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退市三重門:收縮戰線飲鴆止渴?
8月8日,TCL迎來了兩年多以來的首份扭虧的半年報。
李東生以縮減規模、收縮戰線為扭虧的措施得到的“扭虧回報”,被業內人士質疑為“財務技巧”;而TCL退市的言論再次風生水起。
TCL退市有3道防御之門,李東生3根救命稻草如何依次發揮效用?
半年財報盈利之惑
TCL發布的2007年上半年財務報告顯示,盈利4509萬元,同比減虧96.8%,主營業務收入179.9億元,其中多媒體電子產業實現銷售收入92.0億元,占51.2%。移動通信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0.4億元,占11.4%。TCL電腦業務在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8.66億元,占4.9%,家電產業共實現銷售收入22.2億元。
備受業內關注的TCL多媒體(1070.HK)半年盈利狀況也于前一天公布,TCL的彩電業務上半年2億港元的虧損,凈虧損額同比下降86%,實現綜合毛利率18%,同比上升2個百分點。據悉,去年同期TCL多媒體營業額在145.03億的情況下,虧損額高達16億港元。
同時,TCL通訊繼續保持盈利狀態,實現凈利潤306萬元。
TCL上半年財報顯示,扭虧為盈的重要原因得益于TCL多媒體與移動通信業務的改善。
“TCL要盈利其實很簡單!笨涓钙髽I管理咨詢機構首席顧問、前TCL集團彩電新聞發言人劉步塵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財務技巧就是一例。
有消息稱其去年先是巨虧19.32億元,然后2007年第一季度一下子盈利了1387萬元就與財務處理有關。據悉,TCL是將各事業部把2007年所有的應收賬款算入2006年度虧損,把2006年的虧損盡可能放大,為2007年撇出一個相對干凈的TCL作鋪墊。
收縮戰線“飲鴆止渴”?
也有分析者認為,TCL上半年財報正在趨向好轉,是以業務收縮以及市場規模縮減為代價的。
主營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3.7%。其中多媒體電子產業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7.41%;TCL電腦業務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8%。家電產業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4%。
“縮減成本、規模并不是保持一個健康的根本。這只是短期扭虧為盈的一種手段,而一個企業要有競爭力,需要有一個健康的肌體!眲⒉綁m認為,這才是TCL最終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劉步塵認為,收購法國湯姆遜以及阿爾卡特是導致TCL出現問題的根本,TCL要有“壯士斷腕”的精神,去掉當年的這些危機根源,使TCL回到健康的狀態。
其實李東生已開始考慮這一問題,今年5月關閉掉虧損的原歐洲業務中心就是一個證明。
不過分析者認為,這樣做短期可以緩解一時,非長遠之計。
三根“救命稻草”
“TCL處于退市的邊緣。”面臨TCL去年高達近20億的虧損,業內有觀點認為。
根據我國上市公司《退市辦法(修訂)》規定,上市公司最近3年連續虧損將被暫停上市。暫停上市經過重組或是經營業績改善可以恢復上市,但在恢復上市后的第一個年度報告,公司出現虧損的,該上市公司股票將終止上市,即退市。
業內人士認為,TCL退市前有3道防御之門,即PC、手機以及定向增發23億元資金,這3塊可以使得TCL力保一年內經營業務改善取得盈利,可以說是預防TCL退市的3道防線,即所謂的“三重門”。
在目前的TCL業務結構中,主要業務為彩電、手機、電腦。事實上彩電業務是李東生的發家業務。
如果彩電業務經營不佳而又需要資金支持來保持盈利時,可以啟動第一道防御門,出售電腦業務。事實上在楊偉強離開后,此業務面臨出售已成為業內的普遍觀點。
如果說電腦作為第一重門出售無法扭轉TCL彩電的困境,那么TCL手機業務的命運則可能和電腦業務“同病相憐”,可以算做TCL扭虧的第二道安全門。
如果這一塊依然無法等到彩電業務“黎明”的出現,TCL定向增發的23億元則會成為李東生最后一搏的第三重門。之所以稱其為第三重門,是因為其到賬還需一定的時間,屬于“遠水”。
