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勞動力市場初現"拐點現象"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一份最新統計報告顯示,上半年,我市職業市場的崗位數是求職人數的2.58倍,城鄉勞動者工資也普遍上漲,揚州勞動力市場初現“拐點現象”。
職業需求排名是職場供求變化的“晴雨表”,上半年,我市“供小于求”的崗位主要有:縫紉工、餐飲工、展銷工、鋼筋工、力工、清潔工等崗位,其中最緊缺的依然為縫紉制品再加工人員,需求人數為1212人,而求職者卻只有38人。綜合上半年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我市平均每個求職者約有2.58個崗位可供挑選,城鄉部分行業已經出現勞動力短缺現象的苗頭。報告分析認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是我市勞動力市場的主要資源,這一組數據表明,目前我市的勞動力供給結構,已經從勞動力過剩向勞動力供給平衡乃至短缺轉變。這一變化得益于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和就業技能的提升;得益于城鄉統籌發展加快,一批新項目、大項目落地生根;得益于城鄉就業差別取消和同工同酬的體現。
7月底,我市舉辦一次大型勞動力市場招聘會,提供了7000個崗位,其中8成以上崗位月薪在1000元以上,較去年招聘會提升了200元左右。在這現象的背后,表明企業“求人若渴”,工資待遇的提高,將使得工人的勞動權益得到進一步保護,有利于經濟結構優化。市勞動部門有關負責人說,這場招聘會可以看作是我市勞動力市場的轉折點。在這個轉折點之前,一分錢工資不漲,也能源源不斷供給勞動力,但是到了這一轉折點后,如不提高工資,不提高福利,不改善工作條件,企業就會招不到所需要的勞動力。
此外,上半年我市“供大于求”的崗位有加工中心操作工、商業服務業人員、營業人員等,一些過去“吃香”的工種開始受“冷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