中國西部鞋都璧山縣鞋業辦公室主任孫華認為,璧山縣擁有1600多家生產企業,但從事出口業務的企業并不多,所以這次下調出口退稅對璧山鞋業影響不大。
近年來,東部制鞋企業在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2003年開始出現東鞋西移現象,奧康集團投資10億元在重慶璧山建設中國西部鞋都,成功地將制鞋產業鏈復制到西部重慶,并帶動了一大批東部企業到西部投資,掀起了一股東鞋到西部淘金的熱潮。
此次出口退稅,對東部沿海地區的制鞋企業,特別外貿型制鞋企業影響較大,無形之中增加了生產成本,縮小了利潤空間。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表示,包括奧康在內的東部鞋企紛紛到西部投資,東鞋西移將成為一種趨勢。
中國最大的出口退稅削減實施未滿一個月,政府又宣布了將于8月23日開始實施最大規模的加工貿易政策緊縮方案。大批出口生產企業在忐忑不安中渡過了“黑色七月”,受到波及的以港澳臺資企業為主。
加工貿易新政給企業帶來的是資金難題,保證金完成了從“空轉”到“實轉”的變革。
以一制鞋企業為例,進口關稅5%,出口退稅率11%,一家加工貿易企業進口了100萬美元原料,制成產品之后出口售價150萬美元,獲利50萬美元,那么企業在整個過程中,只需要承擔3萬美元的出口退稅差額。但一旦實行保證金實轉,企業進口時,就必須額外準備22萬美元存入海關指定賬戶,直到產品出口核銷后,才能申請返還。而如果被禁止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出口,該企業進口時就要付出122萬美元,出口時退稅差額達到9萬美元,一進一出令企業成本驟然上升30%。
一位企業老總反映,他們一年合同金額在3000萬~4000萬元人民幣,但要交保證金1000萬元左右。相當于2至3個月的營業額。有數據表明,僅紡織服裝、鞋帽、箱包等輕紡行業的加工貿易企業需要繳納的保證金可能達200億元。
記者還獲悉,皮革、肥料、化工、冶煉、冶金等行業將被列入禁止類目錄,而化學品、塑料、橡膠、制鞋、箱包、家具、造紙等行業則將被列入限制類目錄,總共涉及數千種產品。
雖然加工貿易新政的消息提前向外界透露,但業界仍擔心珠三角港商的1/2將停產或縮減生產規模,而且促使更多企業遷離珠三角,紛紛向西部地區遷移。
但很多港資企業表示,廣東一帶有成熟的廠房租賃市場,而在西部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市場,或是有現成的廠房可以出售。如果單存是自己投資建廠,在時間上就要浪費一年多的時間。
對此,我們采訪了重慶奧康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蔣遠武,他表示,在中國西部鞋都的二期工程中,總計建設了三十個標準廠房,最大的廠房占地10畝,均可以滿足企業生產。
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司長王琴華表示,這次政策調整給中西部地區創造了很好的機遇,對中西部地區的地方政府、商務主管部門和企業來說,應該很好的利用這個機遇,發揮本地優勢,承接和本地產業優勢、人才優勢相匹配的產業轉移,借力把國家已經確定的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戰略推向前進。國家在新政中仍留有余地,給予中西部地區一定優惠政策,無疑是為了引導加工貿易向中西部梯度轉移。
隨著“新政”的正式實施,東部企業西遷將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
特區:西部鞋企迎來新機遇
6月12日,在國務院正式批準重慶市和成都市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不到一周的時間,浙江省溫嶺市的一些民營企業第一時間嗅到了商機,40家制鞋企業組團考察中國西部鞋都,積極尋找商機。
據了解,此次重慶成為改革試驗區的意義深遠重大,將意味著重慶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實現突破,真正成為新一輪深化改革的前沿陣地。同時各種優惠政策將出臺,西部更有著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和豐富的勞動力,商機無限。