據悉,在TCL此次定向增發所募集資金中,14億元用于投資彩電業務的上游液晶模組,其余將近9億元將主要用于TCL多媒體公司。顯然這筆錢還是為救彩電業務。
分析者認為這三重門將是TCL防止退市最后的“避風港”,如果這三重門皆“犧牲”以后,TCL的彩電業務依然無可救藥,那么TCL可能面臨“崩潰”的窘境。
2007年是TCL扭虧的關鍵一年,如果年底經營不善,出現虧損窟窿,難保電腦或手機不會重蹈覆轍。
事實上,犧牲別的“主營業務”為整個大TCL服務以前就有先例,如TCL國際電工與智能樓宇2005年底以16.9億元賣給了法國企業羅格朗公司,當時的背景就是為了彌補2005年的虧損。
但在李東生的心目中,“做大,不一定強,做不大一定不強”的思想是否最終有改變就很難說了。不過無論怎么樣,摘掉ST帽子是其今年的首要任務。
事實上,無論是縮減規模還是出售電腦、手機業務,都僅是一種短期扭虧的方法,是一種“飲鴆止渴”的做法。
相關TCL人員變局伴隨著TCL業務戰略層面的調整,曾經的愛將依次揮別,當年創業的元老級“戰友”也紛紛離他而去。
李東生也許沒有想到,剛剛十年時間,自己竟然會遇到事業的拐點。
四大諸侯去其三
“TCL最輝煌的時候可能要算2003年到2004年上半年!笨涓钙髽I管理咨詢機構首席顧問、前TCL集團彩電新聞發言人劉步塵對《華夏時報》記者回憶道。
資料顯示,2003年,TCL彩電國內市場占有率約為20%,海外銷量也同比激增195%,總營收達137.8億元;手機國內市場占有率約11%,貢獻營收94.5億元。
在李東生輝煌的時期,身邊簇擁著TCL集團鼎鼎大名的四方諸侯——TCL手機掌門人萬明堅、TCL國際電工掌門人溫尚霖、TCL電腦掌門人楊偉強、TCL彩電銷售大將趙忠堯,然而這四人目前已去其三。
首先離職的是溫尚霖,其是TCL國際電工的掌門人,是TCL國際電工的締造者。1993年溫尚霖托朋友引見,說服李東生投資面板式開關插座項目。
最終,溫贏得了200萬元的投資創辦TCL國際電工。溫尚霖后來也沒有讓李東生失望,TCL國際電工,穩步成長為年銷售額6億元、年投資回報率100%的優質企業。
2004年年中,溫尚霖首先離開了TCL。據悉,其感受是,集團如今已經演變成為一個頑固而強大的官僚機構。
2005年年末,為了彌補TCL手機業務的虧損,李東生將TCL國際電工與智能樓宇以16.9億元的高價出售給法國樓宇電子科技巨頭羅格朗集團。
1999年,萬明堅拿著TCL集團的8000萬元資金開發手機,憑借“鉆石系列”一舉成功,奠定了市場地位。到2003年,TCL通信的銷售額已經突破100億元。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TCL手機在2004年下半年突然發生逆轉,第三季度就虧損2800萬港元。最終,萬明堅在2004年底從TCL離職。“個性強硬,功高蓋主”是業內當時對萬離職的主要看法,業績反倒成為一個導火索。
1998年,楊偉強執掌PC業務帥印,2001年時,楊偉強領導的PC業務也曾出現了虧損,李東生沒有對楊偉強進行過多的怪罪。
今年7月25日,在TCL為李東生效力12年的“最聽話的孩子”也不得不離開TCL。在媒體采訪其時,他曾間接表露過自己的不滿,“彩電永遠是TCL老大”。劉步塵透露,楊偉強辭職可能與TCL電腦引進戰略投資者有關。
創業元老多靠邊
如果說萬明堅、溫尚霖、楊偉強的出走還不至于影響TCL主營業務的話,那么袁信成、胡秋生、呂忠麗這些被業界稱為TCL創業元老的高管出走則不能不說對TCL沒有影響。
去年6月,TCL內部的“渠道教父”袁信成表示因“個人意愿”辭去TCL集團董事及首席運營官職務;同時,創業元老胡秋生因“個人健康原因”辭去其所擔任的董事、高級副總裁職務以及TTE公司執行董事長職務。
今年5月30日,一直是TCL集團的財務負責人呂忠麗“因年齡原因”辭去其擔任的TCL執行董事和高級副總裁職務。據悉,去年6月,就有說法稱呂忠麗欲與袁信成、胡秋生一起辭職,不過因為怕影響太大最終沒有一起辭職。
7月31日,TCL集團副總裁易春雨正式離職。易同樣是TCL集團海外市場的元老。自1998年,輾轉100多個國家,帶領TCL團隊在亞非拉美、大洋洲、歐洲等區域市場開拓跨國經營業務。
“一些創業的元老其實是主動離開的。”劉步塵稱,他們的離開不意味著TCL出現“結構性的問題,發展方向處于惡化的趨勢”。
不過長期研究中國公司案例的財經作家、新之堂咨詢傳播首席顧問陸新之對《華夏時報》記者稱,“TCL原來的創業元老離開以及高管的離去只是說明這些人的歷史作用結束了,這對TCL是正面的消息”。
無論如何,如今的李東生正處于事業中的人才拐點。
- 上一篇:奧運前營銷:聯想三年苦戰啟示錄
- 下一篇:職場風范:讓競爭對手成為朋友