地處重慶璧山的中國西部鞋都也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前來考察的企業一批接一批。
據溫嶺市鞋革業商會辦公室主任王麗惠介紹,由于溫嶺工業用地緊張,招工難度日益嚴重,這讓溫嶺的制鞋企業不得不走出去發展。而有著悠久的制鞋歷史的重慶、成都等西部地區讓他們看到機會。值得關注的是2005年12月,重慶璧山還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皮革協會授予中國西部鞋都稱號。
在考察中,一些制鞋企業表示,溫嶺市制鞋業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其制鞋歷史要晚于重慶,其制鞋業發展的規模化還遠沒有達到西部鞋都這樣的程度。臺州大江鞋業總經理金江兵有意要到中國西部鞋都來投資,當聽說二期土地都已經有了主人,32家企業都開始建設了,當即表示,三期項目下來時,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他。
早于“特區”批準前的一個月,中國西部鞋都二期正式開工,32家制鞋企業同時入駐。
7月25日,重慶璧山縣迎來了洪災過后的第一個大睛天,西部鞋都二期工程施工現場是一派繁忙的景象。4名工人戴著防塵面罩正在搬運水泥,10名工人正在進行挖孔樁作業、幾十個工人正在澆灌地基……
前一段時間,由于重慶地區普降大雨,致使7月17日下午璧山縣城臨街鋪面全部被淹,洪災等級為115年一遇,西部鞋都二期工程的施工項目也因此全部停工。
負責標準廠房B區建設的范工程師介紹,剛開挖的基礎都已經灌滿了水,由于洪水長期浸泡,部分基礎跨塌,施工單位不得不找來十幾臺抽水機晝夜抽水。為了保證工程質量,重慶奧康置業公司、監理單位、璧山縣質監站將再次對工程基礎進行聯合驗收。同時,通過增派人手,增加工作時間等辦法來追趕工程進度。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技術人員正在拆除模板、清掃基礎,據氣象臺預報8月份璧山縣基大多是無雨天氣。這樣一來,標準廠房B區將于8月份完成基礎部分。
另據了解,重慶奧康大廈、精品展銷中心、32家收入企業都已施工階段,貫通西部鞋都二期工程的5條支干道將于8月底全部通車,按照計劃,二期工程將于明年5月18日前完工。
璧山縣鞋業辦公室孫華主任向考察團介紹到,中國西部鞋都由奧康集團和璧山縣政府聯合打造,總占地2600畝,投資10億元。目前,來自廣東、福建、浙江、臺灣、成都及當地的60多家制鞋企業和400多家經營商戶紛紛入住中國西部鞋都,為當地解決了5萬人的就業。
反傾銷:“重慶鞋”逆境前行
去年,歐盟對中國皮鞋作出反傾銷最后裁決,對原產于中國的皮鞋產品實施征收為期2年的16.5%的反傾銷稅,征收期為2年。隨后,奧康、泰馬鞋業、金履鞋業、新生港元和萬邦等5家中國鞋企向歐盟法院提起上訴,但至今尚無結果。
無論反傾銷的最終結果如何,中國西部鞋都內的皮鞋制造企業都不會放棄歐盟市場。6月14日,在中國西部鞋都百萬雙出口外銷皮鞋啟運儀式上,重慶市璧山縣鞋業辦公室主任孫華向記者透露,到2010年,中國西部鞋都皮鞋出口數量將達到1000萬雙,歐盟等國家仍將作為主要出口市場。
當天上午, 10輛大貨車滿載著4萬雙皮鞋緩緩從重慶紅火鳥鞋業有限公司駛出,這批貨將從重慶寸灘國際集裝箱碼頭裝船發往俄羅斯、印度、美國、老撾和意大利、波蘭等歐盟國家。
目前,中國西部鞋都主要有紅火鳥、浩姆斯、帥美、冠中、金豪、紅土地等12家具有出口業務的皮鞋生產企業,年出口總量超過200萬雙。據帥美鞋業總經理程訓介紹,帥美生產的皮鞋主要出口歐盟等國家,出口方式主要以自營出口為主,帥美今年出口皮鞋50萬雙左右,預計明年將達到80萬-100萬雙。
當談及歐盟鞋類反傾銷時,孫華表示,歐盟法院在6月底將給予中國鞋企第一輪回復,無論結果如何,高額的反傾銷稅對重慶皮鞋出口影響非常大,反傾銷是一種害人害己的舉動。事實上,中國鞋企、歐盟的經銷商、消費者都有形抑或無形地分擔了部分反傾銷稅額。
孫華還告訴記者,中國西部鞋都三期工程規劃已經通過專家組評審,占地2000多畝的三期工程,將主要引進生產外貿皮鞋、箱包、皮具等臺資和外資企業,屆時,西部鞋都的皮鞋出口量將占生產總量的30%左右。
“重慶鞋”正在歐盟反傾銷的風雨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